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资源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能够运用的人、物、自然等综合资源.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出发,针对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展开了相关的探讨,旨在充分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02-0139-03
教学从来都是创新化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创新化研究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将视野放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并使之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步步尝试和探索中为初中生物课堂注入新鲜的活水.
1 开发校园绿色资源
校園中的植物对于生物学科教学来说无疑是最直接的绿色教学资源.在校园可以设置种植园,在班级内可以设置区角生物圈,即便是校园中固有的植物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将教材中的植物知识体系与校园内的绿色资源相整合,以方便学生对植物的研究,为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在“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探究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区角生物圈展开此次实验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蚕豆、大豆、豌豆、玉米和棉花等植物种子,有了区角生物圈的辅助,学生的观察和探究便有了依据.再如,在学习“动物的发育”时,通过鸡蛋的发育、青蛙的发育、家蚕的发育等区角实验的开展,学生会在实验中了解鸡蛋质量、长度和胚胎发育情况与鸡蛋发育天数之间的关系.在青蛙的发育实验中了解青蛙发育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了解成蛙与蝌蚪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之间的区别.在班级区角生物圈设置中,学生有了实验的基地,他们在教材实验基础之上,还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带到区角生物圈,和小组成员一同观察和探究,可见区角生物圈不仅
给学生提供了观察和探究的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班级环境.
除了班级区角生物圈,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物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留心将季节性的植物以标本形式保存下来,留待需要时供学生使用,可以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与季节相适应.如,在学习“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时,教师可以提前收集桃花,将其浸泡在福尔马林中,也可以将课程提前,伴随着桃花盛开时节,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观察桃树的外形、花和果实,并将桃花带回教室,对照桃花观察桃花的器官组成,辨析桃花的结构,同时将所观察到的内容填写到教材对应的表格中,同样的实验内容还适合于槐花和蚕豆花.将教材内容与校园中的绿色资源相整合,对于对这些绿色植物的生成、器官、分类等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学生不但可以参照教材内容去辨认植物,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植物挂牌活动,学生每发现一种新的植物,便可以挂上自己特制的牌子,牌子上会标识植物的名称、种类和特点等基本信息,还会将发现的学生名字标识上去,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校园绿色植物的辅助教学效果.
2 开发实验材料资源
对于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常规性实验,多会使用到实验室器皿,这些实验器皿易碎,不方便移动,为此,教师通常会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甚至于直接以理论陈述方式让学生记忆实验结论,这种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对于一些耗时长的实验,教师也多会选择放弃,以理论代替实验.实验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更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切不可忽视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对于一些难度大、耗时长、实验材料不足的实验,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一是适当选择替代材料.如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学习中,教材中提供了“观察桃花”的实验,但是考虑到教学有关内容时桃花并未开放,教师便可以提前将桃花制作成标本,在课上实验的时候将标本发给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之上选择旱金莲、腊梅花等鲜花加以替代,学生对照桃花标准和旱金莲或腊梅花,也可以起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二是以学生分工方式获取实验材料.很多实验仅凭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其中涉及到的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更是难上加难.在探究此类实验时,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实验内容,有的负责材料的收集,有的负责材料的整理,有的复杂材料的使用等,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大大提高实验的效率.
三是提前做好实验规划工作.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耗时长的实验,如果教师等待教学开始时再来准备实验,时间上并不允许,所以对于这类实验,教师有必要提前做好规划,将实验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青蛙从蝌蚪发育成成蛙大概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让学生完整体验实验过程,教师有必要提前安排实验活动.由于“动物的发育”这一节内容放在了学期末进行,教师可以将“青蛙的发育”实验放至学期初,整个实验过程从学期初到学期末全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科学喂食,以实现实验的高质量完成.
四是指导学生自制实验材料.针对实验室器皿不足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自制材料,如在种植各种植物时,可以用废旧的听装瓶子、塑料瓶子、泡沫盒为栽培器皿,学生只需要对其修修剪剪,加之简单的改造便可以使之成为便捷的实验材料.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和尝试,学生不仅会在自制材料中丰富实验材料,还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由动手到完成的成功感.
3 开发网络媒体资源
网络媒体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衍生出的一种便捷的、创新的新型资源,与传统杂志、报纸等媒体资源有所不同,网络媒体更具时效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材素材受限的情况.生物是一门涉猎较广的学科,涉及到动植物,宏观微观生物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可以说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生物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系统的、整体的为学生剖析了生物学科的基础框架,在对素材拓展上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生物信息的快速更新,教师有必要利用网络媒体资源,让学生及时获取到生物前沿知识,关注社会上与生物有关的热点问题.
一方面,运用网络媒介拓展学生的视野.网络媒介包容大千世界,丰富多样的生物信息尽显生物学科之魅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广泛收集与所教内容相关的课外信息,在课堂上为学生剖析和拓展更多的生物知识,从而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见识.例如,在讲到《生物的变异》一课内容时,在“科学·技术·社会”窗口,学生了解到了“彩色的棉花”,窗口主要讲了转基因棉花的研发和运用.转基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作为重要的基因工程产物,转基因至今褒贬不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与转基因有关的前沿科技成果,并客观公正的从褒贬两个方面评价转基因技术,在给学生带来前沿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另一方面,运用网络媒体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网络媒体在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机会,让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的训练.如在想到《人类对疾病的抵御》一章时,“科学·技术·社会”窗口为学生介绍了“第三代疫苗”“流感病毒”等拓展信息,作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将本课所学知识与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教师结合新冠病毒设计如下研究课题:(1)新冠病毒的分类和进化;(2)新冠病毒的传播;(3)新冠病毒的预防.学生在资料收集、整理、讨论、撰写研究报告、汇报过程等过程中,会自主完成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会获得有效的训练.
因此,网络媒体不仅是拓展学生视野的工具,更是训练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发挥社会热点的时效作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是对网络媒体资源开发的最终意义和价值.
4 开发学生个体资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作为其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可以对自身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而对于学生这一主体,教师切不可高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将学生视作生物学科教学中的潜在个体资源,去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对话学生、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个性和天赋,由此最大程度地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再现.生物与生活有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生活化教学这一特点,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在所教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间搭建衔接的桥梁,從学生熟悉的事物延伸至陌生的事物,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的容易,对于知识理解和深化也有一定的好处.如在教学“植物的呼吸作用”时,班级里有学生家里还留有冬天储存食物的窖,可以让有这部分生活经验的学生给大家讲解利用窖保存食物的方法,当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给大家听,会让课上所教内容更有信服力.再如,在学习“关于癌症的危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他们身边的癌症患者,分析他们的生活作息习惯,并进一步剖析癌症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就会真正重视癌症,感受到癌症离生活并不遥远,从而促进学生对教材重视的深度理解.
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是教师知识呈现与学生知识学习之间最佳的契合点,教师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展开知识教学,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鼓励喜欢音乐的学生将一节或一章内容设计成一段歌词,将其填写到自己喜欢的歌曲中;让喜欢绘画的学生将各种植物器官和人体器官的结构图画出来;喜欢阅读的学生可以将自己阅读的与生物学科有关的材料整理出来.这样,教师在课前给学生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喜欢音乐的学生带着大家一起唱歌,喜欢绘画的学生为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喜欢阅读的学生给大家拓展更多的生物知识.从兴趣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定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除了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诸如学生的质疑、学生的理解等也都属于潜在的学生资源,教师从学生视角出发,切实将学生放到教学的首要位置,可以在发挥学生个体资源的同时促使生物学科教学更好的发展.
除了上文提到的一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还要将目光放的更远一些,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的、实效的潜在资源,并使之与教材知识实现无缝贴合.笔者坚信,只要教师坚持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一定可以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在激发其内在驱动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婕.生活化教学背景下初中生物学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0.
[2] 金虎泰.农村初中生物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J].求知导刊,2021(31):24-25.
[责任编辑:季春阳]
收稿日期:2022-10-15
作者简介:郭浩(1981.5-),男,江苏省睢宁人,本科,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