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快乐读书吧”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构成板块,也是成长小说的导读内容。为了更好地解读成长小说,发挥成长小说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领作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解析小说风格,选择适当的解读策略;解读小说标题,明确阅读分析要点;追踪经历线索,感知人物性格形成原因;概括情节内容,绘制作品赏析导图;深挖作品背景,展开特定时空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读书;成长小说;阅读策略
作者简介:邱景睎(1991—),男,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什川镇太山学校。
成长小说以人物成长为主要线索,对人物的生活背景、性格形成、行为表现展开叙述,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体会主人公的多种精神风貌,并将经验迁移到生活实践中。人生本就是一部成长史,在笑声与哭泣中获得思想上的洗礼、阅历上的增长,实现个人成长。教师利用“快乐读书吧”板块“笑与泪,经历与成长”主题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与主人公一起分享欢笑与喜悦,经历磨难与痛苦,可以帮助学生在多样的情感体会中汲取成长的智慧与力量,促使学生勇敢面对未来的困难。
一、成长小说梗概
成长小说起始于18世纪末的德国,是西方世界近代文学中的常见小說类型,又被称作启蒙小说。成长小说多展现主人公自幼年或少年至成年,从天真无知到世故成熟的历练过程,西方成长小说主要侧重叙述主人公经历各种遭遇和打击,从而逐步了解世事艰险、人心险恶的社会现状,并通过某件大事获得顿悟,性格和思想得以改变和发展,最终绝处逢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找到自身定位。中国成长小说的表现形态与西方小说有所不同,其主人公积极式成长较少,更多表现为被动式、逆反式成长。
二、成长小说阅读价值
成长小说主人公的成长阶段主要集中在少年或青年时期,成长小说利用主人公与社会之间的碰撞,体现主人公试图了解社会、探究世界本质、探求生命现实意义,进而获得生命哲学、生存艺术启示的过程,主要表现了个人内心成长与外界经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个人在错综交织的社会网中迷罔、服从、反抗和奋斗,是个人认知自我、感知社会、平衡内在秩序与外在秩序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成长中的必经阶段,对世界的认知和探索、对个人角色的定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通过对成长小说的阅读和解析,学生可以与主人公一起分享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感知其情感变化,并从故事中提炼处事法则,获得经验的积累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可以说,成长小说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让其更有信心、韧性地去面对未知。
三、小学语文成长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一)解析小说风格,选择适当的解读策略
成长小说并非单纯地阐述主人公的成长故事,而是以主人公为小说叙述中心,遵循人物年龄从小到大的叙述原则,利用配角人物与主人公之间的联系展现冲突和斗争,并体现主人公在每次矛盾和危机后对自我的认知,以及思维的发展、性格的转变,从而探索主人公自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结。成长小说的主要笔墨用于表现主人公个人的成长,其故事情节多由零散的片段组成,这要求学生善于从不同片段中提炼出主要内容,明晰个人与环境的主要矛盾,在解读成长小说时,要关注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重视其内心独白内容。成长小说强调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作用,情节事件相对于人物要素来说,处于次要地位,主要利用人物间的对话叙述故事,这是成长小说区别于传统小说的一大特征。读者在阅读成长小说的过程中可以经历主人公的人生,并在情境对话中实现与主人公情感和思维上的共鸣,从而实现影响读者个人成长的目的。因此,在解读成长小说时,教师要依据其特点,选择适当的解读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1]。
教师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播放视频或展现图片的形式对小说的风格进行解析,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让学生更有新鲜感。这样学生会更容易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更好地体会和感受小说的情感表达,全身心地投入小说阅读活动中,更好地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把握,从而明确文章是如何通过写作手法表达情感的。
《童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阿廖沙便是以高尔基本人为原型而创作的,整部作品是高尔基对自身成长经历的揭示。阿廖沙作为主人公,其与次要人物之间的互动,对其性格的形成、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人物的内心独白,以及人物对话对人物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以阿廖沙与外祖父之间的故事解析教学为例,学生需要先自主阅读小说《童年》,找到阿廖沙与外祖父之间的片段,如阿廖沙刚到外祖父家时的感受—“外祖父家到了。无论这家的大人还是小孩,我都不喜欢,我觉得自己在他们中间是陌生人。特别使我不喜欢的是外祖父,‘我在他身上立刻闻到敌意。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的参加一份。”从阿廖沙的内心独白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家的生存环境,以及阿廖沙对这个环境的感受,这也为后续阿廖沙与外祖父之间发生的系列故事的叙述奠定了基础。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让学生总结出阿廖沙眼中的外祖父的人物形象特点,如教师可问:“在阿廖沙的眼中,外祖父是怎样的人?”由此帮助学生拼合出阿廖沙眼中的外祖父,即残酷无情、野蛮粗暴和贪婪吝啬。
(二)解读小说标题,明确阅读分析要点
小说标题通常起到归纳主旨、突出主题的作用。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指导时要加强对小说标题的重视,利用小说标题来确定小说主题的范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阅读策略,为后续阅读指明方向。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小说标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如以时间、地点和环境作为标题,主要作用是揭示背景,设置悬念;以物件作为标题,主要作用是充当文章线索,联系文章结构,引发联想,象征比喻;以人物为标题,主要作用是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突出主题;以形象特征为标题,主要作用是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和强化对比讽刺效果;以事件为标题,主要作用是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主题;以问题为标题,主要作用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学生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时,要先对标题进行阅读、解析,这样才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大概了解,在阅读过程中才会有所侧重,以便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
曹文轩的《草房子》是以主人公桑桑的个人成长为主线而展开叙述的一部成长小说。以“草房子”为标题,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曹文轩的老家在盐城市盐都区的农村,童年时期生活所见皆为草房子,以此为题,是表达对农村质朴、童年稚趣的怀念,暗示本部小说主要描述的是孩童时期的故事;二是草房子代表的是一个家庭、一个整体,是故事的一个叙事线索,通过桑桑的故事将麻油地小学的学生与有关的人物串联起来,以表现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解读《草房子》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与草房子有关的人物,了解人物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人物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并让学生进一步探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不同的故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追踪经历线索,感知人物性格形成原因
成长小说以主人公为故事中心,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其人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进行追踪,剖析不同人生经历对其行为习惯的改变、人物性格的形成产生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经历,体会自我认知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3]。
以小说《童年》中阿廖沙的人物性格分析为例。这部小说主要描述的是阿廖沙三岁到十岁期间的生活,以阿廖沙随母亲投奔外祖父为故事开始,到外祖父让阿廖沙到“人间”混饭吃为故事结束,通过生活化的笔触刻画了旧社会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体现了人性的黑暗、扭曲,也展现了人性的温暖、正直。在一段段故事中,阿廖沙在不同人物的影响下形成自己敏感、不屈的性格。如阿廖沙经常见证专横残暴的外祖父殴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剥削染坊中的工人,暗地发放高利贷,赞同帮工去偷东西;见证了两个舅舅的自私、市侩,为家产不断争吵,虐待妻子。生活在仇恨和残暴中的阿廖沙,体会了人间的丑恶与痛苦,使得阿廖沙形成了善于观察、敏感的性格,也锻炼了阿廖沙辨别好坏的能力。生活在黑暗中,也不乏温暖、光明的人和事出现,外祖母的慈祥善良、热爱生活与宽广胸怀,照亮了阿廖沙孤独又敏感的内心;小茨冈的乐观淳朴,老工人格里戈里的正直都曾给予阿廖沙力量,支撑着他在污浊的黑暗环境中依旧保持着面对生活的勇气,成为追求光明、充满爱心的人。
基于此,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阿廖沙的生活是怎样的?”“阿廖沙在这样的生活中是如何做的?他成为了怎样的人?”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能够明确苦难磨炼了阿廖沙的心境,锻炼了阿廖沙的抗压能力的道理。阿廖沙在苦难中寻找点滴光明,始终保持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追寻光明的信心。学生在对阿廖沙经历的阅读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明白了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从阿廖沙的身上汲取面对苦难的勇气,从而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难题。
(四)概括情节内容,绘制作品赏析导图
成长小说通常是中长篇小说,情节内容丰富,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且人物的性格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要想实现对小说内容的深入解读,梳理故事情节、明晰不同人物之间的联系、掌握故事情节与人物成长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成长小说进行赏析,如让学生概括情节内容、绘制赏析导图,让整部作品的展现更加直观。
《草房子》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小学生活,其小学生活的感受与伙伴、村民息息相关。学生可以从小说中人物的出场顺序出发,绘制人物出场顺序图,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通过不同字体大小、颜色进行区分,梳理出本部小说不同章节中的主要人物,并按照章节线索,对章节中主要人物的故事进行概括,如在关于人物陆鹤的故事章节,作者利用同学给陆鹤起的外号“秃鹤”作为章节名称,引起读者的兴趣,概括了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是由于陆鹤秃头引发的系列事件,学生可依据事件的内容将其概括为“戏弄”“报复”“转变”,进而体会陆鹤的心路历程变化,感受孩子内心的纯真。
(五)深挖作品背景,展开特定时空解读
成长小说是对社会现实的映射和作者个人经历的小说化表达,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记,每部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在小说的阅读、解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小说时代背景的挖掘,让学生处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中展开解读,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的行为及其思想来源,理解不同社会背景带给人的不同影响,也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迁移,重点找到对现代生活依旧起着影响作用的内容、精神等,让学生感受文化的连续性[4]。
以高尔基的《童年》为例。高尔基生活在沙俄统治走向衰败的时期,当时的俄国政治极端腐败,下层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热。在革命失败后,高尔基将目光投向对俄罗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剖析中,以沉痛的心情分析并反思了当时俄国人民的目光短浅、自私野蛮是导致社会出现如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并在导师列宁的鼓励下写下《童年》,以自己的真实经历作为社会缩影,深刻揭露、批判了当时的社会,想要唤醒人们心中的光明。据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视频等对小说的背景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使其理解为何在当时会有剥削工人、虐待妻子的现象;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了解追寻光明、向往真善美始终是人的追求,并感知主人公不向命运屈服,在浑浊环境中坚守内心、追求光明、抵抗黑暗、战胜苦难的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成长小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從知识层面来说,学生了解成长小说这一题材,掌握成长小说的学习策略,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从精神层面来说,学生能从曲折的故事中抽象出人与社会间的内在联系,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与社会发展的经验,汲取成长的智慧。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快乐读书吧”内容,展开名著导读,让学生在对成长小说的整体梳理和赏析中,获得能力、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蓉,钟敏.小学语文“深阅读”课堂活动的设计及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21(增刊2):5-8.
[2]李娇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6):147-148.
[3]王书霞.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渊(中学版),2021(4):1198,1201.
[4]张巧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新探[J].新课程导学,2021(3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