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治理;人才资源开发
农村基层治理人才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参与者和切实执行者,农村社会治理的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繁荣安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核心骨干是农村基层治理人才,他们能更有效地协调村民、政府、集体组织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能更好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相关策略法规,直接影响农村社会发展的整体方向。所以,农村基层治理人才资源开发的状况就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农村治理人才的质量和工作成效将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我国社会组织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成为国家能否实现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的基础因素[2]。
一、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
做好农村基层治理事业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培养农村基层治理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村的重要途径[3]。农村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需要公共事务管理人才,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推动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二是需要经济、物管、金融等商管型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三是需要农技、农资、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型人才,推进新型农业的开发使用。四是需要教育、文化、体育等文教类人才,助力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五是需要医疗、卫生、保健等卫健类人才,保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目前,结合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农村基层治理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都存在较大缺失。
农村基层治理涉及到提升科教文卫、强化经济体制、整治人居环境、规划土地资源、建设基础设施、社会和谐稳定等多方面的管理,与农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随着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不断推动、治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各岗位、各方面都已出现较为严重的人才缺口,并对农村基层治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4]。目前,我国农村发展迅速且成绩突出,但是随着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人才的缺失和错位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发好、利用好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农村地区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人才资源开发存在的困境
(一) 農村基层治理人才引进难度大
近几年,随着脱贫攻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的持续推进,乡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乡村基础设施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但与城市相比依旧存在明显差距。同时,农村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熟人社会思想根深蒂固,本土居民普遍认为外来人才会对他们自身利益造成威胁,对外来人员有一定排斥,甚至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导致外来人才需要消耗大量精力才能适应并融入到当地的生活和工作中,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度,也打击了外来人才投身农村工作的积极性。
(二) 农村基层治理人才资源开发渠道单一化严重
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公共管理职能、经济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滞后,造成了农村地区可提供的工作岗位较为有限,人才资源开发渠道过于单一。工作岗位不足、物质基础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展现自我、施展才华的空间,使其难以体现自我价值。同时,很多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社会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政策缺乏足够了解。
另一方面,受到“外来和尚好念经”思想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盲目推崇外来人才,以文凭、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常常忽略本地人才的发掘和回引。本地人才在当地风土人情、社群关系等方面有着巨大优势,也有足够的实践和经验。因此,在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应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在引进外地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开发本土优秀人才。
(三) 农村基层治理人才体系建设欠缺
1、岗位配置缺乏合理性。我国农村地区地域辽阔,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于人才需求也各不相同。多数基层政府企业过度注重经济、环保等方面的发展,对基层岗位配置制度没有足够重视[5]。在岗位配置时存在盲目学习其他地区,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研判,无法形成有效的岗位流动、遴选、人岗适配等机制,导致部分人才很难在现任岗位上有用武之地,实现不了人生价值,最终遗憾地离开了农村工作岗位。
2、收入分配机制失衡。收入分配是影响农村地区基层治理人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统计数据和调研情况显示,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集体组织及乡村企业的各类人才的收入待遇与工作付出严重失衡,导致大量人才迫于生活压力选择离开农村,造成人才流失。虽然近几年来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各行各业的薪资水平有一定程度提升,但这种增幅与物价、房价的增幅不成正比,并未从根本上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尤其是疫情以来,地方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进一步对当地人员薪资、福利待遇等造成不利影响。
(四) 农村基层治理人才缺少自我成长的机会
对于投身农村基层建设的人才而言,一方面,基础设施不足、人际关系特殊导致许多人才在处理完琐碎工作之后很少有精力去自我提升。另一方面,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受经济基础和经济体量的限制,基层单位很难为在职人员提供系统化学习与培训的机会。这就造成了农村人才综合素质相对落后于同时期的城镇地区人才,严重挫伤农村人才扎根农村、扎根基层的积极性,很多人才看不到未来发展空间,难以实现人生理想,最终选择离开。
三、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人才资源开发优化建议
(一) 坚持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就业环境
要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乡村治理行动。要进一步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早日实现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乡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吸引人才创新创业。
(二) 结合地方发展特色,扩宽人才资源开发渠道
要因地制宜,留住人才。一是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农民支持、社会助力的多元化人才资源开发体系。二是加强新闻媒体等多渠道、多方面的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需求的持续有效关注。三是强化政策吸引力,积极搭建返乡创业平台和返乡创业示范基地,鼓励整个社会层面积极参与到农村基层治理中,培育形成“政策高地”和“人才洼地”;丰富农村基层治理人才的主体构成,达到构成主体的多元化,扩宽人才资源引进渠道和开发渠道。四是当地政府需结合地方实际,通过资金引注、资产融合等方式对本地经济个体进行有效整合,着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到任人唯能,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和贡献,增强人才结构合理化配比。五是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对本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积极培养本地治理人才,使其更好地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服务。六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培养政策及优惠条件,对农村本土人才进行专业能力提升,使他们能够掌握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技能,让农村本土人才充分显示其经济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
(三) 优化岗位配置,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农村基层治理人才工作的开展应建立在农村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另一方面需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政策和信息服务的功能。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还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农村岗位配置机制,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应根据本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拟定岗位,经过相关论证后确定引入人才的数量、专业特长等,这样既能防止盲目引入人才带来的弊端,又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根据农村基层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细化收入分配制度,给予相匹配的薪资报酬;科学制定考核标准,规范考核流程;根据不同岗位的特征和差异来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结合岗位职责变化与发展的原则,对考核内容进行适时更新;参考工作完成量、工作效率等多个指标,设置不同类别的绩效工资,做到薪资水平与岗位职能相匹配;健全农村地区在职员工的养老、医疗、人身意外伤害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治理人员的后顾之忧。
(四)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人才持续成长
充分发挥政府、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培训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各界的作用,着眼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人才就业创业需求,充分利用农闲、春节返乡等有利时机,引导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涉农社区等主体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活动。同时,鼓励并推动基层治理人才结合自身情况接受各种培训,提升个人能力,做到持續成长,不断缩小城乡人才成长差异,真正做到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
结语
农村基层治理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艰巨的工程,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在农村基层治理人才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坚持党对农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乡村人才工作体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农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作者简介:马志飞(1992-),男,河南三门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责任编辑 董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