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言语实践的语文表现性学习浅探

2023-07-03 16:06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立新中心小学崔海燕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表现性言语情境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立新中心小学 陶 蓉 崔海燕

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中教学生运用语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是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地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积极的言语实践,在听、说、读、写的表现性学习中,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性学习,特指学生在言语表现中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教师以“语言与言语”为内核,设计真实、复杂、富有挑战的表现性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表现性学习活动中经历有意义的实践,通过丰富的言语活动,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实现“语言与思维、审美与文化”的同构共生,促进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确定表现性学习目标

表现性学习目标,服务于学生的表现性学习,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或与单元语文要素高度相关,或与课后习题密切呼应,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有言语生长价值。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一课的教学为例,其所在单元的阅读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写作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事物介绍清楚”。教师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向学生亮出表现性学习目标: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将太阳这一事物说清楚的,并学习运用说明方法介绍清楚一个事物。这样的学习目标,简洁明了,学生不仅看得懂、说得出,而且经过学习能做得到,并且该学习目标不仅表述清楚,还做到了以生为本,非常合理。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教师并没有写入目标,而是把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说清楚”写入了目标。因为学生通过阅读句段,基本都能够说出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真正会遇到的困难恰恰是不明白为什么选用“这一种”,或“这几种”说明方法,不选用“那一种”,或“那几种”说明方法;为什么选用“这一种”,或“这几种”说明方法就能说清楚等。

二、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

语文表现性学习要求能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证据,使学生的成长看得见,即学生要“能读、能背、能说、能写”。因此,在确定目标之后,教师要根据表现性学习目标,像评估员一样思考:学生要有怎样的表现,才能证明已经达到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创设真实情境下的,聚焦核心要素、围绕目标达成的表现性任务,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外显学习成果,并巩固知识技能、提升能力、形成素养。表现性评价任务可以辅以简便易操作的评价表,评价要点和表现性学习目标要相对应。学生表现展示的形式可以是表演、演讲、发表、展览、PPT 展示及介绍等,表现展示的对象可以是他人、小组、班级、年级、师生,以及家庭、社会等。

仍以《太阳》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如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向低年级的学生说明“东方明珠塔的高”“猎豹奔跑速度的快”“赤道的长”等,并引导学生比一比,谁说得更明白;想一想,为什么他说得最明白。

三、设计并组织表现性学习活动

教师在确定了表现性学习目标、设计了表现性评价任务之后,就可以着手设计表现性学习活动。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学生要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选择哪些学习材料或资源最合适?需要教师提供哪些必要的帮助?哪些喜闻乐见的、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力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表现性学习活动。

(一)任务(问题)驱动,激发学习动机

语文表现性学习,始于任务或问题驱动。就一堂课而言,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个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富有激励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或问题,最好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样的学习任务或问题,可以基于预习,关注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点、困惑点等;也可以关联成果表现,激励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准备成果表现,亮出学习证据。

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驱动性任务:午间休息时,各小组选一名代表,给二年级的学生讲文言文故事《司马光》,由于大部分二年级的学生听不懂文言文故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给同学们讲。

(二)经历言语实践,达成学习目标

在表现性学习中,学习材料是课堂信息的基本来源。学生借助学习材料,有效获取信息的数量与质量,是完成表现性学习任务的重要一步,也是表现性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

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一课时,学生们一致认为“主动请战”“负伤爬行”“勇堵枪口”三个场景,最能表现黄继光的精神品质。接下来,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或抓关键词,或揣摩人物内心,或加动作,或联系影视剧等,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品读英雄的豪言和壮举,并通过表演,身临其境地感受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伟大形象。

学生在小组内围绕驱动问题,经历言语实践,展示自己,主动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促进了语文素养的发展。这样的表现性学习,以公开的、可观察的行为为载体,将学习内容与过程尽情地表露、外显,让教师和学生能清晰地感知、直观地观察,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完善自己,并进行分享,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四、实施表现性评价

(一)外显学习成果,实现内化迁移

指向积极言语实践的表现性学习,必须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证据的机会,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

《司马光》一课的表现性评价任务,需要学生利用午休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去二年级一个班给学弟、学妹讲故事。学生要顺利完成这项真实的任务,除了要充分理解文言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还需要考虑一些细节:选择怎样的言辞和语音语调,跟老师沟通,获得表现机会;如何要求老师帮忙拍照;怎样吸引学弟、学妹的注意力;怎样对老师表示感谢,并请老师作出评价;等等。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得,而且还实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协调发展,使自己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以及人格修养得到培养,最终实现语文核心素养全面协调发展。

(二)进行活动评价,指向素养发展

评价不仅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重要的教学过程。因此,在表现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都要重视评价,并充分用好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主动表现。尤其在学生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对照目标组织实施活动评价,对学生个体或小组的任务完成结果或质量水平,进行师生、生生多向评价,最大限度地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也帮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如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表现性评价任务完成后,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学习小组成员,还包括二年级教师和学生代表。

讲故事评价表(请用1~3颗★来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性学习,以“语言与言语”为内核,整合了知识、情境与任务,追求内驱性的学习任务、结构化的学习路径、过程性的学习支持、情境性的学习体验、外显化的学习提升。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展开积极的言语实践,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得到了提升。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性学习,是一个由学生的言语表现来决定的渐进项目。

猜你喜欢
表现性言语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