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

2023-07-04 15:15陈翠玉陈科东唐燕玲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协同创新产教融合

陈翠玉 陈科东 唐燕玲

【摘要】本文分析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的现状,提出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和难点为突破口,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专业的集团化育人体系,形成内外协同、共建共用、共商共享、结对共进的四种集团化育人模式,阐述集团化协同育人的“生态榫”理论模型,以及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 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 生态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3-0142-05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广西“十三五”期间全区林业总产值从全国第五位跃升到第二位,但同期调研数据表明,基层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十分匮乏,涉林专业技术人才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0%,高技能人才更是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5%。培养林业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多面向的是林木种植培育(上游)—木材加工(中游)—应用领域(下游)等全产业链,需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由于教学各主体是相互独立的实体,利益各异,合作难免存在分歧。《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西生态职院”)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回应现实需求,探索以集团化方式融合多主体、以利益共同点集聚各方资源的办学方式,以提升区域产教协同育人水平,并作出有益尝试。

一、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现状分析

广西生态职院教學团队基于调研现状,对照国务院印发的相关文件,发现目前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以下四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解决林科类专业面向全产业链,实践育人环节点多、面广的问题。林科类专业大部分都要面对产业链的多个环节甚至全产业链,学生的实践教育如果仅靠学校,显然解决不了问题。而单个企业,往往又只对应产业链的某个或者某几个环节,因此,面向全产业链的实践教学需要在多个企业之间进行转换。如何优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二,要解决校企合作双方缺少利益共同点,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由于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利益目标不一致,学校关注更多的是人才培养的责任,而企业关注更多的是经济效益,附带一些社会效益。这将导致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过程中,出现学校这头热、企业那头冷的现象: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企业以发展业务,创造最大利益为主。如何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三,要解决利用职业教育集团内平台共享各方优势资源时,缺少着力点的问题。各个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已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优势,在职业院校抱团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让各个学校的这些优势更好地为集团内其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所用,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这是集团内各成员单位都在期待的问题,但由于缺少合作的着力点,导致学校之间资源共享有名无实。

第四,要解决因市场能力较弱,师生缺少实践锻炼机会的问题。职业院校师生实践锻炼是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好坏、学生实践能力是否提升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职业院校师生有技术、有技能,但因市场信息把握不准,很难找到好的实践锻炼机会,这将造成院校资源浪费、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定位不准等问题。如何对接好企业和学校师生,是实践教学环节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

广西生态职院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模式以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在对集团运行机制体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开展教育教学实践。该模式以集团化方式融合各主体,突出利益纽带和内外协同,从“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共商共享集团平台、结对共进服务社会”三个层面,力促政、行、企、校共同参与、共同发挥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构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立交桥”,夯实专业发展平台,拓展生态育人时空环境,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生态育人特色。

广西生态职院研究团队通过与集团内成员企业、相关院校研究人员合作,以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为样板,以林业技术、园林技术专业为对象,在总结集团多年运行的体制机制基础上,开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集团化协同育人的“生态榫”理论模型

在由政府推动、行业指导的集团化协同育人工作中,校企双方是实施产教融合的主体,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校校合作,融合度均体现在“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合作水平”“合作途径”“合作效果”等五个核心指标之中。这五个核心指标均由集团化协同育人的“生态榫”相连(如图1所示),即共享利益相连。由“口”切入,即合作项目切入,形成“生态榫”的关系。在由学校推动的产教融合中,无论是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服务社会,还是南方职教集团的运行,均是从项目“口”切入,用利益“榫”相连,实现了集团化协同育人产教融合顺畅推进。

(二)面向全产业链内外协同的集团化育人思路

为了解决林科类专业面向全产业链的问题,在对全产业链专业进行分析分解的基础上,探索了内外协同的集团化育人模式。具体而言,就是以集团化方式融合校内外资源,把共性度比较高的生产性实训放到学校,通过在校内建设实训工场来解决。而个性化比较强的生产性实训则由企业负责开展,通过在企业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来解决。这样也就形成内外协同、相互配合的实习实训条件。

在此实践过程中,广西生态职院针对职业院校林科类专业面向全产业链的特点,提出唯有内外协同、融合校内外资源、采用集团化方式,才能多维度推进林科类专业品质提升。在对林科类专业对应的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学院优化了核心课程,构建了课程标准和实践标准,在校内与企业协同共建了一批集实现学生实习实训、技能大赛、“1+X”证书认证、企业培训等功能等于一体的实训室、实训工场。校企在企业建立了一批既可接纳师生实习实训,又能承载师生成果转移转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出了校中有场、场中有校,校在场中、场在校内的职业教育氛围。

(三)共建共用、共商共享的集团化育人高效运行机制

为了解决校企合作缺少利益共同点的问题,广西生态职院探索校企双方共建共用的集团化育人模式。在校内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和专业的过程中,兼顾企业利益,既考虑师生的“教、学、做”需要,又融合企业员工的“培、赛”需要;在校外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指导企业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能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舞台。这种模式既满足学生实践需要,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解决职教集团内部共享资源时没有支撑点的问题,学院则探索开发共商共享的集团化育人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理事会和校长联席会为平台,通过集团成员之间的共商,采取“用项目促带、用比赛促学、用交流促传”的“三用三促”办法,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用比赛促学,即开展各种比赛,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用项目促带,即在全国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共同参与项目,达到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的目的。用交流促传,则是将单项工作比较强的学校强项互补,如广西生态职院社会技术服务强、江苏农林职院学生技能大赛强、宁波城职院教师技能大赛强,三所学校强强互补,让有优势的学校组织开展相互培训参观学习等活动,达到互相交流、传递经验的目的。

此外,集团还在内部启动了支撑集团运行的微课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学生技能竞赛、中国-东盟林业职业教育与技术对接等赛事活动;共建共享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库;搭建以微课制作、诊断与改进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班,达到了各方优势资源实现共享的目的。

(四)师生服务社会结对共进的“1+1+1”新模式

为了解决实践能力锻炼缺少机会的问题,广西生态职院实践“学校+企业+企业”的“1+1+1”结对共进集团化育人模式。具体而言,就是以利益为纽带,以项目为切入口,学校的一个师生团队结对一家企业,或者一间研究院所,服务另一家企业的模式。这既发挥了学校的人才优势,也发挥了企业的市场优势,为在校师生赢得了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了教师的育人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集团以“学校+企业”,或者“学校+研究院所+企业”的方式开展技术攻关,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比如学校、教学实验林场和广西林科院一起,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解决了一批林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或以“学校+企业”的模式,开展技术转移转化活动,服务林业技术水平提升,比如学校、生物技术中心与广西东门林场签署合作协议,年生产桉树苗达到800万株以上,还以该模式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活动,如学校与林业设计院合作,完成了全区二类调查的诸多项目等。

三、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成果及创新

(一)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成果丰硕

基于产教融合的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的创新与实践成果丰硕、形式多样。

第一,在专业建设成果方面,林业技术骨干专业、园林技术骨干专业、现代林业育苗技术实训基地、园林实训基地、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5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获得认定。申报的5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其中的林业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4个技术专业已经通过验收,验收结果均为优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获省部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等合作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3个,参加建设国家级课程资源库2个。在技能大赛方面,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园林设计与施工”赛项二等奖2项;在国家林草局主办的“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组织培养”两个单项中分获一等奖。

第二,在论文、专著及教材方面,研究成果围绕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共发表专业论文33篇,主要有《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探索》《广西某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综合效益层次分析研究》《林业集团化办学条件下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林业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及功能实现探讨》《中高职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精准衔接探索》等。共出版学术专著4部,专业教材9部,研究著作包括《生态育人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高职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包构建的研究》《构建开放型实效型德育模式》《政校行企社人才共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专业教材有:《森林调查技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工程》《家具设计》《室内设计》《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现代企业管理实务》等。其中教材《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还获国家林科类专业教材二等奖,《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获国家林科类专业教材二等奖。

第三,在科研项目成果方面,学校获评“广西林业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及“自治区农业良种培育中心”,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获“柳州市重点实验室”称号。立项并结题的课题有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林业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对策研究、林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均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项目)等5项。学校申报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西南桦人工林丰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三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三等奖。在专利认证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获农业有机产品认证1项(黎润香水柠檬),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项(融安香杉),新品种推广2个(洋紫荆1号、2号),优质林木种源4个(金花茶、西南桦、喜树、顶果木),名特经济林种3个(软枝油茶、湘临1号、湘临2号),特种名菌1种(红椎菌)等。

广西生态职院基于产教融合的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的创新与实践在专业建设、构建理论及科研上均得到了业界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认可。

(二)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在理论成果的应用及其效果方面,由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形成的一份对策建议咨询报告获得自治区正省级领导批示,主张起草并建立、完善了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内实训工场、校外实训基地、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一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等;形成了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2020年该集团被评为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團,为丰富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校内推广应用及其效果方面,广西生态职院基于对理论的研究,将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研究成果推广运用于广西生态职院44个专业,平均每年大概有10 000人受益。林业、园林大类等专业依托该实践优化了专业布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使林业技术专业、园林技术专业、现代林业育苗技术实训基地、园林实训基地、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获得国家创新行动计划认定。

学校生态科普教育基地获颁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全国林业科普基地”称号,所申报的5个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林业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4个专业通过验收,均获得优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还获省部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3个专业合作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由2014年上半年的5 600多人,扩大到了2022年上半年的17 000人。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至2021年,已培养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3余万人,并已连续18年荣获“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依托该项实践,教师水平得到了提升。2人获得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教学名师”称号,还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优秀个人”齐书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届“扎根基层工作献身林草事业”优秀毕业生、第一批“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荣誉称号获得者吴艺梅等优秀校友。

在校外职业院校推广应用及其效果方面,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思路,已在全国20多所林业及相关高职院校、近20个中职学校得到推广应用,各高校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覆盖学生面20多万人。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国家林草局、林业行指委推动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得到了各集团成员单位的拥护和积极参与。利用学校现有生态资源,开放林业科普基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以可视化教学成果展、参加职教活动周等活动方式,传播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职教精神。

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面,广西生态职院积极开展技术培训,2015—2021年共开展技术培训班近260期,培训32 000多人次,极大地扩大了学校影响力。广西生态职院积极开展技术服务,11人被科技厅选为林业科技特派员和12人被科技厅选为贫困县科技特派员。学校园林公司与东门林场结对,每年培育桉树苗800万株。学校与广西林科院结对,总共申报科研项目经费达到500多万元。学校教师团队常年与森态设计院、艺景园林公司结对,开展二类调查、园林规划等项目建设。学校年均科研和服务社会项目经费总额达到4 000多万元,近三年已连续进入全国职业院校科研和服务社会总经费排名前50强。

(三)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理论不断得到创新

在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研究过程中,广西生态职院为了突破产教融合中遇到瓶颈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提出了以项目为切入口、以利益为纽带的集团化协同育人“生态榫”理论模型。学校还完善了以产教融合为目标的集团化运行保障体系,构建了新时代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内外协同集团化育人模式,集团化协同育人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共商共享集团平台、结对共进服务社会”模式。建立了集团“理事会+校长联席会议”的运行机制,探索了保障集团良性运行的项目载体,搭建了跨专业、跨学校合作的立体桥梁,打通了集团成员间联系的渠道,从政行企校多方主体融入合作元素与时空条件,给集团化办学提供了样本和示范,并通过内外协同,“政、行、企、校”多主体融合,构建了“校中有场、场中有校,校在场中、场在校内”的职教氛围。利用学校生态资源优势,开放林业科普基地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传播了生态文化和弘扬了职业理念。

综上所述,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协同育人创新与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和难点为突破口,紧扣了时代脉搏,抓住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丰富了林业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内涵。将成果应用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并被区内外40多所职业院校采纳,取长补短,达到了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在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中推广应用,保证了职教集团的高效运行。再一次用实践结果证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丁建石.基于产业链的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及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0).

[2]聂爽爽.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电商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10).

[3]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4]刘华,刘炳康,黄建初等.食品安全与冷链物流管理就业岗位链和证书体系融合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1).

[5]孙小伟.“生态人”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9.

[6]张艳红.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成人教育,2018(4).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基于产教融合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2019B107)、“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休闲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GXGZJG2021B09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翠玉(1978— ),广西桂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园林职业教育;陈科东(1963— ),广西玉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园林职业教育;唐燕玲(1981— ),广西恭城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与园艺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协同创新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