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

2023-07-04 16:11武松朋李畑存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武松朋 李畑存

【摘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对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培养理念与学生现实诉求不符、课程培养体系不健全、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及其教学脱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径尚需优化等问题,提出以育人为核心、重新确立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融合为手段促进体育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以服务为己任构建多元协同的体育人才培养服务体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体育专业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3-0150-04

国务院办公厅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办发〔2019〕40号)中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这就需要大量现代化的体育人才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体育强国建设;需要政府支持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建设一批集产、学、研、转、创于一体的高水平体育产业学院,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新要求,说明国家当前迫切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体育人才。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新时代高校体育专业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体育人才,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分析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基于体育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新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障碍

(一)培养理念与学生的现实诉求不符

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其具有今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因此,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具备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并组织实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能力。然而当前我国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功利主义色彩较浓,往往以商业价值来评判体育项目成果,导致体育商业化现象泛化,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较为欠缺。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教育,然而调查发现,教师及体育专业学生大多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创业实践教育,创新创业能力不应该成为全体学生都要掌握并具备的能力。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片面认识,导致其误以为创新创业就是可以即刻带来收益的商业活动,忽略其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价值功能的开发。

(二)课程培养体系不健全

课程培养体系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两者之间契合度越高,完成培养目标的效果就越好,其存续性也更强。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体系较为单一,主要集中于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较为模糊。2019年广西民族大学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体育专业毕业生从事体育职业的比例不足67%,且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如果不改变现存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那么将会导致现有的体育人才在未来发展中的创新创业能力缺失。这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而且会导致体育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面临更大的难题。2018年笔者对20所高校做的创业认知取向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体育类大学生创业最缺乏的知识是经营管理,有超过60%的体育类大学生缺乏市场营销和行业技术知识。2016年,有关研究部门对全国43所高等院校调查后发现,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设置4门科目,其中1门必修课3门选修课。创业学作为创新产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只有6所学校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而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重要科目只被设置为选修课。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紧跟学生、社会以及专业发展、能力培养的需要。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是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铺垫,那么即使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成功率也不高。当前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与学生能力的需要严重脱钩,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内容与体育专业课程及其教学脱节

体育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使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备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从而活跃我国创新创业氛围,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笔者调查得知,当前体育专业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与体育专业课程缺少交集,教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缺乏体育专业知识,体育專业教师缺乏相应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这一现象导致创新创业教学与体育专业教学分离,体育专业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路径尚需优化

创新创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课程,因此在体育领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既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体育领域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当前体育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理论教学主要由与创新创业相近的学科教师和校行政人员担任,实践主要由体育专任教师指导。体育专业教师具备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经验;非体育专业的理论教师又缺乏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领域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因此也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是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当前,学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主要以创新创业大赛的形式出现,学生的实践环节还停留在书面上,并不能将理论转化为更具体的实践。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配备也不齐全,未能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和展示自己实践成果的平台,也不能给予学生专业的实践指导。学校虽然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但利用率不高,它主要提供给有创新创业项目的一部分学生使用,不能保证大部分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全员参与。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创新创业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无法达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施路径

(一)以育人为核心,重新定位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核心是育人。因此,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体育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教育学生转变观念,把之前的体育专业以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为主的就业观转变为以服务大健康事业为主的就业观,培养多样化的职业人才。从而使学生知道,除了教师、教练这两个传统的职业,还有体育管理、休闲体育、健身美体、康复、保健、新闻等职业;体育专业是一个就业面比较广、创业领域比较宽泛的专业,它已经突破了以前的界限,向更广泛的领域延伸、更广阔的天地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注入新的活力,树立大健康观念,以育人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以往由教师单方面输出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参与输出的教育模式。比如,可采用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集体讨论和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解决,而不是直接给学生实施方案,尽可能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要做最后总结,梳理学生的思路,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培养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体育人才。

(二)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体育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体育专业学生具有的拼搏、奋斗、刻苦钻研等意志品质,与创新创业所需的坚持、拼搏、果断以及勇敢等综合素质一致。可见,体育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先天的融合优势。应该说,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人数较其他专业更多,创业意识也更强,但在创业的过程中他们因缺乏管理、营销等知识,没能把创新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充分发挥出来,造成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比例相对比较小的现象。因此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以需求为导向,根据学生、社会、专业“三位一体”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特点开设市场管理、市场营销等基础课程,以及社会关系学、经济管理等课程,构建与体育专业相结合、与学生水平相适应、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吻合、与社会需求相接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将体育专业学生的顽强拼搏、敢于奋斗的体育精神融入课程体系中,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志和精神。具体来说,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在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把体育专业知识与训练课程系列和经营、管理、创业、就业的课程系列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优化课程体系,使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同向而行,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学生成长。尤其创新创业课程,要以体育专业为基点,以经济市场为中心,以个人成长为目标,以开拓创新为目的,合理吸收学科的新发现和新思想,适当拓宽学科领域;以商业开发案例为主,理论知识适当,把理论融入案例中,使整个课程体系与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相适应,更好地发挥体育专业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与兴趣。

将体育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在教法上更好地体现课程体系的统一性与协同性。教师在创新创业教学中,要围绕体育市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手段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分组教学法,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小组对任务进行分解完成,锻炼学生整合资源、有效分工合作以及协调管理能力;等等。教师要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执行、反思、总结等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促进学生成长。

(三)以服务为依托,构建多元协同的体育人才培养服务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长期性和全程性决定了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从单一短暂的课堂理论教学向课下长时间系统性的指导上延伸,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多元协同的培养服务体系。学校构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教师全程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指导,校企联合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一是根据专業特点,建立体育创新创业技术孵化实训室,并把大健康产业创新理论与实践引入实训内容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孵化实训室培养创新能力。二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平台,比如虚拟仿真平台,引导和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在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模拟创新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三是重点建设多元化的教师服务队伍,把建立一支理论水平比较高、实践能力比较强、经验比较丰富,专兼职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相结合的立体的教师队伍当作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比如,针对教师资源短缺问题可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走出去”对体育专业教师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鼓励他们参加前沿学术讲座、技术交流活动等,从而使之具备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了解最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并学会结合体育专业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进来”提升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导能力,即引进优秀校友或企业成功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分享其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思路有更清晰的认识;聘请企业成功人士、技术骨干、生产能手到学校兼职教学,请他们把实际的生产经验和创新经验引入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创新的力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实践活动,高校应以服务为己任,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并提高利用率。同时,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全程为学生服务,指导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可与校外体育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共建培养体系。这对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可以有机会站到创新创业的一线近距离感受创新创业的氛围并积累经验;对企业来说,可以从学校获得大量优质人才,加快公司发展。

总而言之,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提供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教师全程指导。学校要立足社会,并根据学生以及市场的需要,重新定位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社会合作,以解决当前体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培养目标模糊、教学内容不系统、专业师资匮乏、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体育人才,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国强,舒盛芳.中国体育战略重心转移的历史回眸与未来瞻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

[2]李振斌,田振军,杨小帆.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建立体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J].体育学刊,2002(1).

注:本文系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体育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体育品牌赞助营销协同发展研究”(202010608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武松朋(1982— ),河南襄城人,硕士,副教授,现就职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李畑存(1994— ),河南南阳人,硕士,教师,现就职于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郑州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足球基本技术掌握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动作要素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