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茂 高 翔 马国军
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是思维品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组件。思辨能力指通过诠释、分析、评估和推论对事物作出果断而合理的判断,并能给出该判断的依据,从证据、概念、方法、标准等方面进行解释(Facione 1990;转引自陈则航、邹敏、陈思雨等,2019)。思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作出推论、陈述观点、恰当解释、合理论述、客观评价和及时反思。
写作是学生要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是重要的表达性技能。写作的过程不仅仅是词汇、语法、结构等语篇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对分析、推理、论述、评价等思维能力的检验,体现思维的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和深刻性等特征。可以看出,写作与思辨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写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思维的最佳体现(陈则航、邹敏、李晓芳,等2016)。写作文本是评价思辨能力的有力工具(Stapleton 2001;转引自马利红、刘坚,2021)。因此,通过写作发展、评价和测量学生的思辨能力水平是一种合理的方法。
陈则航、邹敏、陈思雨等(2019)提出英语写作中的思辨能力表征框架,并通过真实的教学实践,利用表现性评价,探究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思辨能力整体表现及各项技能的表现,为写作实践中调查、发展和评价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本研究拟基于该研究,扩大调查范围,基于表现性评价,进一步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水平,为开展教学实践和提高其思辨能力水平奠定基础。
本研究通过记录学生的写作过程,分析写作作品和写后反思,调查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思辨能力整体表现水平和子技能的具体表现。
本研究采用英语写作任务的方式收集数据,要求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在55 分钟内完成整个任务。
课题组选择话题“学生在学校是否应该穿校服”作为写作任务。这个话题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而且在学生中有争议,因此容易激发其兴趣,能让其有话可说,也为观察其分析、推理、论述和评价表现提供机会。
写作任务包括写前、写中和写后三个部分,写前部分限时5 分钟,要求学生阅读写作提示,制订写作计划,包括文章结构、观点、论据、所用的关键表达和句式等;写中部分要求学生在40 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150 词的英语写作任务;写后部分记录写后反思,包括对论述过程、论点的反思及改进建议。
研究对象为86 名高三学生,他们来自课题组教师所教授的班级,且平时均未参加专门的思辨能力训练。另外,写作任务是在正常的课堂上完成的。这些因素保证了能最大限度在真实环境中观察学生真正的思辨能力水平。
本研究的评分基于陈则航、邹敏、陈思雨等(2019)提出的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表征框架,涵盖分析、推理、论述、评价和监控五个维度。
经过研讨,课题组提出以下打分细则:
分析技能:分析技能是运用思辨能力完成写作任务的第一步。首先,正反双方学生均应对“学生是否应该穿校服”提出自己的观点。其次,学生根据材料和已有的背景知识,提出支撑观点的分论点。最后,关注学生对材料的整合程度。
推理技能:推理技能指学生应能够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首先,分论点对于观点的支撑是否符合逻辑。其次,分论点后是否呈现了合理理由。
论述技能:论述技能涉及观察文章结构、分论点逻辑、论述深度和结论四个方面。文章结构指是否遵循了观点—论证(分论点+解释)—结论的结构。分论点逻辑指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论述深度指是否运用了对比、例证等论述方法。结论指是否概括了主要论点、重申了主要观点。
评价技能:评价技能主要用于观察学生对专家观点和反方观点的反应,以及是否进行了合理评价。
监控技能:监控技能主要指反思能力,是在完成作文后进行的环节,包括自我评估和自我纠正两个方面。因为反思是独立于作文单独的一部分,所以对学生反思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他们的反思能力。
综合考量学生的作文质量,采用五个级别进行打分,依次为最低级(0—2 分)、较低级(2.1—4分)、中级(4.1—6 分)、较高级(6.1—8 分)、最高级(8.1—10 分)。
首先,分析学生作文中的思辨能力整体表现,涵盖分析、推理、论述和评价四项技能。其次,通过例文呈现这四项技能的具体表现,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最后,从学生的写后反思中分析监控技能的运用并提出教学建议。
图1 展示了学生作文中思辨能力总分等级分布。
图1:作文中思辨能力总分等级分布
图1 显示,中级水平的学生所占比重最大,达到了63.5%,其次是较高级水平和较低级水平,分别占15.3%和12.9%,再其次是最低级水平,占4.7%,比重最小为最高级水平,只占3.5%。这表明学生虽然具备英语写作所需要的基本思辨能力,但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中有3 名学生达到了思辨能力的最高级水平,这与以往研究有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的学生来自高三年级,年龄稍大,也说明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思辨能力的最高级水平。
表1 显示学生作文中分析、推理、论述和评价四项认知技能的具体表现。
表1:学生作文中思辨能力子技能表现
从平均分可以看出,分析技能处于较高级水平,从标准差也可以看出学生分析技能之间的差距最小。推理、论述两项技能处于中级水平,其中,学生推理技能的差异较大。学生评价技能水平最低,且差异最大。
下面以学生作文为例,说明本研究是如何衡量学生思辨能力的。每项技能都将对比两名学生的作文,说明分析、推理、论述和评价四项子技能的具体表现,并提出教学建议。
1.分析技能
从分析技能来看,例文1 属于中级水平,例文2属于最高级水平。两名学生都正确理解了题目,在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例文1 对穿校服持反对观点,例文2 支持穿校服。
两篇文章均提出了多种分论点支撑自己的观点。例文1 提出的论点有:校服无法应对多变的天气;设计欠佳;舒适度不好;不利于培养学生挑选衣服的能力。例文2 提出的分论点有:校服会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团结与合作;能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写作材料的整合程度上,两篇作文表现出较大差异。例文1 忽略了写作材料的内容,在论述过程中没有提及写作材料的内容。例文2 充分利用了写作材料的内容,对信息进行了整合;在文章开始介绍背景信息时就引用了材料的内容,紧接着在论述自己第一个论点时引用了材料中的专家观点。
课题组从观点提出、分论点数量、写作材料整合三个角度衡量学生的分析技能,发现他们在整合写作材料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写作材料内容,有些学生直接忽略。在论点方面,很多学生提出的论点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狭隘;作文中提到的观点都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舒适度、彰显个性、分散注意力、经济负担等,没有充分打开视野。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读写结合训练,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和概括阅读文本的主要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写作中对提炼的信息加以运用。另外,学生应加大阅读,不断开阔视野、丰富经历,从多个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
2.推理技能
从推理技能来看,例文1 属于中级水平,例文2 属于最高级水平。
首先,从阐述理由的角度来看,例文1 的分论点4 出现了逻辑谬误。该生提出的观点如下:
Last,the dependence on school uniforms will cause problems,as students will not be capable of choosing appropriate clothes on various occasions when they enter the society.(Sample 1,paragraph 3)
这个论点并不能支撑该生反对穿校服的观点,因为是否穿校服与是否具备搭配衣服的能力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所以该论点属于逻辑谬误。
相比之下,例文2 从穿校服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加团结与合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论点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合理。
其次,两篇文章对于分论点的解释也有很大差异。例文1 的分论点1 是校服不能应对变化的天气,因为校服的选择性太小;分论点3 是校服不舒适,理由是预算有限。这两个论点的解释不充分,校服一般会有运动装、制服等选择,至于为什么不能应对天气、不舒适并没有说清楚。相比之下,例文2 在每个论点后都给出了相应的合理解释,因此得分较高。
课题组从分论点与观点的逻辑关系和对分论点的解释两个方面观察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后发现,学生在提出分论点时容易出现随意化的问题,忽略分论点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推理能力处于中低水平的学生往往对分论点解释不充分或缺少解释,从而出现推理过于简单化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注意学生语言的确定性和清晰性,对概念的准确把握,以及分论点对观点的支撑程度,避免逻辑谬误的出现。另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论点充分解释的意识和能力,不但要提出分论点,还要对其进行必要和充分阐释。
3.论述技能
从论述技能来看,例文1 属于中级水平,例文2 属于最高级水平。
首先,两篇作文的结构都比较合理,且清楚地呈现了观点和分论点。例文1 稍显不足的是没有在文章结尾处重申观点。例文2 是清晰的总—分—总结构。
其次,从论点之间的逻辑角度来看,例文1 论点之间的逻辑有些混乱,分论点依次为:选择少—设计不佳影响自信—舒适度不佳—不利于培养搭配衣服的能力。论点角度从校服可选范围到对学生的影响,到校服舒适度再到对学生的影响,论点角度混乱。相比之下,例文2 的逻辑合理,分论点依次为: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有利于学生团结和合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再者,从论述的深度来看,例文1 的分论点2缺少论述,分论点1 和3 的论述出现了解释不足的问题。例文2 借助引用和合乎逻辑解释的论据来支撑论点。
最后,作文的总结部分差异比较大。例文1 没有在文章结尾部分重申自己的观点。例文2 重申了自己的观点,但遗憾的是没有概括文章的主要论点。
课题组从文章结构、论点间的逻辑、论述深度和结论四个方面对学生的论述能力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在论点之间的逻辑比较随意,缺乏必要的考虑;论点论述的深度不足,提出论点后没有进一步解释、论证,论据类型也比较单一,使用最多的是合乎逻辑的解释和指出后果,较少使用例证、对比等方式。研究还发现,学生得出结论的能力不足,不能够概括性地重申主要论点,往往简单复述观点,甚至在结论部分增加了新观点和信息。
论述能力不足的很大原因是高考的反拨作用。高考作文词数的限制使学生往往只陈述观点而不加以解释。受高考写作议论文考核较少,应用文、记叙文等考核更多的影响,学生议论文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教师要突破高考作文的限制,加强议论文训练,教会学生以合理的结构、有逻辑的论点、有深度的论证和有力的结论呈现自己的观点。
4.评价技能
从评价技能来看,例文1 属于较低级水平,例文2 属于中级水平。
例文1 虽然提到了反方观点,但是没有对其作出驳斥,反而提到自己同意其中的部分观点,起了反作用,也没有引用写作材料中的观点和其他权威观点。
例文2 虽然引用了写作材料中的观点,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但没有评价其合理之处。例文2 也提到了反方观点,但只作为提出自己观点的背景,并没有对其进行驳斥。因此,例文2 的评价技能只得到了中级水平的分数。
课题组从对反方观点和权威观点的评价两个方面衡量学生的评价技能,发现学生整体上评价技能比较低,大部分学生只简单陈述了反方观点,缺乏驳斥反方观点的意识,不能够有条理地对反方观点进行反驳,更谈不上清晰性和逻辑性。另外,大部分学生没有引用权威观点的意识。
时间回到2000年7月,中央纪委办案人员在汕头查案时在所住宾馆意外身亡,一同被烧毁的还有案卷材料。调查一年无果,高层震怒。次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批示,成立“8·15”专案组,郑少东担任专案组副组长。此案中,与人合伙经营码头的连卓钊虽非主脑,却已深度卷入。据连卓钊供述,2002年初,郑少东向其承诺帮助解除调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清晰、合理地反驳反方观点,找出其逻辑不足;充分利用权威观点来引证自己的观点或分析其不合理之处;要切实落实过程性评价,将评价技能的训练融入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其内在评价需要,不断提高其评价能力。
监控技能指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能不断反思和客观评价自己的观点与论述过程,并进一步作出修正和完善,包括自我评估和自我纠正(陈则航、邹敏、陈思雨,等2019)。监控技能主要体现在写后反思中。
自我评估方面,90.5%的学生表示自己的作文有改进的地方。学生反馈自己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依次为语言质量、书写、论证逻辑、论点、结构;15.0%的学生表示写作过程中不知道写什么。
自我纠正方面,学生从提供语言质量、改善书写、增强逻辑、丰富论点和调整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课题组从写后反思中观察学生的监控技能,发现有50.0%的学生能够发现自己作文中论点、论证过程和结构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意愿。但是,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语言质量和书写质量,只有思辨能力处于较高级和高级水平的学生关注到论点的角度及论证过程。这与平时的写作教学重点有关系。因此,教师要把多角度论证、论证方法、多种论据使用等融入英语写作教学,强调其在呈现观点时的重要性。学生提出修改建议,说明他们有意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应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水平和英语写作水平。
就具体的思辨能力而言,学生的分析技能最强,达到了较高级水平,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从多个角度加以论证,但是在写作材料整合和多角度论证方面有些不足。推理技能和论述技能处于中级水平。在推理技能方面,学生对论点缺少解释或解释不足,论点之间出现了逻辑谬误。在论述技能方面,学生出现了结构不合理、论点之间缺乏逻辑、论述没有深度、结论简单等问题。与其他技能相比,学生的评价技能水平最低,缺乏对反方观点驳斥的意识,对权威观点的使用也表现出意识缺乏的问题。在写后反思中发现,学生关注最多的是语言质量和书写工整度。思辨能力较高级水平的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论点、论证和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改进写作的意愿。学生思辨能力的实际水平是培养思辨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的起点。定位真实起点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