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者以音乐来描绘古诗,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完美地结合,展现出了一片宁静的景色。作品采用了古筝与钢琴这种新的形式描绘出了一幅精致而又典雅的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并且运用了多种古筝演奏技法,充分表达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意境深沉的现代筝曲。
关键词:古筝;技巧;钢琴;演奏;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0-00-03
古筝是中国所特有的民族乐器,在不断地发展中,筝曲在创作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革与创新。现代筝曲与传统的筝曲相比 ,在题材上和创作技法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变,从而现代的筝曲也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韵味。
《枫桥夜泊》是王建民先生以诗人张继的诗词创作出的一首现代音乐作品,将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的技法结合,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演奏技法。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这首现代筝曲《枫桥夜泊》于20世纪初完成[1],王建民先生以传统的东方文化为素材,加之现代的演奏技术的不断发展,古筝演奏风格的可能性也不断加强。
在创作技法上王建民采取了与以往筝曲中传统的固定调式大不相同的人工调式。人工调式在最开始是由西方的一位作曲家梅西安大师所创作的一种结构类型。人工调式是曲作者根据作品的需要设计的一种全新的调试结构,这种全新的调式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需要经过不断的创造而产生。人工定弦也成了现代调式中重要的标志和途径。
《枫桥夜泊》是诗人张继在经过寒山寺时有感而发,全诗通过“愁”展开,前两句描绘了落月、蹄乌、霜满天、江枫、渔火的景象,形成一种意蕴浓郁的情境,后两句则通过秋夜江边的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情景交融,自然地抒发诗人的情感。文学作品所特有的意蕴使作品展示了古人的情怀。这首音乐作品以昆曲的音调作为作品的基调,并且在雅乐音阶的使用下使作品的曲调更加悠扬。音乐作品在节奏上形成了与钢琴衔接紧密、音色交替呼应,音乐的融合。这首曲子以通过古筝来抒发静谧哀伤的音色为主调,钢琴用来衔接贯穿全曲,在钢琴烘托下雾蒙蒙的眠意、模拟寒山寺钟声与筝拨动的旋律相辅相成,倾诉着诗人与创曲者跨越历史千年所产生的感慨。这首作品与一般的现代筝曲的定弦相比显得较为复杂。以七声雅乐为作品的基础。作品的旋律进行了三次转调,调性分别为降E徽调式、C羽七声雅乐调式[2]。这种调性的转变不仅增强了旋律感,同时也体现出這首作品音乐色彩的独特性。王建民先生用音乐的语言诠释了属于东方文学的美感,就如同那传统泼墨山水画中的留白一样,空旷而又神秘,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二、诗词与筝曲的结合
首先,我们从文学层面来看,《枫桥夜泊》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这首诗词才可以让这首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跟筝曲的情感相融合,所以我们不仅要了解作者想要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还要了解这首诗词背后客愁的情景交融,我们更要看到在这首诗词的背后作者想表达对于远方亲人、爱人的思念而又无可奈何的悲伤之情,这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乡愁,以及对于亲人的思念正是这首诗词的思绪铺垫的主要动力和情感来源。
其次,我们在演奏此作品时应思考如何通过筝曲去表达出中国诗歌独特的韵味。古诗词是一种凝聚的美,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古诗词的美不仅有着外形之美,更多在于内在的内容美,以小见大,由繁入简,以最为精练的语言去概括和抒发感情。古诗词虽然只有寥寥数字,却将诗人的情怀表达到极致。
从古至今,创作者大都会用音乐去模仿自然界的声音,用相似的音响去引发联想,以此来产生想象的空间。此外,在演奏时更需要去借声抒情。
三、《枫桥夜泊》的演奏特色
(一)泛音
“音乐的基本要素”①涉及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引子为散板,开头装饰音泛音像是在寂静的夜晚,点缀的星火。在弹奏“泛音”②的时候需要注意:在琴弦的发音弦段的1/2的泛音点处,左手与右手共同弹弦而得泛音。
初练时,可在发出泛音的琴弦上标出泛音点,以保证准确地弹奏出泛音。弹奏时,左右手要配合好,左手虚按在弦上,右手要弹得有力。泛音对音色的要求:泛音需要轻盈、清透,弹得纯真,不夹杂音。
(二)琶音
在练习琶音时强调各指独立弹奏,而不是依靠手掌的翻转动作带动手指进行弹奏,要以手指第二关节(大指第一关节)为主要活动轴心,不能以腕关节作为主要轴心。在最开始练习琶音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做到每个音色的均衡以及颗粒性和饱满性,同时也要保持手腕的放松。与钢琴相配合,要注意音乐的张力以及要表达的情感,将情绪推向高潮。
(三)力度的控制
这首作品的开头是通过有力的四度音程开始的,接着是若隐若现的泛音勾勒出朦胧之境,在这一部分,点音的旋律较多,在弹奏的时候需要突出重音,左右的配合需要达到音量之间的平衡。根据旋律的强弱,我们需要调整我们双手对力量的控制,要根据旋律的走向以及旋律表达的情感内容由弱渐强,或由强减弱。在我们掌握力度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强音不是生硬的,而且倾注了情感的音色,情绪的起伏一层又一层推着旋律走向高潮。在弹奏时,则在提高清晰度的同时,也要注重旋律性。
四、作品的音乐结构分析
筝曲《枫桥夜泊》是带有引子和尾声的三段式曲式结构[3],全曲分为引子、第一段慢板、第二段行板、第三段慢乐章再现、尾声五部分。
(一)引子
在引子中作者加入了昆曲的元素,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在雅乐的音阶中#4的出现,则进一步凸显了昆曲的特点。主题的出现给人崭新的面貌。
在创作的手法上,将虚与实结合,所谓的“虚音”指的是泛音,“实音”指的是正常的音,两种不同的音响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亦虚亦实的效果。围绕中心音各自反复,使乐句充满延伸度,对于乐句的发展起到了铺垫和衔接的作用。
(二)慢板
在弹奏低音的时候,以小指弹奏从而形成厚重和柔和的音色,在中声部时,使用切分音体现出音乐中更加强烈的强弱对比,通过这种强弱对比,以及厚重和柔美的音色表现出在朦胧的夜色中,江面上隐隐约约泛起的“渔火”。右手旋律需要注意每个句子之间音色的变化与控制,旋律的流畅性要把诗中主人公孤清寂寥的惆怅之情表达出来。在这种层层叠叠递进的演奏中,递进式攀升的演奏将作者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奠定了乐曲的快板感情基调。
此外,在乐曲中增加了两个偏音,使整体的音乐效果更加明显。作品中4/4和6/4拍交替出现,形成了3拍子和2拍子不同强弱,打破了传统的规律,使旋律更加具有律动性。
(三)行板
整个音乐作品的行板部分的结构分为AB两个段落,行板的A段部分运用了“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同时也很好地强调了音乐的流动性。[4]行板的B段则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表现出了明亮而又欢快的色彩。而后出现了古筝中点奏的演奏技法,以快速演奏的点奏技法加上下八度的音乐处理从而增加了音乐旋律的激情和张力。在音乐作品进入高潮部分时,主题旋律在新的调上得到了新的展现,音乐的情绪更加饱满,并且与之前较为沉寂的音乐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诠释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慢乐章再现
第三乐段将第一乐段的主题再现,在进入高潮之后整首乐曲的感情基调开始回归,与引子形成首尾呼应。利用筝的声音来模拟寺中隐约传出的钟声以及静寂的木鱼声,可以让听者沉浸在音乐所营造的情境中。
(五)尾声
尾声是轻柔的慢板,音乐的主题沉寂而又空洞的音色由钢琴的旋律声部体现。乐曲在透亮的音色中结束,但所表达的意境令人回味。
五、《枫桥夜泊》的艺术特色
这首作品是传统文学和现代技法的结合,是不同种类乐器的融合。这首曲子不僅体现的是山水情怀,更多的是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再现了自然之美。
在这首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古筝的演奏技巧,在慢板的演奏中,有一个独特的表现形式——在琴码的左侧拨动琴弦。这样的演奏形式为慢板增添了哀愁。这首作品的演奏尤为重要的是气息的运用,需要与音乐的旋律保持一致。
在音乐表演中,“移码转调”也是这首作品的独特之处,通过移动琴码让两种不同的音乐旋律做到了更好的连接。由沉寂走向较为激昂的行板,使整首作品的情感起伏更加明显。虚与实、明与暗的巧妙结合,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当时诗人内心的情感,以及当时的情境。
(一)筝与钢琴的音响融合
《枫桥夜泊》这首作品采用了协奏曲的题材,在主旋律的部分,由钢琴进行演奏,这两种不同风格的音色在这首音乐作品中能否使音乐效果相融合[5],直接关系到音乐作品的塑造。两种乐器需要达到音量之间的平衡,声部之间的平衡性也直接关系到筝的和谐均衡之美,要做到协调统一对于钢琴伴奏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钢琴伴奏者需要充分理解作品的内涵,对于作品的音乐层次需要精准把控,力度分为不同的层次,如pp、p、mp、mf、f、ff,正是因为有不同层次之分音乐的情感才有了变化。
这里采取了筝与钢琴对话的形式,形成模仿乐句,一问一答,需要达到力度的平衡。在筝与钢琴的力度达到平衡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两种乐器之间所需要的情感统一以及气息的统一,这样的音响效果才会表达出音乐本身的情感。
(二)筝与钢琴的合奏创新
两者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两者之间的合作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文化理念在碰撞之下所产生新的交流,我们要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外来的优秀文化。
筝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而钢琴是西方乐器,筝与钢琴的合奏是一种极大的创新,在音乐领域中,不再局限于本土的乐器。西方音乐的特点是有独立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不同的调式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和体验,西方的音乐更倾向于和声饱满,节奏模式多样,音乐色彩丰富。东方的音乐侧重于写意和传神,中国民乐的特点是采用五度相生律的调式,使音乐演奏时更平稳[5]。钢琴相比弦乐器它的音域较为宽广,钢琴的固定音高也可以去弥补弦乐器音准不易控制的缺点。与中国传统的音乐相比,钢琴的音乐较为广阔,可以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效果,声音层次明显且丰富,音响效果饱满,钢琴与古筝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补充古筝相对有限的音域、音量及音色变化等,这样既有效地凸显出古筝特有的音色和音韵,还充分利用了钢琴宏伟的音响效果去烘托古筝,古筝与钢琴以不同化大同,将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六、意境的表达
我国的古诗词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在我国传统的古诗词中,其对于情感上的表达大多都存在一种朦胧美,一种含蓄美。诗人常在创作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某个事物中或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将自我与周围的空间相融合,即将意与境相结合,从而到达“意境相偕”的艺术效果。这样的诗思与情境的统一,使人亲临其境,去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故事,感受其中所隐含的意境之美。《枫桥夜泊》很好地体现出了意境之美,“情感、时间、空间”的结合使愁绪的表达淋漓尽致。我们则需要将此意境与音乐的表达融合。
意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实在的物体,它看不见,摸不到,存在于虚无缥缈的空间里,更需要去体会和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不仅仅是作品的灵魂和中心表达,也是意境生成的基础。意境存在于人的大脑中,通过不断的演变和外化来丰富其存在的状态。
在演奏音乐作品时,我们不仅需要注意谱面上信息,更需要做到感同身受以及将乐谱转化为我们内心的声音,使自己的身心沉浸在音乐中,则需要我们充分地去了解音乐产生的背景,与作曲者产生情感的碰撞,通过自身深切体会,并通过演奏的方式传递给观众,唯有自我的深刻体会才可以更好地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在演奏音乐作品时,我们不仅仅是一个演奏者,还需要抛弃我们个人的角色,去演绎一个新的主体,不是诗人张继也不是作曲家王建民,而是二者的结合——一个全新的自我,去呈现更好的音乐作品。
七、结束语
这首作品以古代诗词为题材,做到了动与静、明与暗、虚与实的结合。作者通过对诗歌的充分理解,创作出了这样极具特色的音乐作品,这首作品在充分借鉴了江南地方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了七声的雅乐调式音阶,通过这样的音乐形式将原诗中的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作品中运用了多种演奏技巧,如多次转调、双手点奏、琶音、泛音等都为这首曲子增添了色彩。
这首音乐作品通过器乐的表现方式,传递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历史,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通过音乐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也能够使我们了解到不同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人文追求。
参考文献:
[1]陆媛媛.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分析及演奏[D].南京艺术学院,2008.
[2]潘玲玲.古筝曲《枫桥夜泊》的艺术特点[J].大舞台,2014(08):151-152.
[3]朴力.由《枫桥夜泊》浅谈王建民古筝音乐作品艺术特色[J].音乐创作,2017(08):133-135.
[4]陈晓梅.浅析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点[J].黄河之声,2011(23):14-16.
[5]郭瑞玫,周卓然.论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合作的创新——以古筝与钢琴演奏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03):49-51.
作者简介:张雨欣(1998-),女,河南三门峡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