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

2023-06-27 12:33杨惠娅
艺术大观 2023年6期
关键词:肢体语言运用方法建议

杨惠娅

摘 要:伴随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对音乐文化的需求有所增加。目前,群众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关于乐器演奏方式、情感融入和表现形式也提出了新要求。在舞台演奏艺术中,古筝演奏是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人们欣赏标准和审美水平提升的背景下,肢体语言成了古筝演奏者和观看者直接沟通的桥梁。本文结合古筝演奏,进一步分析合理运用肢体语言的相关意义,并针对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应用实践进行总结,仅供参考。

关键词:古筝演奏;肢体语言;策略;运用方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06-00-03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沟通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手势、表情、身体动作等在交流中被有意无意地传达情感。肢体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被演员完美地表现出来,为观众带来艺术上的享受。在古筝演奏中,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者能完美地表达出自身情绪,在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演奏技术和情绪,还要让听众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联想音乐。对观众而言,肢体语言可以使观众感受和理解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及内涵。所以,在古筝演奏过程中,肢体语言非常重要,可以激发听众情绪,古筝演奏人员应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进而强化古筝演奏效果。

一、肢体语言定义

肢体语言属于一种身体语言,以身体各部分的配合来传达内心想法,是一种表现情绪的沟通手段。肢体语言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其中静态的肢体语言在音乐静止时运用,可以表现出一种虚幻的境况,能让人感受到表演者的心情,静态肢体语言主要表现在身体表情和气息方面。可见,静止肢体语言有极大的空间,可以让观众尽情地发挥自身想象力。动态肢体语言可以让人感觉到真正的声音,而不仅依靠身体运动,能进一步强化受众的审美体验。同时,古筝演奏者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呼吸等来传达内心情感,虽然每个人的弹奏方式均不一样,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弹奏技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会运用肢体语言。

二、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意义

(一)運用肢体语言能愉悦受众身心感受

在古筝演奏中,以动静相结合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感情与意境,即可为受众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内涵逐步深化,古筝演奏水平也随之提高。目前,群众普遍为了享受生活,而不是单纯地听音乐,其更多的是享受听觉艺术。此种美源自演奏者在不同节奏、情绪、风格上运用不同肢体语言,从而使听众在听觉和视觉上都能欣赏到这种音乐,并从中体会到一种陶醉的快感。

(二)运用肢体语言使音乐内容、内涵及情感得到充分阐释

古筝是一种独奏乐器,在古筝演奏舞台上,演奏者显得十分渺小。在台上演奏的人,如果只是为了表达内心情感,只是为了让观众情绪得到共鸣,显然不切实际。此种演奏形式,会给人一种十分僵硬的感受,最后会让人失去兴趣。对于听众而言,其追求的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在弹奏的过程中需体会到弹奏的情感、情绪及意境,将这种感官体验和声音融合在一起,即可让人赏心悦目。古筝演奏者利用肢体语言来弹奏古筝,使古筝与演奏者融为一体,演奏者全心全意地投入弹奏中,与听众之间的交流将会更加深刻,使得听众可以体会到乐曲中的悲伤、喜悦或离合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古筝作品的情感。

(三)运用肢体语言强化音乐表现力

音乐作品,还需要通过演奏者的表演来加以阐释。音乐的创作者赋予了其生命,让其具有了特殊意义,而古筝演奏者则赋予了其不同情感,运用肢体语言演奏可增强其表现力,让古筝作品充满活力。同时,运用肢体语言可以加深听众对古筝作品的印象,促使其掌握好古筝作品的整体情感,从而更好地塑造出作品的整体形象。例如,在古筝作品《高山流水》中,弹奏过程中传达出了独特的情感,即难得遇到一个知己,身处山水之间,琴声表达出狭隘感受。古筝演奏者,不但要懂得音乐本质,还要懂得演奏艺术,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将古筝作品的情感和主旨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听者的心情更加愉悦。

三、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解读

(一)古筝演奏肩部肢体语言技巧

古筝演奏时,肩部动作以肩关节外侧的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肩胛骨以上的斜方肌为主,背部以背阔肌、菱形肌及斜方肌等为主,通过背部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因素共同作用[1]。刚弹奏古筝时,因未正确掌握古筝演奏肩部技巧,很可能会过度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的情况,无法保障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古筝演奏人员肩膀松弛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只有高度放松肩膀,上臂、前臂和手部才能达到更好的弹奏效果。

(二)古筝演奏上臂肢体语言技巧

在古筝演奏时,上臂往往需要做外展、内收、屈伸等动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做动作,上臂向前移动称为屈臂,向后移动称为伸展。古筝演奏上臂肢体技巧主要是由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及肩部三角肌等组成。古筝演奏时,上臂肌肉放松和紧张程度直接影响到上臂动作效果,只有在大脑控制下,古筝演奏上臂肢体动作才会舒松、自然及和谐。

(三)古筝演奏肘的肢体语言技巧

古筝演奏时运用肘、上臂屈肌和伸肌做动作,其起始于肩,止点于前臂,中间横跨肘部。因此,肘的伸缩可以引起肘部动作。屈肘时屈肌收缩、伸肌放松,但仍有一定张力,以确保肘部弯曲和移动精确性。若伸展肌完全松弛,屈缩过度,屈肘屈曲度较大,屈肘超出预定位置。若伸展肌松弛度较低,则屈肌的收缩率必然较低,屈肘的程度也会较低,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屈曲部位。可见,古筝演奏精确性取决于屈伸肌群,而屈伸肌群收缩舒长适度,则能使动作精确。若要达到此目标,便需要长期进行高强度训练,以锻炼身体,增强古筝演奏时肘的精确度。在实际操作中,上臂和肘部高度不宜太高。通常情况下,手臂的外展度应与侧胸壁呈角度。如果上臂伸得太大,肘部支撑就会变得很高,上臂就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上臂抓得太紧,就会导致上臂过于紧张,影响上臂和前臂的灵活性,无法保障古筝演奏效果。

(四)古筝演奏前臂肢体语言效果

前臂屈肌群可以弯曲前臂,使其向前旋转、手腕弯曲、手掌向内,手指向后弯曲,手掌指关节弯曲,拇指关节弯曲。前臂伸肌群可以伸腕,使手向外展,使前臂向后伸,大拇指向外伸。所以,上臂肌内群的松弛程度对前臂有极大影响,而前臂肌肉群松弛程度也会对手腕、手部产生影响[2]。

(五)古筝演奏中手腕肢体语语的技巧

古筝演奏时,手腕是手臂屈伸运动的中心。手腕有八个小骨头,方便上下及左右旋转。在古筝演奏过程中,手部松紧、灵活与否,将会对手指的弹奏产生直接影响。若手腕不够灵活,势必会导致前臂参与过多的运动,拉长了力臂,增加弹奏力度,从而导致手腕动作缓慢、发音僵硬。例如,弹奏颤音技术时,左手要有持续的肌肉张力和支撑力,保持左手的抖动姿态。当手指按在琴弦上的时候,胳膊就会产生功能上的张力。腕部屈腕肌和尺侧的腕部肌肉同时收缩,从而增强腕部的力量。手臂和手做一体动作,手指指节保持直立,但不能向下弯曲。同时,用全部手臂的力量按住琴弦,从而提高琴弦的音调。接着,控制上臂抬起的肌肉,适时地抬起前臂,手腕和双手的肌肉松弛,以恢复弦的声音。上臂和前臂在放松手臂之后,仍维持着支撑的张力和持续性的张力,以完成一次抖弦运动。根据这一特点,在某一速率上连续几个动作,就形成了“抖弦”。

(六)古筝演奏手指肢体语言技巧

弹奏的一刹那,手指屈肌要迅速收缩,伸展肌要迅速放松。弹奏完成后,屈、伸肌要放松,但要维持一定的张力,为下一步弹奏做准备。在整个弹奏过程中,手的肌肉始终处在一种无止境的伸展和放松中。在弹弦时,要用手掌指关节带动指节动作。手指动作要有弹性,每根手指的弹弦位置应该大致与前梁平行。手形总是呈一个圆形,手指指节和掌指关节不能塌陷,否则手臂力量无法传递到指尖,手指不能自然地下垂,也不能向上。部分古筝演奏人员会下意识地将手指抬起,这是因为小指肌肉绷紧既不好看,还会影响到其他手指舒展效果。弹奏时手指要有爆发力,才能发出声音。当演奏一首抒情慢音乐时,要留意到手指在琴弦上一刹那爆发出来的力量,尽管手指动作比较缓慢。弹筝的诀窍就是指法精准度和速度的快慢,古筝声音由手指弹奏,十指弹奏若要十分精确,则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只要能用正确方式练习,即可使其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并达到最精确的弹奏水平[3]。

四、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建议

(一)静态肢体语言的应用

1.乐曲开始或结尾

在古筝音乐开头和结束阶段,正式演奏前,古箏演奏者要对自己的情绪和心态进行有效调节。例如,王中山先生在弹奏时,十分注重调整心情,在一场音乐会上,他足足准备了十多秒钟。观众在他静止的肢体语言中,也会根据自身情绪做出相应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古筝的艺术魅力。当一首曲子即将结束时,表演者要充分运用静止语言,从而使古筝魅力被有效地传递给听众。

2.乐段中间

在古筝乐段中间,适当地运用静止肢体语言,极有利于强化古筝演奏效果。古筝乐器中的音节较多,各音段之间要有一定的配合和协调。在不同乐段中,表演者对身体语言的使用也存在不同特点。例如,前一段音乐十分欢乐,肢体语言较为轻松,第二部分则很忧郁,第二部分的肢体语言则很有可能会让人产生共鸣。在不同乐段中,每个人的情绪都不同,其身体语言也有一定差异,这极有可能影响到听众,从而真正地感受到古筝魅力[4]。

(二)动态肢体语言的应用

1.浓烈情感曲目

在情感比较强烈的曲子和表现自然风光音乐中,适当地运用动态肢体语言。表演者肢体语言主要体现在身体向前,使手臂力量得到充分释放,力量体现在手指上。一般来讲,此种方法既可以充分发挥古筝作品艺术魅力,又可以提高表演者个人素质。

2.欢快节奏乐曲

部分曲子旋律比较欢快,在这一段乐曲中,即可运用动态肢体。古筝演奏者在弹奏时,主要是利用自己的双手和手指来弹奏,以突出美妙音色。例如,在弹奏《汉江韵》时,对手指的灵活性有极大要求,而且要将身体和头都抬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音乐灵性,体现出河南人的乐观精神。

3.抒情曲目

部分古筝作品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在此部分作品中,运用一些动态肢体。从身体语言角度来看,表演者面部表情更为轻松。运用此种身体语言,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达到有效沟通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对音乐作品情感的深入传达起到积极作用。

(三)运用肢体语言强化受众视觉感受

古筝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随着时间推移,其越来越为大众所喜爱和接受。因此,对演奏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今,古筝演奏过程中,光靠听觉远远不够,还需要在视觉上做出一些贡献,才能让古筝演奏的艺术效果更为优良。此种美感来源于表演者对肢体语言的运用过程,需要作者通过肢体语言对古筝作品中的各种风格加以有效展示,从而陶醉于音乐美感中。举例来讲,著名的王中山先生在其个人演奏会上,运用不同形式、不同风格及不同身体语言,实现了肢体语言的动静相融效果,充分体现了其对古筝和人生的态度。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中起到了特殊作用,高水平演奏家在运用身体语言时,不仅要让人产生联想,而且要运用身体语言,让听众产生想象,从而充分体会到音乐的乐趣。

(四)通过肢体语言在观众和演奏者间架起沟通桥梁

在古筝演奏过程中,将身体语言与古筝结合起来,可以让古筝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表演者与观众的交流与互动。在古筝演奏过程中,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琴声中,即可产生优美的身体语言。此种水平的演奏,更多地反映出表演者的自身综合素质,既包括自身文化水平和内涵,也包括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领悟。这对演奏者和听众来讲非常有价值,可以让其对古筝的兴趣更加的浓厚,保障其弹奏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更多的人爱上古筝[5]。可见,演奏者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仅能对古筝作品产生深刻认知,更能从心底总结出其全部含义,让观众在听觉和视觉上都能体会到古筝作品的美妙之处,从而使肢体语言在观众和演奏者之间进行真正沟通和交流。

五、结束语

静态和动态的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中的运用是相对的,而在演奏中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可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古筝演奏人员将肢体语言与古筝演奏相结合,则可进一步提升古筝作品艺术表现力,在演奏者和受众之间架起桥梁,促使受众产生全面的联想,并对古筝演奏作品产生全新认知。可见,古筝演奏者运用肢体语言意义重大,演奏人员需要科学使用肢体语言,进而突出古筝演奏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古筝演奏作品效果,为促进我国古筝演奏艺术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双燕.探析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J].当代音乐,2022(09):162-164.

[2]张楠.浅论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艺术[J].长江文艺评论,2022(04):109-111.

[3]刘美琳.肢体语言的视觉表达探析——以古筝演奏为例[J].黄河之声,2021(15):104-108.

[4]邓玥盈.分析古筝舞台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J].艺术评鉴,2021(02):42-45.

[5]居燕.浅析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运用[J].黄河之声,2020(23):77-79.

猜你喜欢
肢体语言运用方法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小图标,大用途
例谈肢体语言在Phonics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影视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有效应用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创新思维探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水族舞蹈肢体语言与水族文字蕴含略考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