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文,阴 媛,袁金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271000
肝内胆管结石为临床上原发于肝内胆管难治却又较常见的胆管疾病,占所有原发性胆结石的13%~50%[1],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病人的胸部、背部及肝区均会表现出胀痛不适感,持续的疼痛还会使病人深夜难以入睡,还会出现寒战、发热、腹痛等典型症状,一旦出现以上临床症状应立即就医,及时采取治疗,否则病人胆管癌患病率增加,甚至有死亡危险。目前临床采用肝切除术[2]能够除去肝内胆管结石及合并的肝脏等病理病变,手术有一定风险,还有创伤性,因此术后护理非常重要,但是常规护理只能给病人提供最基本的照看,不能有效改善病人负面情绪。本研究旨在探究饮食指导联合分段式疼痛管理对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102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42.08±8.06)岁;肝内胆管结石病程1~8(3.64±1.53)年;结石位置在左半肝者25例,在右半肝者18例,两侧皆有8例。观察组51例,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42.11±8.02)岁;肝内胆管结石病程1~9(3.50±1.39)年;结石位置在左半肝者27例,在右半肝者18例,双侧皆有6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肝内胆总管结石病程、结石位置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4]:①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纤维胆道镜检查能够确诊肝内胆管结石者;②胆总管内径大于1 cm;③机体各项指征符合手术相关要求;④精神正常,意识清晰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脑等功能严重障碍者;②上腹部曾做过手术者;③肝内胆管过度狭窄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⑤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肝内胆管炎症及癌变者。
对照组:帮助病人掌握手术知识并做好术前心理准备;术中护理,观察记录病人血压、呼吸频率等临床要素,帮助病人调整术中体位,安抚病人情绪使其为放松状态;术后护理,对病人疼痛进行常规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及引流液性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出院指导,提醒病人定期复查。
观察组:给病人普及疼痛相关知识,帮助其形成对手术疼痛的正确认知,掌握缓解疼痛方法,指导病人在疼痛时如何对手术切口进行有效按压,增强克服疼痛的信心;术前饮食教育,给病人普及早期健康饮食对恢复胃肠功能的重要性,结合病人饮食习惯合理安排饮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饮食由流食向半流质饮食过度,并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若病人在饮食期间出现恶心和胃肠道反应等应在肠胃蠕动恢复后再继续饮食。术后疼痛护理,引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并为其提供不同的疼痛护理,比如术后第1天应协助病人采取低半坐卧位缓解切口疼痛,并提供安静睡眠环境使病人得到足够的休息,术后第2天在拔出病人引流管后可安排其下床进行适当活动,术后第3天起应鼓励病人读书、追剧、听音乐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转移注意力。
1.4.1 术后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分别评价两组病人术后1 d、3 d、7 d的疼痛程度,VAS总分为10分,0分表示感觉不到疼痛,10分表示感觉到剧烈至难以忍受的疼痛,分数越高说明病人疼痛程度就越严重。
1.4.2 胃肠功能
从手术结束起,观察并记录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指标变化,其中包括病人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肠鸣音恢复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及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所消耗的时间。
1.4.3 负面情绪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以53分为分界值,分数越高表示抑郁情况越严重;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7]评价病人的焦虑情绪,以50分为分界值,分数越高说明焦虑倾向越严重。
1.4.4 并发症情况
记录两组病人出现胃肠道反应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表1 两组病人在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单位:h
表3 两组病人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单位:例(%)
肝内胆管结石的三大常见症状为疼痛、黄疸和寒战发热,处于急性期病人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诱发胆源性肝脓肿还有感染等并发症,处于慢性期病人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叶纤维化萎缩和肝功能失代偿,严重损害病人健康。肝内胆管结石在中医学理论中处于“胁痛”范畴[8],根据病人病情可分为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及气滞血瘀型,外邪入侵、熬夜、饮食不节、情志不调都可能导致肝胆分泌的胆汁黏稠,胆汁疏泄不通在胆管结块,最终形成结石。临床中可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缓解病人的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9],但是无法去除肝内胆管结石,病变肝段仍有可能发展为癌变,无法治标治本。本研究对病人实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也会给病人造成身体疼痛以及心理的焦虑抑郁,由此通过饮食指导联合分段式疼痛管理探究其对肝内胆管结石病人术后疼痛程度、胃肠功能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手术切口对机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切口周围的神经敏感度会有所提升,增强病人对疼痛的感受程度。术后严重疼痛有增加病人焦虑、抑郁的可能,负面情绪也会加重疼痛。与常规护理比较,分段式疼痛管理[10]为建立在病人动态疼痛的基础上,根据病人需求开发实施的一种新型护理,能够帮助病人及医护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对病人实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病人改善疼痛;还能通过技能培训提高病人耐受疼痛能力和应对疼痛能力;在根据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等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针对措施帮助病人开展自我兴趣,转移注意力,肯定自我价值。结合饮食指导共同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发展,对疼痛的快速消失有促进作用。有研究显示,应用饮食指导联合分段式疼痛护理对病人的疼痛程度有降低作用,与本研究有相似之处[11]。
腹部手术对病人胃肠道有一定刺激作用,腹腔内残留二氧化碳、麻醉药品等多种因素造成胃肠道蠕动出现紊乱,影响正常水电解质平衡。胃肠道对于将摄入体内的食物消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再经肠道吸收和肝脏加工使之供全身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等胃肠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证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病人摄入食物以易消化食物、低脂肪、高维生素为主,从流食逐步向普通日常饮食过度,防止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同时联合分段式疼痛管理能够缓解病人疼痛,对病人肠胃蠕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正常身体机能也能得到快速恢复[12]。
肝内胆管结石是否除去密切关系着病人的日常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病人本身被病痛折磨,在实行手术前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更容易因为担心手术而程度加重。负面情绪对于临床任何病的治疗多起到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消除负面情绪对于临床疗效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段式疼痛管理联合饮食指导能够帮助病人缓解疼痛[13],并对不好的日常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及时纠正,对病人紊乱内环境进行及时调整和维持;使其对于自身疾病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采取积极方式应对;并在术后呼吁家属朋友探望病人,减轻病人孤独感,帮助其调理状态,找到兴趣爱好,肯定自我存在价值,缓解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病情迅速恢复[5]。
肝单位数量在术后会减少,机体产生应激反应,炎症因子增加导致病人术后出现炎症反应,诱发术后并发症。分段式疼痛管理联合饮食指导能够通过消除负面情绪,规律饮食弥补常规护理的机械性[14],可减轻病人应激反应,促进手术顺利安全地进行,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饮食指导联合分段式疼痛管理对肝内胆管结石病人效果改善确切,能够通过提高耐受和应对疼痛能力,规律合理饮食,增强战胜疾病信心等机制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加快胃肠功能恢复,缓解负面情绪及改善术后并发症,但本研究对象仅为1所医院病人,临床证据不足,以后应扩大研究范围,进行大样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