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2023-06-26 20:28:54张小斌
学周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初中化学

张小斌

摘 要: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程理念的必然要求,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文章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立足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以在深入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基础上促进生活化教学体系的完善。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理念;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0-006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20

化学学科本身就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在新课改背景下也越来越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建构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形成“教学—生活—教学”的循环结构,让学生不再为了“学”而学,而是为了“用”而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现状

(一)生活化教学目标远离生活

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的方向引领,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可见教学目标的制定在生活化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正在由知识传授向着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转变。生活化教学作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所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要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目标。此外,生活化教学的特殊性使其在具有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功能的同时,还要以生活为媒介,然而就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其与生活的联系并不够紧密,影响了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效果。

(二)课程教学方式简单机械

受传统教育观念与升学压力的双重影响,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仍然难以走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的桎梏,课程教学方式简单机械。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新课程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践行,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仍然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包括学生对化学基本定义、基本理论等的学习,而对能力培养的关注度不够,比如知识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初中化学教学变得更为封闭、孤立,导致教师很难在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构建联系,成为生活化教学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评价机制缺乏渗透

教学评价机制作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自然也是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对象,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教学评价机制中的渗透往往被人们忽视,影响了生活化理念的渗透效果。

就目前初中化学教学评价的实际情况来看,考试仍然是主要形式。在新课改背景下,考试内容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对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聯系、对生活的影响等的考查仍然十分有限。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影响了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使得学生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生活。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课堂教学中,成为阻碍生活化教学效果提升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缺失的原因

(一)以学生为本理念的缺失

现代教育理念将“成人”视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教师只有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看到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关心学生的个体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与自由发展。然而在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并未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因而所选择的渗透方式、生活元素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不小的出入。另外,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脱节也进一步影响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效果,而这都是因为以学生为本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缺失。

(二)传统教育观念的惯性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观念正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尤其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观念的发展对传统教育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然而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当今初中化学教学中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传统教育观念中的很多内容都不利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比如,传统教育观念将学科知识的学习视为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将提高学生的成绩视为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等等。虽然这些问题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得到缓解,但还是不能达到有利于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的条件,成为影响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中考升学压力的存在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小学生不用面临升学压力,而初中生需要面临中考的升学压力,这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第一次比较激烈的竞争。为了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学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成绩作为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进入更好的高中学习的关键指标,也就成为初中学科教学的首要目标。在这一背景下,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教师会研读升学标准,分析升学考试的主要考查内容,将今后的教学放在考查重点上,因而在生活化教学没有深入考试中的今天,其也难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且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化学知识,而对于考查比重不多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对生活的影响、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也就不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讲述,这是造成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难的根本原因。

三、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观念引领,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师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因此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渗透必须以教师理念的更新为前提,之后再进行教学目标的优化,使教学目标贴近现实生活。

首先,教师要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当下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之后教师还要深入理解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视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此外,教师还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贯穿在化学教学的始终,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制定生活化教学的总体目标,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课时教学内容对总体目标进行细化,提高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可行性,确保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

(二)联系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1. 增加生活常识。化学学科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为了有效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增加一些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借助这些生活常识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化学现象,并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生活。

教材是初中化学教学的蓝本,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教材入手,充分挖掘与有效利用蕴含在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源,增添生活化常识的介绍,自然地在授课过程中实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教师也要看到教材的局限性,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引入一些教材中没有的生活化常识。此外,考虑到化学学科是在初三才增加的学科,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逐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做好初高中化学学科的衔接工作。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活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许多学生都爱吃香蕉,有时候也会买一些绿色的香蕉,这些未成熟的香蕉应该怎么才能在短时间成熟并且不影响香蕉的美味呢?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问题。在抛出问题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给出解决方案,有的学生说可以将苹果与香蕉放在一个密封的袋子中,过几天香蕉就会成熟。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追问这样做的理由,此时学生就需要结合化学知识来做出回答,认识到苹果释放的乙烯可以促进香蕉有机物质的转化,达到催熟香蕉的效果。从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入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生活常识背后的化学原理,能够让学生在今后遇到这种生活问题时再次对化学原理进行回顾,也可以让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生活常识时主动用化学的思维来进行思考。又如,当学生看到有人在醉酒之后通过喝一点醋来解酒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来思考这么做的原理,思考醋是否能在醉酒之后起到解酒的作用,这突出显示了生活化教学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积极作用。

2. 联系生活实例。生活实例是将课内外紧密联系起来的重要媒介,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辅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验证所学知识,都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是如何从生活中来的,又是如何应用到生活中去的。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还可以在课后作业的布置环节联系生活实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背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对有关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为了考查学生对“燃料及其利用”这一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就可以设计一道课后题目,题目背景以近年来频发的爆炸事故为例,旨在让学生产生做题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在阐述完题目背景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若干个题目,如瓦斯爆炸的原因、瓦斯爆炸后在抢救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今后应该怎么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等。这些问题与题目背景之间的联系很强,同时也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安全常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燃料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的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创新发展,转变教学方式

1. 组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重要桥梁。在理论教学中,教师也只能通过口述、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告知学生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何应用场景,实践教学却能够让学生自己去参观,自己去实践,自己在实践的過程中解决问题,这对学生主动完成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积极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促进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自然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教材,结合教材中的具体内容与当地的化工企业、科研机构等组织进行联系并实地教学。在实地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各种化学知识是如何被用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2. 丰富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以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方式被先后提出,这些新型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都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为此教师必须丰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持续学习动力的产生。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在生活化教学中发挥其应用价值。小组竞赛、小组辩论、小组调查等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方法。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可以灵活应用这些形式来达到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抢答自己所知道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调查,引导学生在学习完“我们周围的空气”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主要污染物指数等进行观察与记录,了解当地的空气状况,思考空气质量对人体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来思考防治措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生活化教学。另外,情境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也得到了充分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来再现生活场景,激活学生的相关记忆,也有利于生活化教学的实现。

在新课改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教学方式,大多都能够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与应用,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效果。

(四)深化改革,完善评价机制

当前影响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评价机制远离生活,因此教师必须促进评价机制改革,让评价机制多元化。其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评价观念,不再将成绩视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指标,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来客观认识生活化教学,并确立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其二,学校必须转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再用班级学生的成绩、升学率等因素捆绑教师,将教师从强大的升学压力中解放出来,为教师实行生活化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其三,教师必须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在新时期,教师要让教育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作用,以此形成综合、全面、客观的评价方式。

四、结语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渗透是新时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必须深入理解生活化教学的价值,找出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立足教学实践,选择更为合适的生活化教学路径,提升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丁建平.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J].家长,2022(33).

[2] 卫巧玲.初中化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创新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2(10).

[3] 谭丽娜.基于科学探究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22(24).

[4] 刘银波.初中化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幻画报,2022(8).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初中化学
浅谈多元评价机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22:07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3:13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2:31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7:49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