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菊
摘 要: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手段落后,教师及学生均容易产生疲惫感,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本校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他们性格普遍活泼,愿意接受新知识、了解社会新动态。因此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原有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笔者在中职艺术类学校的学生课堂上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效果。在本文中,笔者根据目前中职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课改要求,从学生状态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管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课改;中职;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0-003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13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职课堂的必修课程,深受信息行业发展的影响。课程改革也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而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师结合信息社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并遵循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本文从中职信息技術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了一些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一、中职课堂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使用信息化手段意识淡薄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烈、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知识的延展。而信息化教学成为近年来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信息化手段的广泛使用,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积极响应与配合,势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各环节。但学生普遍停留在教师发起的学习活动阶段,课前及课后很少会使用信息化手段自主学习,严重阻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巩固。
(二)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的成长经历、学习兴趣和能力均存在差异。有一部分学生能很快消化所学知识点,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一部分学生则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无法当堂消化知识点,从而导致学习任务完成较困难。而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深入,若长时间不对这一现象加以关注,教师没有整体意识,不及时“培优补差”并优化教学全过程,那么势必会拉开一部分进步较慢或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与进步快的学生之间的差距,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虚拟世界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愉悦感。中职学生容易依赖虚拟世界宣泄情感,导致与现实世界缺乏必要的沟通,人际疏远,降低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及信息安全意识普遍不高,极易导致产生各种信息道德失范的行为和信息安全缺失的问题。学生对虚拟世界认知的匮乏,将进一步降低自己对真实课堂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及学生参与感更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课堂体验都更差。因此,努力提高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是现代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
部分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授课方法——以教为主体的授课方式,没有深入领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即使有些教师已经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更多的是在课前让学生学习教师在线上课程准备的知识点视频讲解,完成配套任务,没有制造“问题”,更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归根到底,这种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上,无论课前还是课中实施这种教学都没有区别,因此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化教学方法。
(五)考核机制的单一化
传统的考核方法更注重学习结果,不会关注教学过程的考核,停留在考勤、作业及考试等阶段,甚至以单一的考试为评价方式。这种方式更多的只有教师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体系及学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机制,容易造成学生形成以让教师满意为目的的学习心理,而不是以学习到知识为目的的内驱力学习心理,更难实现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目标。
二、依托信息技术课改要求改进教学策略,解决中职课堂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融入信息素养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也需要具有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即信息素养。这种能力涉及多方面,如提出信息需求、主动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利用好信息等。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在掌握课堂知识后主动获取、处理及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信息素养知识的加入促使学生深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并且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新的问题。这一切均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灌输信息素养知识,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灌输信息意识观念,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增强信息意识。
(二)关注各层次学生,各环节分层次管理
分层次管理有利于平衡不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情况。具体可以分为以下环节的分层管理。
1. 教学目标分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特别是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高低进行分层,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 教学任务分层。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习到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
3. 教学练习分层。信息技术课程最终落着点还是在练习上,因此在设计教学练习任务时也应考虑分层思想,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任务分发给学生。
4. 课后作业分层。课后作业包括理论知识及操作知识,在分层管理思想下,课后作业也应该分层次布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
5. 教学评价分层。教学评价可根据层次不同的学生调节评价比例,实现教学评价更科学、更合理。
分层次管理在实际实施时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而不能将学生层次固态化,这样容易给学生带来挫败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教师动态地分层次管理学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形成有效课堂
中职学生正处于三观和情感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是学生责任心培养的敏感时期。具有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学生愉悦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加教师的获得感。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信息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事物和新观念,不仅对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凸现了新的社会问题。由于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异,中职学生容易将虚拟世界當成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平台,而忽略了遵守信息社会道德和伦理准则的重要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明确信息社会的责任,培养并加强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分享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到案例模拟中,促使他们在满满的参与感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课堂中教师发起头脑风暴讨论信息伦理道德准则,学生在充满吸引力的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做到遵纪守法,提高信息道德意识。同时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析,学生在应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守保密要求,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在操作环节增加一些加密技术对重要信息进行保密处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及实操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既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加了教师的认同感,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也可引导学生直面案例中的问题,使其在思考、辨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逐渐形成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四)教学手段更新,翻转课堂的利用
翻转课堂设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高度配合,并具有使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学习难题的信息意识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从课堂内容和课程教学模式上全方位摒弃原有的思维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同时可以降低学生因为学习能力不同导致的学习效果差异,也可以帮助因故无法参加课堂学习的学生完成学习进度。但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灵活使用和信息技术有关的工具和手段进行学习。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正是当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小组讨论及多元考核的使用
多元考核可以监测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并在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对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全方位和谐发展。
教学任务初始,教师即可使用分组任务方式、多元考核的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从一开始就监控教学过程。有利于教学管理的综合评价机制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考核方面,如考勤、作业、期中期末考试、课堂互动得分、线上课程资源的学习等,并通过合理的比例形成最终的期末成绩。(见表1)
三、结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关注了解课改思想,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改革的发展必将对中职教学课堂和任教教师带来新要求和新变化。教师的积极变化也会从正面积极地影响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进步,达到教改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成秀.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思考[J].中小学教育,2020(19).
[2] 杨相平.以爱之名,伴你前行——浅谈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职业,2019(18).
[3] 蒋海燕.课改背景下的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31).
[4] 梁金成.课改背景下的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赤子,2019(17).
[责任编辑 杜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