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观下的单篇课文教学设计策略

2023-06-26 23:35姚小霞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大单元语文教学

姚小霞

【摘 要】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而单篇课文是单元的构成要素,也是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与支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从学生的多种活动方式入手,按一定的层级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单元方向的大任务可由点到面设计;适当拓展单元教学主题的情感资源。将单篇课文的学习融进大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有意识地凸显学生在课堂的学,从而达到为深度语文学习提供思维基础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大单元 课文与单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2-79-03

大单元教学观,不同于以往以单篇课文为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延伸都与同单元前后课文无关的模式,而是以整个单元为学习单位,让单元教学内容之间有联系、课文与课文之间有关系、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有层次。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围绕着某一目标生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故事。换言之,大单元教学就是一种微型课程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发现单元中课文主题、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点,用“大任务”统领本单元所有课文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模拟真实情境,让文学作品与生活之间联系紧密。注重单元整体性,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教学的高度去设计教学目标与活动,让大单元语文教学成为构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手段。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单篇课文是教学元素,而在大单元教学观下,教学活动设计的中心是学生,而不是书本,学生应在各种活动中习得知识,也应在各种活动中积累学习方法。另外,教师应关注单元层面上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以服务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宗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分析单篇课文视角的大单元教学任务设计策略。

一、目标要有聚焦性

(一)聚焦大单元层级的目标

在大单元教学观下,单元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需要聚焦的,因为大单元目标是该单元每一篇课文目标及每一课时目标的引领,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应该围绕其展开并以其为终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连续的观察”为主题,共安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精读课文,“阅读链接”中摘取了《森林报·夏》中对于燕子窝的观察日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因此,作者是如何连续观察的、作者的表达有哪些准确生动的地方值得学习等问题,是学生达到单元整体目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三篇课文涵盖古今中外,都有着作者对身边事物观察入微的特点。无论是《暮江吟》中的名句“半江瑟瑟半江红”,还是《爬山虎的脚》中“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或是《蟋蟀的住宅》中关于蟋蟀劳动场面的描写“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等,这些句子生动有趣,画面感十足。因此,抓住文中那些体现作者观察细致、表达准确生动的语句,体会连续观察时应当怎么做便是本单元目标的核心内容,那么在设计大单元背景下的教学任务时便有章可循。

(二)聚焦单篇课文层级的目标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精读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笔记。法布尔在文中真实地介绍了自己所观察到的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及住宅的特性,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赞扬了蟋蟀不辞辛劳和不肯随遇而安的品质。课文前半部分写作者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后半部分具体写了住宅的修建过程,全篇用拟人的口吻向读者展示了讲究的“蟋蟀先生”和它的精致住宅,语言生动,读来趣味盎然。根据大单元目标可知,本单元是要学生体会文章如何进行准确生动的表达,同时要学习作者连续观察的细致性。法布尔是如何观察的、他在描写蟋蟀的住宅时用了哪些生动准确的语句,这些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因此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①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的步骤,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②体会文本背后隐藏的蟋蟀吃苦耐劳及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③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尝试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下来。

(三)聚焦单篇课时层级的目标

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可以先认识歌声悠扬、生活讲究的“蟋蟀先生”,初步感受法布尔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要将这种喜爱之情由作者一方迁移到自己身上,带着喜爱之情去挖掘蟋蟀身上更多的品质。这样学生可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站在一种赞扬的高度进一步了解蟋蟀的住宅,从而发现其不辞劳苦的优秀品质,在情感上更能接纳和欣赏蟋蟀及其住宅。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不仅是在赞美蟋蟀的住宅,而且还是在赞美蟋蟀,适时补充法布尔的其他观察笔记,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感受细致观察带来的幸福感,加深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起学生观察的熱情。基于此,可以将第二课时目标设定为:①感悟蟋蟀的慎重、勤劳、智慧、严谨等特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②通过品读文中对住宅结构、蟋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感受蟋蟀形象的“伟大”,从而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美。③尝试观察一种小动物,并用生动的语句写下来。

二、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一)以多种任务为驱动,激发学习积极性

课堂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学习任务构成的,完成任务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也就是用学生想努力完成任务的决心来驱动其学习,形成一定的学习内驱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语文学习,形成语文素养。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任务驱动下完成的,学习兴趣由此得到提升,在真实的情境下完成各项任务,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任务的探究、完成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明确任务到参与任务,最终完成学习。在大单元观下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大任务。

1.带预习性质的任务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属于观察类文本,学生在学习之后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方法,也感知了文本中语言的生动准确,有了一定的相关学习能力储备。在学习《蟋蟀的住宅》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已学内容相关联,且能够为本课学习做准备的预习性质的任务,如可以观看关于蟋蟀的纪录片、查阅百科知识,试着做一做蟋蟀的名片,着重介绍其居住特点等。值得一提的是,设计的这些预习性任务可以更开放、更灵活,与课堂教学任务相关联,会在后面的正式教学中呈现,最终服务于课堂,而非流于形式、机械的预习作业。

2.体现层次性的任务

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不尽相同,完成任务的能力也有高低。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的时候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习得感。例如“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从文中找到原句吗?”“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吗?”“蟋蟀是怎样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的呢?”“你读出了蟋蟀什么樣的品质?”等。这些有层次性的任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3.具有串联性质的任务

上述两种任务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做准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还应当设计更具有总领性作用的任务,使其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支架,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要使学生感悟蟋蟀建造住宅的不易与其具备的不辞辛劳的精神。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么建造住宅的?学生自然会先从住宅的特点入手,努力寻找答案,也许会关注到蟋蟀建造过程的不易,与蟋蟀的体型、力量比较,逐个解决问题。然而这个学习过程缺乏连贯性,容易陷入只在一个方面循环的僵局。不妨试一试用带有串联性质的任务贯穿课堂:蟋蟀的住宅被法布尔称为“伟大的工程”,蟋蟀小小的容身之所为何会赢得如此高的赞誉呢?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原因吧。这样虽然看起来是一个任务,但是实际贯穿了整篇课文的研讨,无形之间就让学生将住宅的特点与建造的不易链接起来。

(二)以任务推进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达成度

1.串联性质的任务应当是贯穿课堂始终的线索

学生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已经学会了用表格的形式记录观察过程,在这一课学习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从文中提取关键语句,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这样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高,完成的质量也高,在完善表格的过程中感悟到蟋蟀建造住宅的不易及蟋蟀坚持不懈、不辞劳苦的品质。

2.大单元目标应该是关联教学内容的导向

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清楚地感知到所有的学习都和自己密切相关,从而会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投入更多的专注和行动,这一点与被动学习是截然不同的。大单元目标应当是一切学习活动的总体导向,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从大单元目标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把不同的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设置层次性、串联型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活动效果。

3.单元习作可作为提升思维的辅助

本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要求学生尝试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收获。“连续观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预习性任务中也有体现这一要求的任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的日常观察引入课堂,提出问题:《蟋蟀的住宅》中关于蟋蟀住宅的特点有明确的说明,那么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特点体现出来的呢?学生需要在对课文语言的挖掘中体悟,这个过程便是学生进行思维建构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活动中用串联型的总领任务强化结构思维,用练笔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结合课后比安基的《燕子》观察日记,发现观察的要点:将自己看到的写下来,同时加上描写自己心情、想法的语句,就能够使观察更生动、有趣。这样一来,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就为习作教学打下基础,也能让单元内容在大单元目标的引领下相互关联、相互成就。

(三)以任务评价为抓手,调动学习积极情绪

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有较强的习得感,那么学习的幸福感也会随之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出适当、积极的评价。还可以与学生进行思考过程的分享,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获得的知识也会更加持久,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有所助益。

三、拓展资源要有针对性

(一)文本对比,构建同主题阅读场

课后习题的最后一题将麦加文的《昆虫》中描写蟋蟀的片段选取出来,让学生比较其表达上与课文的不同。通过阅读比较可以看出,法布尔的语言更生动、口语化,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而麦加文的描写侧重科普,类似百科全书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看《蟋蟀》小古文及古诗词中描写蟋蟀的语句,将古今中外的同一主题文本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拓展资源的时候可以根据同一题材选取不同作者的文章,也可以拓展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升华教学目标,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个人创造性学习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开展。

(二)了解作者,追溯文本成因

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与生活经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与作者的心情、想法共情,这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一步联结的桥梁。法布尔写蟋蟀的住宅并不只是为了科普,更多地流露出他对昆虫世界的着迷、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走进法布尔的童年,还原作者的生活经历、成长历程。正是由于法布尔长年累月如痴如醉地细致观察,才会有《昆虫记》这样生动的著作诞生。阅读文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且还要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教师如果能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合理把握大单元的教学思路,厘清大单元教学目标,再由此设计单篇课文、单课时的子目标,由点到面且有层级地安排好学习任务,那么就能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大单元语文教学
多元“对话”促结构融通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及课堂类型
高中生物大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