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德育视角下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3-06-26 01:52陈霞杨英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儿童

陈霞 杨英

【摘 要】儿童政治启蒙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德育是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一个新视野。基于制度德育视角对儿童政治启蒙教育进行整体性思考,应立足于制度坚持儿童是政治启蒙的真正主体,育德中明确儿童政治启蒙的渐进目标,儿童于政治启蒙之中形成制度生活。并由此提出基于制度培育儿童政治启蒙的教育路径,包括挖掘与运用政治启蒙中的制度资源,构建政治启蒙的制度情境,将学校制度内化为儿童的政治启蒙生活。

【关键词】制度德育 儿童 政治启蒙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2-01-04

儿童政治启蒙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点。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应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中再次明确指出,强化对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要求,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制度德育开辟了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新视野,基于制度德育视角,本文从儿童的制度生活环境入手,探索制度德育与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儿童政治启蒙的教育路径,对于落实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培养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随着政治启蒙在德育中的价值日益凸显,我国学术界愈加重视政治启蒙教育研究,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教育研究也已成为学界研究的“新星”。本研究以“政治启蒙”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主题搜索,截至2022年5月1日共有402篇文献,以“儿童政治启蒙”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搜索,共有51篇文献,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对儿童政治启蒙基本理论和对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现状、实践路径的研究。

一是对儿童政治启蒙含义、目標、内容、价值等基本理论的研究。例如,程红艳提出“政治启蒙是自由而公开地运用理性”“儿童政治启蒙是他者引导下的社会建构”“政治启蒙教育要促进儿童关注公共善”[1]。张诗若“在确立少先队员阶梯式政治启蒙教育目标体系宏观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出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小学高段、初中阶段的政治启蒙教育目标”[2]。高中建、韩孟月提出新时代儿童政治启蒙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意象从改造社会的革命型人才逐步转变为接班人,继而演变为全面发展的人”“不断强化其国家意识、组织意识、劳动意识”[3]。而张添翼从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角度思考,“从政治目的上讲,应进行政治正当性的启蒙”“从政治方式上讲,应进行民主、理性能力的启蒙”“从政治主体上讲,应进行公民意识的启蒙”[4]。余小丽提出政治启蒙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担当,“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和政治启蒙的育人功能,旗帜鲜明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5]。

二是对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现状、路径研究。许桂林、程红艳运用问卷调查了儿童政治启蒙的现状,发现其呈现出政治认知基本正确、政治认同情感和政治参与意识较强的积极特征,但存在着认知局限于知识记忆层面、政治实际参与行为少的问题,并由此提出“树立微观政治理念”“开展阶梯式政治启蒙教育”“加强全社会协作”[6]的对策。随着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拓展,也有学者尝试以政治学理论、新媒体等为视角探索政治启蒙。如许桂林提出“基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儿童政治启蒙要建立宏观政治体系和学校政治生活两种视域,以及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传媒的教育作用”[7]。班建武从社会宏观政治和生活微观政治层面丰富政治启蒙内容,并在微观政治视角下革新政治启蒙方法,提出要“做到成人的价值引导和儿童的自主建构的统一”“坚持传统和与时俱进的统一”“做到严肃性与生活性的统一”[8]。唐荣德、谭铝旦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有必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面采取措施。宏观层面上要加强党和国家对新媒体的领导与管理,中观层面上要促使教育系统积极创建教育类的新媒体阵地,微观层面上要在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新媒体的运用与监督”[9]。

综上所述,儿童政治启蒙具有明确的教育含义、阶梯式的目标体系和丰富的教育内容。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具备积极特征,但也存在些许问题,学者们从理念、协作、组织教育等角度出发,提出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策略。目前学界关于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路径等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儿童政治启蒙的研究总体数量较少,具备理论支撑的研究更少,更多理论视角下的儿童政治启蒙研究尚需开拓。制度本身与政治启蒙有关,制度德育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理念与实践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完善学校制度体系,促使校园逐渐发展成一个民主的政治启蒙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儿童政治启蒙的发展。从制度德育视角审视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可以进一步夯实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理论基础,并为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路径建构提供启示。

二、制度德育与儿童政治启蒙教育

随着对素质教育对德育的强调,制度德育理论逐渐兴起,且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制度德育论的开创者之一杜时忠把制度视为道德教育的资源,指出制度德育是通过道德的制度建设来培养有德性的人,从“学生参与原则”“发展为主原则”“服务生活原则”[10]入手证明学校德育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制度德育倡导的是合理利用学校制度资源,增强学生参与制度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德性的发展,并且将学校制度内化为学生的制度生活。李伟也支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制度育德具备成人立场和儿童立场,“‘制度就要以儿童能理解、接受的方式进入到儿童的世界和生活之中,使得制度、儿童和道德三者实现真正的融合与转化”[11]。制度德育意味着主体实践、学生发展、制度生活,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理论,制度德育与儿童政治启蒙教育之间关联密切。

(一)制度坚持儿童是政治启蒙的真正主体

“政治启蒙就是通过知识传授、思维训练、情感陶冶和社会活动,使人获得关于政治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政治意识、朴素的政治情感,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12]制度德育视角下我国儿童政治启蒙的目标并不止步于此,而是更加注重儿童在制度德育的主体实践过程中产生兴趣、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并且在生活中形成政治情感认同及行为倾向。在制订学校制度时,必须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活动中反映儿童自身的意愿与利益,不能仅仅依据政策法规文件,或者把制度的制订变成只有大人开会决定没有儿童参与的活动。儿童是制订制度活动的主体,是校园管理的主人。因此,儿童也应该积极参与校园制度建设,为自己美丽的校园贡献一份力量。并且,在实行学校德育制度时,政治启蒙以班级建设为单位,在校规的基础上发展班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发挥学习的引导作用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促使儿童在班级中自主遵守制度,提出合乎实际的调整意见,体现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儿童回归校园主体,享受制度生活。

(二)育德中明确儿童政治启蒙的渐进目标

2017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学生应“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这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关于政治启蒙的最终目标,其中“不断”一词体现出政治启蒙目标循序渐进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就儿童政治启蒙而言,依据身心发展特点,也可细分为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小学高段和初中学段的教育目标。“小学低段的政治启蒙教育目标体系的重点放在有关党、国家、人民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概况和朴素情感”“小学中段的政治启蒙的重点放在有关党、国家、人民的具有一定抽象含义的符号内容以及更高一级的政治情感,将政治行为与政治认知联系起来”“小学高段的政治启蒙教育的重点放在对于榜样的学习,对于党团队组织衔接的意识,能够理解抽象深刻的符号内容,培养理性的政治情感,重视实际的政治行为”“初中阶段的政治启蒙教育的重点放在将理想的政治情感和丰富的政治认识付诸于行动,增强党团队衔接的意识”[13]。从了解党和国家的政治知识、产生实践兴趣再到实际的参与行为,儿童政治启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儿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将政治知识与政治行为联系起来,产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强烈的政治情感认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儿童于政治启蒙之中形成制度生活

以制度进行小学政治启蒙的教育过程一般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了解政治制度知识,产生认同态度;二是发展参与意识,勇于担当责任;三是形成参与行为或行为倾向。对于儿童而言,政治启蒙不仅要着眼于政治理论知识、态度和行为,而且要结合自身的校园生活,进行自主实践。因此,制度德育视角下儿童政治启蒙应运用学校内部制度资源,将政治启蒙与儿童制度生活联系起来,在制度制订过程中发展儿童主体实践能力。首先,学校应具备合理的学校制度。管理者和教师等学校工作人员应从儿童主体权利与责任出发,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制订充满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的学校制度大纲。其次,学校应当尊重儿童,向儿童征集建议,并且激发儿童参与兴趣,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学校制度制订的实践活动。最后,学校制度应转变为儿童的校园生活,在生活中展现出儿童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精神风貌。为此,小学应合理运用儿童校园生活中的制度资源,在真真切切的生活中,促使儿童形成自身的制度生活。

三、基于制度培育儿童政治启蒙的教育路径

制度是制度德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制度规则、制度过程、制度生活这三种方式来实现政治启蒙教育目标。制度德育视角下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应侧重于挖掘儿童身边的制度资源,建设一个事实存在的制度生活情境,在制度的制订与改善过程中培育儿童对国家、政党等政治制度的积极情感,引导儿童进行主体实践,形成自身的制度生活。

(一)挖掘与运用儿童政治启蒙的制度资源

学校制度是对学校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规范,包括正式、系统的行为规范,如儿童守则、儿童日常行为规范、学习制度、生活管理制度等。“其内含的伦理价值公正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主体权益的获取,由此也影响到他们道德价值观的形成。”[14]并且,制度中的规则意识、制度知识、价值原则等,能够有效丰富儿童政治启蒙的内容体系,创新政治启蒙教学的方式方法,有效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从而全面提升政治启蒙的成效。因此,在儿童政治启蒙中挖掘什么样的制度資源、如何挖掘制度资源以及怎样合理运用这些制度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识别并有针对性地挖掘出制度中蕴含的政治启蒙资源是开展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制度中的规则意识、制度知识、价值原则等都是儿童政治启蒙的资源,教师应判断制度资源的合理性并将其与学校制度资源进行整合,以便综合运用。其次,基于学校各种制度的性质和政治启蒙资源分布的情况,在儿童政治启蒙中挖掘制度资源应坚持以人为本、有的放矢、协同挖掘等原则。教师应当以人为本,关心儿童的兴趣需求并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也应在选取制度资源时精益求精,在合理的制度中选取更加优质的制度资源,更应与其他主体团结合作,协同挖掘学校制度中的政治启蒙资源。最后,为了提高制度资源中政治启蒙的效率,教师应建设“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于一体”的教学体系,使制度资源的育人价值与儿童的精神世界产生实质性融合,更应在政治启蒙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制度德育理论与儿童政治启蒙的有机融合,“促使二者于逻辑层面保持一致、知识层面配合补充、理论层次衔接递进、价值引领效力凸显”[15],并尝试进一步创设制度情境,促进儿童政治启蒙的发展。

(二)创设制度情境,引发主体实践兴趣

“制度情境中蕴含着制度意义的规范”[16],需要个人内在要素的参与才能生成,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方式,是个体生成与发展的现实寓所。“可以从三个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内涵做出分析,从本体论维度看,强调以一种情境化的实践方式,回归教育内容本身及其习得的真实情景;从方法论维度看,通过情境体验促成真情激发达到隐性渗透;从价值论维度看,体现了一种满足人、发展人的人本价值取向。”[17]制度情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都蕴含儿童主体参与、现实实践以及发展价值的导向,因此,儿童政治启蒙建设制度情境具备合理性。那么,儿童政治启蒙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制度情境呢?

一方面,学校应建设道德化的制度情境。道德化作为制度情境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以主体性要素为基础,负载于表象性要素和规范性要素之上,道德化的政治启蒙促进儿童将外在的政治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政治情感并主动建构起政治认知、情感认同的体系。教师在政治启蒙中应添加道德化要素,引导儿童产生主体实践兴趣。例如在儿童政治启蒙中用好道德教育故事。另一方面,應建设民主和谐的制度情境。儿童能够针对校园内的现象、问题进行民主发言。教师应设置公正民主的规则体系和奖惩制度,激励儿童参与到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规则的制订中去,也可以在班级建设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儿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在校园中开展相关活动,如针对某一校园问题写建议信、倡议书等,尊重儿童的言论自由权。教师应确保每个儿童都有机会参与这类活动,引导儿童为学校制度建设献良策,主动参与校园建设,进而形成民主的制度建设氛围。学校制度资源和制度情境为儿童政治启蒙提供了教育教学素材与氛围,接下来教师要运用好这些教育资源,为儿童积极参与实践做好准备。

(三)将学校制度内化为制度生活,发展责任担当意识

“政治形态的源头和依归就是生活政治”[18],儿童政治启蒙的最终目的在于能够认同国家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内在品质,把制度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品格,拥有对国家、政党、政治思想在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遵守国家制度法规,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儿童的制度生活从认同意识和情感态度出发,落实到校园实践活动中,自主遵守制度,改善学校制度。在此过程中,儿童逐渐产生政治情感认同的意识、态度以及主体实践行为或行为的倾向,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制度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优良的学校制度生活能够培养出优良的人格。[19]学校应就政治启蒙采取措施,形成优良的制度生活。首先,管理者、教师和儿童等学校成员应该一致认同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内在品质,萌发政治情感认同意识,并且坚定地依据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和角色期望行动。尤其是学校中的管理者、教师等教育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学校制度的内容与教育意义,认同并践行学校制度,做好榜样带头作用,引导儿童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和隐性教育活动。其次,学校制度应遵守法律法规,并且具备教育价值。在学校制度生活中,学校管理者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从学校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出发,积极收集各主体的建议并组织评定,建立学校制度大纲。最后,学校教育制度尤其是儿童管理制度或管理条例,是一个制订、认同、执行、评价、修正的完整过程,这就要求学校制度制订的整个过程充分考虑儿童的意见,具备实际教育价值,体现儿童发展的现实意义。

总之,制度德育致力于把学校生活建构成贴合儿童实际的制度生活,儿童作为学习主体能积极参与其中,获得关于政治的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政治意识及朴素的政治情感,形成一定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制度德育,学校生活空间将成为一个公共性的交往空间,儿童政治启蒙也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形式,而是构成儿童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在制度德育实践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着政治启蒙,建立起主体责任与实践担当,确保每个人的行动既能满足个人需要,又能符合制度期望,最终形成规范化、民主化、理性化的制度生活。

【参考文献】

[1]程红艳.儿童政治启蒙的真义探寻[J].少年儿童研究,2021(10):5、6、7.

[2]张诗若.少先队员阶梯式政治启蒙教育目标体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65.

[3]高中建,韩孟月.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意象百年变迁、时代内容与具体行动[J].少年儿童研究,2022(2):74.

[4]张添翼.少年儿童政治启蒙: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J].少年儿童研究,2021(10):12.

[5]余小丽.“政治启蒙”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担当[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1(12):75.

[6]许桂林,程红艳.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少年儿童研究,2021(10):14.

[7]许桂林.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儿童政治启蒙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2021(10):22.

[8]班建武.微观政治与当代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新议题[J].少年儿童研究,2021(10):10.

[9]唐荣德,谭铝旦.新媒体对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启蒙的影响探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6(2):24.

[10]杜时忠.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1):42.

[11]李伟,杨英.“制度育德”的教育学立场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01):22-25+29.

[12]同[5]75.

[13]同[2]65-69.

[14]刘超良.制度德育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78.

[15]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5):77.

[16]张添翼,杜时忠.再论制度何以育德[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5):13.

[17]董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5):17.

[18]郭剑鸣.民生:一个生活政治的话题:从政治学视角看民生[J].理论与改革,2007(5):7.

[19]叶飞.学校制度生活与公民品质的培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8):32.

猜你喜欢
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2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9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7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0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74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69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