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辩课”研修,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者教学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此加深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领悟。“辩课”研修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选课、备课、听课、辩课和写课。
关键词:“辩课”;教师研修;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
2022年初,为了解决小学体育教师教科研能力不足这一“卡脖子”问题,我牵头成立了江宁区小学体育教师教科研研修班。在前期开展的几次研修活动中,我发现,在传统的“上课+评课+总结”的模式下,教师的参与度不高、协作性不强,时效性也不足,严重影响了研修活动的质量。
一次研修活动结束后,我偶然发现几名教师聚在一起,针对课堂中的一些细节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热闹非凡。这种思维的碰撞,不正是我一直期待的研修效果吗?这种类似于辩论的研修形式,是否可以尝试?于是,我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早在2010年,“辩课”这种研修方式就已诞生,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备受鼓舞,充满信心也满怀期待地开始了“辩课”研修。
所谓“辩课”研修,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者教学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此加深对教学重点的理解和领悟。应当说,“辩课”不是凭空展开的,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主题。经过反复研讨,我们最终把“辩课”研修划分为五个阶段,即选课、备课、听课、辩课和写课。
选课阶段,我们会提前一个月选定研修的主题,并选定授课教师,同时发布“辩课”问题,给参与研修的教师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备课环节,授课教师自主备课,或在学校教研组进行集中备课、磨课;其他教师则针对主题和“辩课”问题,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听课,也就是研修组教师共同听授课教师讲课,要求从优点、缺点、对主题的回应等角度展开深入的思考。“辩课”,即在主持人的组织下,全体参训教师针对“辩课”问题,结合课例,各抒己见,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提高。最后的写课,要求参训教师把听课反思、“辩课”过程及个人感悟记录下来,提炼整合,撰写成文。
其中,选课、备课和听课,是为“辩课”的正式开展所做的准备,能够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白活动的具体要求,有深入卷入研修的动机,避免研修时“无话可说”。“辩课”是研修的核心环节,我们分两个步骤实施:第一,授课教师谈感受,包括教学意图、自认为的满意之处和有待提升的地方等;第二,聽课教师辩观点,每位教师都需要针对课例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的写课有效避免研修活动流于形式,促进研修效果的提升。
下面,呈现我们开展的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辩课”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共有两位教师授课,Z老师选择的课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S老师选择的是《劳动最光荣》。同时,我们还提出两个“辩课”问题:(1)对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解;(2)开展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策略与注意事项。研修班全体教师分组观摩了Z老师和S老师的展示课后,开展了如下“辩课”:
主持人:新课标颁布以来,教师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热情高涨,尤其是在赛课、公开课时,都把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突破口和加分项。大家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怎样理解的?
W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Y老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其实早有涉及,比如在慢跑中融入“报数成团”游戏,是将数学与体育相结合;还有一些教师会把音乐融入体育课堂。
B老师:我认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深入学习、研究,找到科学、正确的实施路径。作为教师,我们要审慎选择,要对不同学科有深度理解,再使其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
主持人:刚才,我们共同观摩了两节课,请老师们结合两节课谈一谈跨学科学习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D老师:Z老师将红军长征历史故事和耐久跑教学深入融合,并巧妙结合了语文课中《长征》这首诗歌,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奔跑能力,更培育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C老师:S老师选取了“劳动最光荣”这一主题,将体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擦地板”这个环节设置得非常巧妙,学生不仅快乐地完成了体育锻炼,也充分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
D老师:我发现,两位老师的展示课是建立在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深度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本质。但我们也应明确,教师开展体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时,不管跨哪门学科,融入哪些知识,都必须要坚持体育锻炼贯穿始终,切忌本末倒置。
主持人: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线教师要勇于探索和实践。那么,在平时的跨学科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哪些?
W老师:在授课数量上,每学期安排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量应占总课时的10%。以水平一为例,每学期按照18周计算,总课时数为72,那么教师安排两个单元合计8课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宜。
“辩课”研修中,教师从“被动参与”到“深度卷入”,极大地提高了参与研讨的积极性,也显著提升了研修的效果,更在思辨氛围中加深了自己的专业思考、加快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崔祥,江苏省南京市江宁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