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2023-06-21 09:26:51马艳玲
新教育·科研 2023年2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视域双减

马艳玲

【摘要】“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当在“双减”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思维和阅读素养都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新挑战,结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双减”理念推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双减”视域;初中语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

现阶段,我国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组织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处于低效的状态,这与“双减”理念减负提质的要求相违背。“双减”理念认为提升教学效率是降低学习压力最为有效、最为根本的途径,但是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限制,许多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都是相对低效的。因此,亟需教师准确把握“双减”理念并将其应用到阅读教学中。

一、“双减”视域下初中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双减”政策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学生压力,既要优化学生的作业,也要限制课外辅导机构,以此将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压力和课外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按照其自身的意愿实现自主发展。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习时间缩短,但并不能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就需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从“双减”的角度出发,初中阅读教学应当重视效率,能够通过提升效率这一途径来实现减负,这也对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打破保守的教学理念,准确把握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提升阅读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1.阅读教学认知

教学认知属于观念层面的因素,教师对阅读活动的教学认知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如果教师仅仅将阅读活动认为是学生积累文学知识的过程,那么阅读教学无疑是低效的,学生的阅读学习行为也会处于低效的状态。同时,教师的教学认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阅读课堂的教学目标,如果阅读目标侧重于知识、技能,那么学生的阅读效率也无从提升,语文阅读教学也将处于低效状态。

从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实践来看,许多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时候,对阅读教学的认知不到位、不够全面,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应当促进学生语文知识、阅读习惯、阅读思维等各方面发展,这就导致教师给出的阅读目标只侧重于知识,并未通过阅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是相对不利的。

导致教师教学认知片面的根本因素还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保守,没有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发展需求形成全面认识,仅仅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文学知识即可,而没有认识到阅读思维、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忽视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导致学生在阅读期间处于低效的阅读状态,教师没有认识到完善的阅读思维和突出的阅读素养才是学生进行高效阅读的前提。

2.阅读教学内容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期间需要以阅读内容为基础,这也就使阅读内容能够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产生关键影响。如果教师对阅读内容的开发程度不足,未能给出丰富有趣的阅读内容,且阅读内容设计不合理,都会对阅读教学效率产生影响。从目前的阅读教学内容设计状况来看,教师给出的阅读内容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阅读内容开放性不足。教师在给出阅读内容之后往往顺带布置阅读任务,但是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大多数是具有固定答案的,限制了学生在阅读期间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同时,较为封闭的阅读内容也导致学生较少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阅读内容设计难度不合理。阅读内容的难度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选择的阅读内容的难度偏高或者偏低,都不利于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第二,教师没有按照由易到难、难易结合的顺序设置阅读内容,在课堂开始环节就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阅读任务,容易导致学生对阅读活动出现信心受挫的情况。

(3)阅读内容缺乏层次性。不同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给出具有一定层次差异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任务,但是现阶段教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期间给学生统一难度的阅读任务,部分阅读素养突出的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无所事事,而部分阅读能力偏弱的学生则在阅读期间出现吃力、掉节奏的情况。

(4)阅读内容缺乏交互性。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以及学生与作者交互的过程,但是由于教师选择的阅读内容缺乏足够的交互性,导致许多学生在阅读期间并未实现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与同学、教师的直接互动以及与文章作者之间的深层次互动。

3.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如果阅读模式先进、新颖,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并使其在阅读期间保持深入思考的状态,对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直接的作用。同时,正确选择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通过创设与文本内容相符合的氛围、意境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习惯于采取讲授式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听讲状态,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深入思考。單一的阅读教学模式限制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学生无法利用正确的思维去阅读文本内容,也无法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情感[1]。

4.阅读教学评价

阅读教学评价是整个阅读教学的最后一环,也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教学评价能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综合点评,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其自身在阅读期间存在的短板,教师也能通过阅读教学评价给出一定的建议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补足短板。然而,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期间并未对学生进行点评,学生无法审视自己的阅读效果,也无法确定自己的阅读活动是否存在短板,导致学生无法实现阅读提升。部分教师虽然给出了阅读教学评价,但是评价标准较为单一,阅读教学评价的内容也相对模糊,而且仅仅从教师一个角度对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表现进行评价,并未从学生自身视角及同学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导致阅读教学评价的作用并未被充分发挥出来。

三、“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1.转变阅读教学认知,优化阅读教学目标

前文提及阅读教学认知是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直接影响因素,为了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积极转变阅读教学认知,能够全面认识阅读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前提设定全面、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当将阅读教学深入到学生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发展的层面,应当将阅读教学视作一个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突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性。同时,教师应当理清思维、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意识到完善的阅读思维和突出的阅读能力才是在阅读期间迅速掌握知识的前提。在这一认知的指导下,教师将学习语文知识、培养阅读思维和提升阅读能力三个目标融合于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借助目标发展理论设置阅读活动的目标,其中,学习语文知识是基础性的阅读目标,而养成阅读思维并提升阅读能力则是发展性的阅读目标,只有这两个层次的目标融合起来,才能确保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在正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指引下,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阅读的魅力,并养成正确的阅读思维。同时,正确的阅读思维有助于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阅读期间遇到的不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产生一定的学习效能感,进而保持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能够在提升阅读效率的同时缓解阅读带来的压力,使阅读教学能够实现提质增效,符合双减理念的要求[2]。

教学认知的转变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之余能够保持时刻学习的状态,积极接触现代教育中的理论知识,并将其与阅读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

2.准确把握阅读内容设计原则,优化阅读内容设计

为了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做好阅读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前文从开放性、难度、层次性和交互性四个维度分析了阅读教学内容设计存在的问题,对此,本文在下文的论述中从这四个维度出发,分析如何优化阅读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1)突出阅读内容的开放性,同时布置开放性的阅读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开放性阅读任务进行阅读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通过阅读产生新的观点或者感想。例如,在学习《爱莲说》这篇古文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托物言志”这一手法的前提下思考还有哪些语文知识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并与同学进行分享[3]。

(2)坚持难度递进原则设计阅读内容,教师一方面应当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内容,能够对学生的阅读活动形成一定挑战,但也能让学生通过努力去应对这些挑战,另一方面要按照递进性原则设计阅读内容,在阅读教学初始环节抛出一些低难度的阅读问题,而在后半部分给出一些具备挑战性的阅读内容。

(3)坚持分层原则设计阅读内容,教师在选择、设计阅读内容时,应当能够实现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在阅读期间的差异化需求。例如,在《老王》这节课中,针对普通学生,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杨绛的写作手法,体会杨绛对老王的个人情感,而對于优秀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分析手法、体会情感之后进行仿写。

(4)提升阅读内容的交互性,教师选择的阅读内容应当能够促进学生、师生之间的交互,同时能够让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才能让学生分享、交流观点,并对作者的所感所想形成更为深刻的体验,更能体会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结合阅读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模式

教师应当主动打破以讲授式教学为主的单一阅读教学模式,能够结合阅读教学的需求选择教学模式并做好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在组织学生阅读《黄河颂》这篇课文的时候,如果单凭教师的领读,学生难以对课文内所蕴含的情感产生真切的体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信息技术教学和情境教学融为一体,打造《黄河颂》阅读教学所需要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波澜壮阔,同时使其感受作者对黄河及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深切热爱。

通过多媒体打造阅读教学情境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视听双重刺激,能够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具备更突出的阅读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为迅速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提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除了多媒体教学和情境教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交互性的阅读内容设计互动教学,能够让不同学生对某一话题、某一观点进行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并使学生形成较为突出的阅读思维[4]。

4.积极开展阅读教学评价,提升阅读评价的准确性

教师应当意识到阅读教学评价是学生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更要积极把握教学评价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学生回答完阅读问题之后,教师要积极给予评价,并对学生回答表现进行点评。如果学生在回答期间有新颖、独特的观点,教师要给予积极肯定,反之,如果学生的观点偏颇,教师不应立刻否定,而是找到观点偏颇的原因,才能帮助学生在日后的阅读活动中避免再犯此类问题。除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评价外,教师也要结合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互动状态,或者能否跟上教师的阅读教学节奏等要素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互相评价,并对其阅读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实现三种评价的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阅读学习期间存在的短板。

四、结论

在“双减”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提升质量,而教师也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对此,文章从教学认知、阅读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四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从上述四个角度出发,针对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勐媛.“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J].格言(校园版),2022(18).

[2]李玉顺.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方法[J].新课程,2021(21).

[3]孔翘楚.有效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1(14).

[4]林婧.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0.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视域双减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 08:10:58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09:53:43
探析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任务分析理论的应用
提升职业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