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后服务背景下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

2023-07-04 05:30陈薇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古诗教学课程开发

陈薇

【摘 要】立足“双减”政策,结合课后服务背景下课程开发的现状,本文以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思考课后服务背景下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的必要性,遵循课程开发的趣味性、整合性和延展性三大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索课后服务背景下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策略,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关键词】课后服务 深度融合 课程开发 音乐媒体 古诗教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双减”工作的指导思想包括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各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开始统筹规划,各中小学随即开始实施“5+2”课后服务。客观上,课后服务的开展能有效规避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现象,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减负”。

在课后服务背景下对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做新的探索,归根结底是对教育的一次深刻思考。笔者以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改善学习生态、优化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将‘减负落到实处”为己任,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课后服务背景下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能有效优化学习生态

在自然生态领域,人们通常将生物成分按照其获取营养和能量的方式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划分为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同理,在学习生态领域,按照知识的传输方式,教师、学生和家长也以不同的身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教师负责传道授业解惑,是知识的生产者;学生将习得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知识的消费者;家长从旁协作,助推孩子更好地吸收知识,是知识的分解者。而“5+2”课后服务实施以后,教师要花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学习上,过度“生产”导致其压力倍增。家长作为“分解者”应当承担的责任随即弱化。而学生也随之被动消费,学习的内驱力逐渐匮乏,学习生态严重失衡。

在课后服务时段开展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詩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可以有效化解学习生态失衡的现象。教师要以音乐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其在音乐中感知蕴藏在古诗中的文化,在古诗中回味镌刻在音乐里的悠扬旋律,将学生“消费者”的身份扩大化,助推其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将课后服务所学,以表演、绘画、朗诵、唱歌等形式展现出来,倒逼家长履行“分解者”的职责,重新建构和谐的学习生态。

(二)能有效助推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巧用音乐媒体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情境,以音乐为媒介打通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其学习的内需。但是,在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习惯于立足一堂古诗课,通过观察古诗教学中音乐媒体的使用是否合理、高效,是否助推课程资源的开发等,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但是,教师忽略了语文课本身就承担着发展学生言语品质、提升其综合素养的神圣使命,在此基础上将课程开发的相关目标再聚焦于语文课,往往会出现“点到为止”的“浅融合”,甚至“貌合神离”的“假融合”。

在课后服务时段开展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能有效助推校本课程研究。

(1)时间上有效延展。教师没有一节课40分钟的限定,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段,鼓励学生借助音乐这一媒介开展古诗学习,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探索。

(2)研究深度上逐层深入。教师以语文课的古诗学习为起点,融入古今中外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或讨论,或表演,或辩论,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研究。

(3)研究性质发生根本转变。如果仅仅聚焦于一堂语文课,那么学生只能围绕听、说、读、写来开展。但是,如果延伸到课后服务做进一步的研究,他们不仅在学古诗,还在实践、探索、展示,学习过程的体验是真切的,课程开发的过程性资源也是多元的。

二、课后服务背景下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在课后服务背景下开展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要考虑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通过音乐这一媒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掘蕴藏在景物、意象背后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服务时段,设计有趣的活动环节,如播放一段充满童真童趣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思考:听到这段音乐,你想到了童年的哪些经历?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童年往事?在此基础上,由音乐及古诗。简而言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以学生的视角选取音乐元素,使其更贴近学生的思维和生活,真正将趣味性融入课程中。

(二)整合性原则

音乐媒体与语文古诗教学的深度融合,绝不是简单叠加、机械应用、表层应用,而是信息技术、教学法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是情境教学法的灵活运用。要确保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的有效性,教师就要避免“简单叠加”“机械应用”“表层应用”,注重两者的整合:精准发掘教材的情感价值,提炼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语言训练点,搜集能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音乐。教师要将这一融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二为一,进一步促进课程的开发,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延展性原则

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延展性。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引入有利于课堂教学推进的音乐资源,这是一种“预设”。但是,古诗的语言内容极具时代性,其言语体系和学生的言语体系又大相径庭,往往会出现引入的课外资源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的现象。新课程理念指出,过程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因此,当“预设”和现场出现断层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做二次课程资源开发;结合学生的古诗学习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微调。教师要结合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及情感体验的情况,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调整策略,梳理生成性课程资源。

三、课后服务背景下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以趣激情——找准深度融合的切入点

注重古诗朗读,发掘古诗背后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已成为当下古诗教学课程开发的常态。但是,不少学生的朗读未呈现阶梯式发展,仅在一个平面上徘徊,甚至有的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丧失了学习的兴致。教师可以巧妙引入音乐,以趣激情,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其强烈的内在动机,从而进一步激活其大脑的潜能。需要强调的是,音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引子,而是对情境创设的深度解读,对以趣激情的生动呈现。

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提升学生朗读的兴致。对于充满童真、童趣的古诗,教师可以在课后服务时段播放充满童趣的歌曲,引导学生在欢乐中朗读古诗;对于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可以适当播放与之匹配的歌曲,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离别类的古诗,播放长箫等略带忧伤的曲子,有效烘托惜别之情;等等。文字是无声的音符,音乐是有声的语言,当无声的音符和有声的语言相互交织,共唱一首“心灵赞歌”时,课堂的趣味便油然而生,诗情也跃然纸上了。

(二)情文相融——探索深度融合的生长点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个面,缺一不可。但是,語文教师往往更注重“工具性”,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古诗、理解意思上,而对于古诗内情感的发掘、文化和审美的提炼等比较弱化。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要求教师重视发掘古诗的情感价值,将饱含深刻情感意蕴的古诗借助音乐呈现给学生,从而达到情文相融的境界。

1.陌生处渲染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知道诗人陆游一生都期盼南宋王朝收复失地,但是,陆游是如何期盼的?他为之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盲点。教学时,教师一般会先引入一段陆游的生平资料。但是,由于没有细致地梳理资料,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在课后服务过程中,进行一次“陆游生平”的专题研究,鼓励学生搜集陆游的相关资料。教师可以以时间为轴梳理出两条线索——陆游的生平线和宋王朝的命运线,在此基础上引入不同旋律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用哪一种旋律来配合朗诵古诗更合适。

2.起伏处催发

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在学生情感略有起伏时用好音乐。如教学《敕勒歌》时,当学生对这首北朝民歌的大意了然于心,并能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辽阔时,教师可以恰到好处地播放歌曲《敕勒歌》,在此基础上,以《敕勒歌》的旋律为拓展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来创编“歌词”,如把家乡的风景名胜、地方文化等罗列出来,接着结合搜集的资料分工创作诗歌。在此基础上,各小组结合音乐旋律,把创编的诗歌唱出来,让音乐真正成为情感体验的催化剂。

3.心动处生长

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深度融合要求教师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在古诗中感知意境,在音乐中升华诗情。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下点滴感受,用文字把自己的所知、所感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后服务时段进一步将多媒体运用于音乐教学,如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唱,或朗诵,或演讲,教师结合学生的表演情境设置音乐,助推其情感表达。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古诗文时的略有所知,到音乐情境中的大有所悟,待其情随心动时引导其拿起笔直抒胸臆,这是学生基于自身的感悟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同践行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的过程。

课后服务背景下音乐媒体和语文古诗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开发不仅会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还会让学生收获灵动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有坚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定“深度融合”的大方向,才能有力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古诗教学课程开发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