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e小调随想回旋曲》演奏技巧诠释

2023-06-27 05:25许静
艺术大观 2023年13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门德尔松演奏技巧

许静

摘 要:门德尔松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善于歌颂和描绘自然,因此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e小调随想回旋曲》是门德尔松的早期作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乐曲。本文将对该作品的结构特点、演奏技巧、音乐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对钢琴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门德尔松;曲式结构;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3-00-03

一、作曲家与作品简介

(一)门德尔松简介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家庭,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6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开始登台表演钢琴独奏,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温柔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的幻想与歌唱性,这些充分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

(二)门德尔松作品概况

门德尔松的创作十分丰富,包括约150首钢琴曲,7部管弦乐曲,5部交响曲,3部清唱剧以及赞美歌、经文歌、诗篇等宗教题材的作品。他开创了高雅纯净的钢琴小品《无词歌》。门德尔松最早“成熟”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年)和《赫布里底群岛》(1830-1832年)展现出他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旋律风格,标志着标题性或描写性音乐会序曲创作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后来的创作中他的作品大为扩展,对于交响曲、协奏曲、清唱剧、合唱音乐、室内乐、钢琴曲、管风琴奏鸣曲、歌曲等都有涉猎[1]。

(三)乐曲门德尔松《e小调随想回旋曲》简介

《e小调随想回旋曲》创作于1824年,是门德尔松早期的钢琴作品,也是被认为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此曲1828年以《练习曲》之名出版,后在1830年被冠名为《随想回旋曲》出版,是我们沿用至今的版本。乐曲以抒情性、幻想性为主要特征,通过行板序曲和急板回旋曲的形式以及丰富华丽的技巧等手段表现出来,充分体现了门德尔松的创作特点。此曲不但具有浪漫优美的旋律,还搭配着和声法和对位式的性格乐段,构建出既对比又平衡的独创曲式结构,形成了该曲最大的特色和魅力。后段“轻快的急板”节奏充满机智、技巧洗练、八度的段落尽显华丽。乐曲是在其童年时期创作,全曲充满了青春活力,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出色的音乐表现力,将门德尔松的创作特点以及独特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门德尔松《e小调随想回旋曲》作品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这是一首带引子的大型回旋曲式结构的乐曲,引子部分为随想曲,其曲式结构较自由,带有随意性并富于生气。整首乐曲由六个部分组成。即:引子—A(主部)—B(插部)—A(主部)—C(插部)—A(主部)。

作者在这首乐曲中运用了同主音大小调转调的创作手法。引子部分是E大调,带有三部性结构的曲式,旋律优美、典雅;回旋曲部分是e小调,和引子部分的速度和织体完全不同,与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引子部分是行板、E大调、4/4拍子,旋律宽广悠扬,充满幻想,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美好生活之情。左手的柱式和弦进行得深沉而饱满,右手的旋律具有歌唱性,与左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回旋曲A部分是急板、e小调、6/8拍子,属于奏鸣回旋曲式。音乐轻快、急促,用跳音来表现精灵的活泼、可爱。插部B是一个双乐段结构,调转到了e小调的平行大调G大调上,是抒情的乐段,仿佛是少女在大自然中翩翩起舞,和A形成了对比。在插部B的后面用了一段连接,能够更好地过渡到叠部A。叠部A最后一次出现是一个带有扩充的单乐段,旋律又回到e小调上。最后是辉煌的尾声,八度左右手交替進行,将舞蹈的气氛推至高潮,并在高潮中结束。

(二)演奏技巧与难点分析

1.引子部分技巧分析

引子部分作者想要营造出一种画面由远到近的感觉。首先,由三小节的和弦引入,旋律在左手部分,低音线条如流水般流畅。其次,在右手的和弦中也有隐藏着低音的旋律线条。需要用弱奏且贴键来演奏右手的柱式和弦,要控制手指甚至胳膊慢下键,但要将力量输送到琴键底部,产生柔和而又不虚的效果,从而突出左手的旋律[2]。

在第四小节第三拍子进入主题,引子部分有许多歌唱性旋律。在弹奏歌唱性旋律时,要注意手指的触键方法,用指腹轻柔地把旋律推奏出来,手指的动作不要太大,不可高抬指,应贴着琴键弹奏。右手的旋律应弹得轻而连贯,旋律的起伏要明显,通过力度的变化把旋律的起伏表现出来。旋律在重复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变化,加入了不同形式的装饰音,把旋律逐渐推向高潮。装饰音要弹得轻巧灵活,它是旋律的一部分,乐思要一致,不要影响旋律的流畅。还要注意踏板的使用,用音后踏板,轻踩勤换,不断地用耳朵检查,保证旋律连贯流畅且不浑浊。

12小节第三拍开始,由二度模进,出现了断奏。第18小节,更是有连续的八度断奏,在弹奏断奏时手指要有支撑感,每个手指独立、利落地把每个音送到键底。手臂自然提起,自然下落,手指落下后要站稳。手臂、肩膀、手腕都要放松,这样弹出来的音色是通而不紧、松而饱满的。第18小节还要加入手臂方向的带动,以肘部为支撑点,每个音虽然是断开的,但手臂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将音符穿成串,做到快速且清晰(见谱例1)。

2.主题A部分技巧分析

在一段优美、充满幻想的引子过后,进入了回旋曲的主题(见谱例2)。主题一共出现了三次,每次出现所涉及的弹奏方法都大致相同,但是在情绪色彩上有所区别。主题运用的舞蹈性旋律,好似一位天生丽质的少女,活泼、典雅、楚楚动人,音乐清新。回旋曲由大量的跳音和小连音组成,运用了模仿的复调的创作手法,造成左右手互相追逐的场景,使得整首乐曲跳跃性极强。要想表现出这位美丽少女的活泼可爱、典雅就要弹好跳音[3]。

主题的速度为急板,6/8拍,e小调,这就要求这部分的触键方法与引子部分完全不同。弹奏主题时应把指尖立起来,缩小指尖与琴键的接触面。指尖要绷紧,控制手指下键的力度,以弱奏为主不要笨重,下键的速度要快。手臂放松,迅速地把力量传到指尖。双音的跳音要同时发音,并且要弹得轻巧,不显笨拙。无论双音跳音还是单音跳音都要弹得有弹性、颗粒性,这样才能给听众带来干净、活跃、灵动的效果。弹奏时要有明显的强弱变化,不要用一个力度。主题中,连线与跳音完美结合,将跳跃和灵动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3.插部B技巧分析

插部B是一个双乐段,乐曲转到了G大调(e小调的平行大调)上,调性色彩更加明亮,该乐段委婉深情,旋律层层推进,具有歌唱性,与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化不应该影响速度,在弹奏时速度不能慢下来。

插部B第一乐段,复调式旋律,主旋律在右手的上声部,旋律线条要弹奏得清晰。各声部的旋律要有力度层次的区分,左手和右手的下声部都要弱,突出右手上声部的旋律。第二乐段旋律到了左手,处在低音区的旋律像大提琴一样庄重、典雅,右手是分解和弦的琶音,右手速度要快,要每个音都弹得清清楚楚,仿佛少女轻快的舞蹈。复调式的段落往往是困难片段,练习时需要分手,甚至是分声部练习,将横向的旋律练顺,还要厘清纵向声部之间的强弱关系。91-94小节应强调最高音,这是旋律所在,在其下方也标注了突强的力度几号。97-99小节是左右手交替进行的八度,两手的旋律像两条平行线,虽然标记的力度很强,但不可以砸琴,力量直接从肩膀送到指尖,要注意手臂放松,要有方向感,指尖要像章鱼触手的吸盘一样抓住琴键,整个乐句的起伏做到平顺,不能突兀。在三个力度极强的和弦后,马上安静下来。插部B后面有10小节的连接,过渡到叠部A[4]。

叠部A与主题A部分同曲同工,在演奏133-138小节时,三个乐句要有力度的变化,从强到弱,左手突出低音。

4.展开部技巧分析

在向展开部过渡时调性就进入了E大调,整个展开部由大量的琶音、音阶、半音阶的跑动组成。琶音的弹奏要有一种横向流水式的感觉,流畅、清晰,像竖琴一样悦耳动听。这是一段欢快的乐段,所以会长时间地快速跑动。这样长时间的快速跑动,最容易出现平均的问题。弹奏这一乐段时,速度、力度、音色都要均匀,这三者是一个整体,无论其中哪一个因素做得不好,都会影响另外两个因素。

在跑动的过程中,无论是音阶式的,还是琶音式的,大指都不要做纵向运动。因为大指本身就很容易出现重音,所以我们在弹奏时要控制大指的力量,且保持放松,提前穿指做准备,避免其做纵向运动,将线条截断。模仿竖琴的音型,第一个十六分音符也不要给“点”,否则也会使展开部有纵向的感觉,使跑动不够流畅。这个时候如果个别手指基本功不过关,触键、离键不迅速就会导致拖沓,不均匀。在弹奏时,指尖要绷紧,掌根快速运动,胳膊不要使劲拽着手,否则就会出现丢音的情况。左手有舞曲的感觉,低音要轻轻地给出,和弦要弹整齐[5]。

这个段落单独拿出来练习是必需的,分手、慢练都是有效的提升方法。但这里的问题直接反映出了演奏者基本功不扎实,所以额外的哈农,大小调音阶琶音等训练应当加强。

在弹奏半音阶时同样要均匀,指尖要立起来,胳膊带着手快速跑动,注意不要每个音都给重音,感觉手腕和小臂被轻轻托住,顺着向右上方跑动,流畅的同时还要有强弱变化。半音阶的黑白键交替频繁,要做到触键位置尽量保持在一条线上,指尖紧凑,如同小碎步跑动,大指也要更加立起来,保证每个音的重心不会大幅度变化,使旋律磕磕绊绊。从pp(见谱例3)逐渐渐强到最高音时做减慢,放缓拍子后回原速。通过10小节的过渡,又出现了半音阶,情绪不断上升,力度不断加强,直到七和弦华丽收尾。这一段踏板要浅,否则音色会浑或不清。展开部右手要多加练习,解决好技术难点。

5.尾声技巧分析

尾声是整首乐曲最辉煌、力度最强的部分,为全曲做了一个总结。左右手八度交替进行,使音乐情绪不断递增,将乐曲逐渐推至高潮。最后以标有fff记号的两个主和弦使音乐在高潮中结束。

八度的力量给人一种宏伟壮观、心潮澎湃的感觉,所以八度弹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尾声的优劣。如果在弹奏时不注意弹奏方法,就会使音色粘连、浑浊不清。这一段是强而且快速的八度和弦,所以在弹奏时要充满力量和激情,要快速换踏板,不要依赖于踏板。肩膀一定要放下,不要把整个身体都“架起来”。力量直接从肩膀传送到指尖,整条手臂是自由的,胳膊是一体的,不要把力量截止到手肘。手腕既要放松又要稳固,不要甩手腕。以手腕为轴心,手指在弹奏八度与和弦时,要牢牢地“抓紧”琴键。手指在落键时大指和小指一定要把架子搭好,抓住琴键,使音色坚挺饱满。小指的挺立关系到旋律聲部是否能突出。在情绪不断递增的过程中手指必须坚定有力,保持激情,以达到辉煌的效果[6]。

(三)作品的音乐情感分析

门德尔松是继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严谨与浪漫主义的自由在他作品中完美结合,赋予作品一种诗意的高贵典雅。这首作品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乐曲旋律优美精致、流畅自然,歌唱与幻想交织在一起,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令人感到舒适。全曲都体现出门德尔松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的青春气息与活力,同时也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创作手法与独特的音乐表现力。音乐一开始就使用了大量的连音弹奏,如小溪流淌,让听众感觉舒畅。主部是整首作品的核心,音乐活泼、欢快,曲调委婉、流畅。这首作品最令人着迷的是节奏的舞蹈性以及优美的旋律,仿佛是一个含情脉脉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让听者着迷于自身无限的遐想中[7]。

三、结束语

门德尔松《e小调随想回旋曲》是一首优美、典雅的乐曲,乐曲的创作基于传统的音乐构思技法,同时又不乏浪漫主义的风格特点,音乐严谨而自由。古典和浪漫的结合始终贯穿在他的作品中。乐曲中包含了大量的钢琴演奏技巧,如跳音、连音、快速跑动的半音阶和分解和弦的琶音、八度等。这首作品有很多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能真正地掌握该曲的演奏方法并能将其弹好,会让我们有很大的收获,提高演奏技巧。因此,学习这首乐曲对钢琴学习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敏.论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的弹奏方法[J].神州,2013(24):221.

[2]苏菊,张更生.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作品解析[J].民族音乐,2014(06):79-80.

[3]张艺.论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的表演艺术[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07):136-139.

[4]曹漪,邹永红.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演奏技巧分析[J].大众文艺,2011(15):26-27.

[5]田甜.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Op.14的旋律演奏解析[J].当代音乐,2016(15):47-48+55.

[6]黄兆博.门德尔松的生平及钢琴作品特点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4):134+137.

[7]郑婉玲.浅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随想回旋曲》[J].民族音乐,2015(04):12-13.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门德尔松演奏技巧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创作风格浅析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
门德尔松的诚实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河南派唢呐演奏中气息运用技巧探讨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
诚实更重要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