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可 周卫京
语音、词汇、语法合为语言三大要素。其中,语音既是词汇、句法的基础,又是词汇、句法的物质外壳。没有了语音,语言就失去了生命,便成为无法言说的死语言。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英语除了要通过它的书面形式获取知识、了解世界,还要通过它的语音形式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对话交流,汇通中外文明。其前提是能快速理解对方话语,并用正确的语音语调传情达意。长久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偏重应试,忽视能力,特别是语音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总是围绕词汇、语法打转,语音教学不是被弱化就是被边缘化,直接导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缓慢。即使极少的蜻蜓点水式语音教学也常常是机械式的句型练习,枯燥乏味。由于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是肉眼看不见的,学生很难有具象的感知。可视化语音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语音教学,它是一种多模态新技术赋能教学模式,通过电脑和语音合成软件,将声音信息电子化、图像化,由此把听觉信息转化成视觉符号,使语音变得有形可见,使语音特征变得直观具象、可讲解、可分析、可模仿、可比对、可提升(刘晓斌、林文衡、张维,等2020)。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国内外诸多科研机构和学者开发了一系列语音可视化软件,如Praat、Speech Analyzer、Better Accent Tutor、Wavesurfer 等。这类语音软件可对语音进行录音、保存、识别、标注、分析和编辑等操作,能提供语音的波形、基频、能量等可视化界面,因此,学习者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自己的语音语调与标准语者之间的差异,并根据比对结果作出相应调整和更正。
我国学生的英语语音能力低于词汇、语法能力,这是学界和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事实。为此,英语教学界一直在寻求方法,力图破解困境,语音可视化教学就是其中积极努力的尝试。近二十年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的态势如何?成绩如何?不足有哪些?无疑,这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有助于总结过去,面对当下,谋划未来。为此,本研究拟通过文献收集和文献分析,探究近二十年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在研究态势、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四个维度的进展,以期对当下和未来的英语语音教学有所参照和启示。
通过在中国知网平台键入“语音可视化教学”“计算机辅助英语语音教学”,去除无关检索结果,共检索到2003—2022 年发表的50 篇相关研究文献,按年代对其梳理与分析,得出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的总体态势(见下页图1)。
图1:2003—2022 年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如图1 所示,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文献始于2004 年,随后分别在2013 年(5 篇)、2017年(5 篇)和2020 年(10 篇)有明显的增长,其中,2020 年呈现爆发性增长,总量增长至10 篇,达到二十年间的峰值。虽然有些年份呈现不同程度的跌落,但是纵观二十年的可视化教学研究发展,总体态势呈现由无到有,2013 年呈现小幅度递增,随后小幅度波动,2020 年呈现大幅度递增,随后又呈现大幅度递减的趋势。
以五年为区间进行阶段性统计发现(见图2),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在第一个五年(2003—2007 年)文献数量较少,仅有5 篇,年均1篇;在第二个五年(2008—2012 年)文献数量缓慢增长到6 篇,年均1.2 篇;在第三个五年(2013—2017 年)文献数量急速增长到18 篇,年均3.78 篇,较第二个五年增长了12 篇,接近前两阶段的总和;在第四个五年(2017—2022 年)文献数量持续增长到22 篇,年均4.4 篇。由此可见,近二十年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从无到有,经历了从缓慢增长到急速增长的发展过程。
图2:2003—2022 年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文献阶段性分布情况
根据数据来源,应用语言学可分为一手研究和二手研究,即实证性研究和非实证性研究(文秋芳2001)。据此对近二十年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得出结果(见下页图3):实证性研究32 篇,占64%;非实证性研究18 篇,占36%。其中,实证性研究占大多数。
在研究工具中(见表1),实证性研究涉及5 种,分别是Cool Edit Pro、EMA、PPT、Praat 和Reading Assistant,其中,相关文献数量最多的是Praat,共有28 篇,占56%;其次是Cool Edit Pro、EMA、PPT 和Reading Assistant,各涉及1 篇文献,各占2%。非实证性研究涉及4 种,分别是Audition、BetterAccent Tutor、Praat 和Speech Analyser,其中相关研究数量最多的是Praat,共有13 篇,占26%,Audition、BetterAccent Tutor 和Speech Analyser 各有1 篇文献,各占2%。其他未标明语音分析软件的有2 篇,占4%。总体来说,不论是实证性研究还是非实证性研究,Praat 相关的文献数量都是最多的,这说明Praat 是语音教学软件的主流。
表1:2003—2022 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涉及软件情况
通过对文献中的研究对象进行梳理,得出近二十年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对象的分布情况(见图4)。
图4:2003—2022 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对象分布情况
如图4 所示,涉及大学生的有21 篇,占42%;涉及高职学生的有6 篇,占12%;涉及高中生的有3 篇,占6%;涉及初中生和小学生的各有1 篇,各占2%;其他无具体研究对象的有18 篇,占36%。由此可见,纵观近二十年的相关研究,虽然各个阶段的英语学习者都有所涉及,但是无具体研究对象的漫谈式研究占比最高,其次是大学生群体。这表明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阶段。
基于实证性研究和非实证性研究对50 篇研究文献进行比对,研究内容统计结果见表2。
表2:2003—2022 年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内容统计
如表2 所示,在研究内容上,关于近二十年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从实证性研究角度分析,超音段研究涉及停顿、语速、连读、口语流利度、重音和语调等,共计26 篇,占52%;音段层面的研究次之,涵盖元音、辅音及介词等,共计6 篇,占12%。从非实证性研究角度分析,软件综述类文献有4 篇,占8%;软件应用类文献有14 篇,占28%。
在实证性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聚焦超音段研究,其中刘晓斌、林文衡、张维等(2013)对高中生模仿朗读能力进行探究,实验发现,虽然语音可视化在朗读内容及朗读准确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朗读语速和意群无显著效用。Qin Mengyang(2020)对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声学实验,结果显示,Praat 在重音和流利性方面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音段研究中,孙建莹(2018)通过可视化语音教学软件Praat 研究我国学生对英语单元音的习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学生单元音的整体习得率较高,经过三个月的实验,实验班的习得情况优于控制班。张学津(2020)利用Praat 语音分析软件进行两次语音调查,发现湖北方言对高职学生英语语音发音存在负迁移。
在非实证性研究中,大部分文献基于可视化语音教学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其中庄木齐、卜友红(2011)基于语音特征及其教学方法,探讨可视化技术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陈红(2013)针对传统语音教学的弊端,探讨可视化语音软件Praat 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改善学习者的语音面貌。
通过梳理、分析2003—2022 年中国知网收录的50 篇期刊论文,探究我国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在研究态势、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的进展。从总体态势看,该类研究始于2004 年,随后开始缓慢增长,2013—2020 年总体呈显著增长态势,期间有两次波动。其发展态势表明英语语音可视化教学的活力和潜能受到了外语研究界的关照。同时,2021—2022 年的下滑预示着该教学方法的深入开展需要从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更多探究。从研究方法上看,一方面,实证性研究多于非实证性研究;另一方面,语音教学软件主要集中在语音合成软件Praat,其他常用的课堂教学软件和当前流行的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软件鲜有融合或结合。从研究对象上看,虽然各学段均有涉及,但是大学生群体占大多数,高职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涉及较少,特别是处在语音习得关键期的中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严重不足,呼唤未来加以弥补。从研究内容上看,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超音段和语音产出研究方面,音段和感知研究相对匮乏,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在涵盖超音段和音段的同时兼顾感知,从而在语音教学的各个层面检验和拓展可视化语音教学的效度和潜能,特别是在英汉语音对比的基础上,在提升英语语音意识、增强英语语音综合技能上有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