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路径探究

2023-06-26 10:54匡思维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匡思维

【摘 要】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具体成因是多方面的,与家长、教师、学生自身都有著密切关系。通过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创设有效的生本课堂,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借助前置作业培养学困生的自学能力等途径,能够满足学困生的数学成长需求,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成因 转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2-24-03

一、问题的提出

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各个年级和班级都存在数量不等的学困生,这类学生普遍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较弱、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上存在惰性、跟不上班级授课进度。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因此自信心严重不足,往往容易影响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也由此产生,进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有效转化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因素,但更多与后天因素有关。父母教育、教师教学、学生个人因素都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父母教育方面

1.父母启蒙教育的缺失

3~6岁是孩子思维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的大部分能力的启蒙教育都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这个阶段是孩子数感训练的关键期,也是父母陪伴最多、最集中的时期,父母应抓住这个关键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数感,让孩子在生活中形成数的大小关系、等量关系、加减关系等方面的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很多数学知识需要在生活中实践、体验。一些用心的父母在孩子幼儿时期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数感,帮助孩子建立数的意识和积累一些数学知识,例如陪孩子爬楼梯的时候边爬边数;与孩子在家玩购物游戏,通过游戏认识人民币和学会人民币的换算;让孩子在家里整理自己的衣服,感受分类思想,等等。这些都为孩子入学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一些父母不够重视数学启蒙教育,错过了关键的训练时期,导致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数感,对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比较弱,从而无法适应小学数学学习。

2.父母习惯养成教育的不到位

叶圣陶先生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学生在小学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会影响他们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而且还需要父母的协助配合。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为他们年纪小,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也比较容易纠正,而等到不良学习习惯越积越多并定形时,便难以纠正。学困生学习习惯欠佳的原因往往是父母的习惯养成教育不到位。一些父母或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或是缺乏教育经验,或是对孩子学习习惯的要求不高,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上投入的精力不够,在培养孩子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上没有持之以恒,与教师配合不够密切,例如没有认真督导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没有辅助教师强化孩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从而导致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能和谐统一,无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教学方面

《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当教师的教学受学生喜欢时,学生就会尽力学好这门学科。可见,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当

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学习基础、学习风格等,这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教材,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性严密的学科,数学体系的严谨性、运算的精确性、推理的逻辑性要求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否则无法避免学困生的出现。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特点、正视学生的差异,没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教材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且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一刀切,那么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2.一些教师缺乏指导学生的耐心

兰本达教授指出:“耐心是一种品德,是取得教学成功的理所当然的必备条件。”[1]由于小学生年纪小、认知能力有限,加上数学学科对抽象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要有耐心。一些教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没有给予足够的鼓励和支持,没有做到循循善诱和细心帮助,甚至有少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纠正错题时表现出急躁和不耐烦的情绪,不能静下心来辅导学生。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自信心,让他们逐渐成为学困生。

3.一些教师未能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

一些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对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观念理解得不够透彻,不能用科学的理念改造和创新自己的教学经验,忽略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只是根据经验开展教学。而每个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有所差异,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引下,寻找、分析学困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再采用个性的方法加以解决。例如结构主义理论、发展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都是教师可以选择参考的学习理论。教师将经验与这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能使教学更有效。

(三)学生自身方面

1.学生个体能力有差异

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2]。小学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思维能力发展受限,数理逻辑智能和空间智能不够突出,学习不灵活、效率低。还有个别学困生可能患有多动症,影响学习专注力,造成学习困难。

2.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學相较于其他学科难度较大,知识具有抽象性。因此学生需要打好数学基础,在应用中掌握知识。一些学生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障碍,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他们在后续的学习中会遇到更多困难,从而降低学习自信心。长此以往,他们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缺乏思考的动力,发展成为学困生。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路径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可行的对策来开展教学。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四种有效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方式。

(一)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要想实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这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学困生的各方面情况,从而思考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细心观察,结合问卷调查结果,选取了班级中几名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将他们的基本情况记录在成长档案中。通过连续一段时间的观察,详细记录他们每周的表现,同时记录教师每周采用的教育教学措施和学生的变化。例如有一个学困生W在2022年春季开学初的数学测试中只考了二十几分,于是笔者为他制作了一份成长档案。通过与其父母、上一任数学教师沟通,以及对其测试卷进行详细分析,发现这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基础也不牢固,对学习信心不足。笔者将这个学生的情况记录在成长档案的第1页,开始观察与研究,寻找适合的转化策略。首先从提升他的数学学习信心着手,通过分层布置作业,让他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作业任务。其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掌握基础知识。最后还鼓励班级中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他提供简单的辅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名学生在期末检测中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

(二)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创设有效的生本课堂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它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是把“主要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学困生一般都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的内驱力较弱,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不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内驱力。笔者认为应该结合生本教育理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引导小组内成绩较好的学生帮助和鼓励学困生。同时还可以制订积分奖励机制,每周对积分高的小组给予奖励,促使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另外,在课堂中尽量设计小组探究、讨论的活动,并鼓励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要给予表扬和肯定。笔者在班级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一些学困生由一开始不敢发言,或者发言声音很小,到后来发言越来越自信,发言声音越来越洪亮。由于实行积分奖励机制,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比较强,为了小组的荣誉,组内同学之间会互相帮助。有了同学的帮助,再配合教师的个别辅导,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质的提升。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由于受到教学任务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只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授课,因此课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辅导在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尤为重要。个别辅导可视为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途径。笔者会选择每天固定的一个时间段,将学困生集中在一起,帮助他们回顾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耐心、不急躁,并对学生多鼓励。同时,指导方法也尽可能多样,当学生无法理解一种方法时,就采取另一种方法。另外,笔者每周都会制订个别辅导目标,目标灵活、有弹性,会根据学生上课情况和作业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辅导时间达成目标,让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个别辅导结束后,笔者会将指导方法、指导内容、学生的收获和状态等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上(见表1)。

(四)借助前置作业培养学困生的自学能力

有些学困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有学习的欲望,但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此类学生,笔者结合生本教育理念,设计和使用前置作业,目的在于提供支架引导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形成新旧知识的思维迁移。前置作业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复习旧知、预习新知、巩固练习。例如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课前,笔者先设计好前置作业。在复习旧知环节,通过一些填空练习,让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等知识。在预习新知环节,让学生用卡纸剪一个平行四边形贴在前置作业单上,然后尝试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记录所使用的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计算一个已经知道高和底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回收学生的前置作业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有着不同的想法,因此笔者调整了教学过程,把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放在交流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上。由于有了前置作业的辅助,学生能在课前有目的地进行预习,课堂上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因此这节课学生互动的效果显著,各小组在课堂探究环节争相展示和说明自己小组探究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课堂上生成资源丰富,而且学困生在组员的帮助下也能分享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课后练习来看,大部分学困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而且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很熟练地记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前置作业训练,越来越多的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参与互动,解决课堂上的简单问题。这充分证明了前置作业能引导学困生将所学知识和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帮助学困生在课堂中跟上教师教学的节奏,理解新学的知识。

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掌握好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因此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至关重要。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其转化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需要依靠教师长期坚持、耐心指导和真诚鼓励。

【参考文献】

[1]肖莹.成为优秀教师的39级台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41.

[2]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学会.多元智能理论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2.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