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活动中落实核心素养
——以“周长的变与不变”为例

2023-07-03 16:06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形状

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习 霞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安排了综合与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周长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周长的变与不变”是在“周长是多少”的内容之后开展的一节创编课,对学生深入理解周长、解决有关周长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逐步找出周长变化和形状之间的一般规律,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观察发现、推理验证、抽象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从直观感性上升到抽象理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

一、“拼一拼”:聚焦问题,活动导向

主题活动需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周长的变与不变”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引起周长变化的因素。通过操作体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生探究发现周长与形状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从而聚焦引起周长变化的核心要素——形状,顺利引出本课接下来的实践探究活动。

课始,教师以学生真实的活动情境引入,展示一组学生“拼一拼”活动中用6 个正方形拼不同图形的活动照片,唤醒学生的相关活动经验和知识经验,为本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然后将学生拼出的各种不同的图形同时展示出来(如图1),先引导学生观察所有的图形,自主发现都是6 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其周长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再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周长相同的图形,学生进一步发现——周长相同的图形,形状不一定相同。在这样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两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初步感悟到了图形周长与形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自主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图形的形状怎样时周长不变,怎样时周长变化?

图1

主题活动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活动情境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是主题活动的首要学习任务。在核心问题的统领下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能使活动的目的更明确。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直观感受图形周长与形状之间的关联,确定形状为周长变化的核心要素,找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眼光,提升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树立了问题意识。

二、“比一比”:自主比较,发现关系

在主题活动中,还需根据解决的问题,合理设计学习活动。活动设计力求层次递进,由浅入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分析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在比一比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分类和量化的比较,使学生初步发现图形的周长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4 格、宽3 格的长方形(如图2),引导学生明确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在长方形的四周分别取走1 个小正方形,比较新图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学生明确活动方法和步骤后,按要求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想象取走1 个正方形的位置,得出新图形的周长,并与原长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接着,学生集体交流不同的取法和图形的周长的变化情况。先交流周长不变的情况:学生发现分别取走1 号、4 号、9 号、12 号正方形,新图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一致。教师引导学生观察4 个新图形并思考:周长不变的图形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现取走角上的1 个正方形,新图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一致。再交流周长变化的情况:学生发现分别取走2 号、3 号、10 号、11 号、5 号、8 号正方形,新图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长。教师引导学生观察6 个新图形并思考:周长变长的图形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现,在边上取走1 个正方形,新图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长。

图2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紧扣周长的变与不变视角,通过独立思考、观察比较、合作探究、归纳小结等学习过程,发现周长变化与图形形状之间的关系:如果从长方形任意一个角上取走一个正方形,新图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相同;如果从边上任意取走一个正方形,新图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长。学生在想象、操作活动中,直观地发现了图形周长变与不变的各种情况,他们的观察力、比较力均获得了有效提升。

三、“取一取”:推理验证,抽象规律

在“比一比”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发现了图形形状与周长变化的关系。根据这个结论,学生可以通过推理,猜想在长方形里取走2 个或3 个正方形时周长的变化情况,再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观点。

首先,以问题驱动学生探究,明确取一取活动解决的问题:取走2 个、3 个小正方形,图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比变了吗?先研究取走2 个小正方形的情况。学生先独立思考,想象取走正方形的方法,并思考周长的变化情况。接着进行操作验证,并在小组内有序地进行交流。同时,将各种情况展示在黑板上。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发现:只要取走的2 个小正方形在原长方形的角上,新图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一样(如图3);取走的2 个小正方形中只要有1 个正方形在边上,新图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长(如图4)。

图3

图4

其次,研究在长方形中取走3 个正方形时周长的变化,放手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有的学生把取走1 个和2 个正方形时周长的变化规律迁移过来,认为取走3 个正方形后新图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可能一样,也可能变长;有的学生则认为,还可能出现第三种情况——周长变短。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他们想一探究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活动,学生发现当在长方形中取走完整的一列时,新图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短。这里,教师让学生说说周长变短的原因,将直观的发现上升为理性的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取走长方形中完整的一列,新长方形的宽和原长方形的宽相等,但是长变短了,所以周长就变短了(如图5)。通过对不同情况的比较归纳,学生发现:取走的3 个正方形都在角上时(如图6),新图形的周长不变;取走的3 个正方形中只要有一个在边上,但3 个又不在同一列时,新图形的周长就变长(如图7);取走的3 个正方形正好在一列时,新图形的周长就变短。

图5

图6

图7

最后,将长方形中分别取走1 个、2 个、3 个正方形的情况进行类比,学生发现:至少在长方形里取走3 个正方形,才能使新图形的周长变短;在保持图形两个宽度、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全在角上取走正方形时周长保持不变;至少有1 个正方形从边上取走时,新图形的周长变长。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比一比活动中得到的结论,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生长。学生从已知的结论推理出新的结论,再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结论。这样教学,学生探究的方法逐渐从直观走向抽象,获得的结论逐渐从特殊走向一般,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生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提升了数学抽象能力。

四、“探一探”:深度思维,拓展应用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是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表现。解决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能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感。

在探一探活动中,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保持周长不变,最多可以在长方形中取走几个正方形?教师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借助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组内思辨,交流和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各小组展示了多种不同的结果,有最多取走4 个、5 个、6 个正方形的情况,且每种情况的取法不止一种(如图8)。交流时,首先判断采用相应取法是否能保持图形周长不变,再明确目前找到的方法中最多取走6 个正方形。接着,教师追问:能不能在这个长方形中取走7 个正方形呢?通过在取走6 个正方形的图形上再取1 个正方形的活动,学生自主发现:如果再取走1 个正方形,新图形的周长与原长方形的周长相比就变了。在取走6 个正方形的基础上不能再接着取走1 个正方形,也就是说,要保持图形的周长不变,最多只能在长方形中取走6 个正方形。

图8

在这一活动环节,教师以开放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图形周长和形状的规律,深度思考,探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活动中展现出个性化的结果,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层次性、发展性。整个活动过程,学生训练了思维,相互的思辨促进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数学的表达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总之,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应用的一般过程,包括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探究、数学结论的实际应用。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观察、数学思维、数学表达的练习,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形状
挖藕 假如悲伤有形状……
我爱长方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分类数 不出错
你的形状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