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宝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课内外阅读非常关键,教师需要抓住阅读这一基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及核心。小学语文教师更需要在加强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要把更多的阅读指导重心放在课外阅读中,围绕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调整课内外的阅读教学思路,巧妙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对策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程参与,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策略研究
阅读是学生最为关键的信息输入渠道,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的影响非常直接,科学高效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稳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积极性。紧密结合课内外教学环节,逐步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及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及阅读能力,保障学生能够实现高效阅读、趣味阅读和自主阅读。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书籍上多花时间与心思去选择,教师应该根据互联网上对于小学生所阅读书籍的简要概括与核心内容分析,及时筛选出对孩子阅读素养不同方面提升的有效书籍。
一、巧借小学课内阅读教学促进课外阅读的要求
1.以课内阅读为主体,抓住课堂阅读教学契机
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到课内阅读的主体作用,抓住有效的课堂教学契机,利用课内阅读来推进课外阅读。开办有关学生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活动中体现自我的阅读素养,和其他学生共同分享自我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从侧面上来提升学生有关的阅读素养。课堂教学目标的精心设计以及合理安排非常有必要,这一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教材研读为基础,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收集及整理,抓住阅读教学的重点并做好前期的宏观统筹工作。引导学生主动朗读以及分析课文中的核心思想,保障学生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吸收和消化知识。通过这种形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保证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自由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感知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不同事物的描写技巧,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和活学活用。
2.以课外阅读为辅助,调整课堂阅读教学思路
在全面推进阅读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主动调整教学思路,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利用课外阅读难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实现了两大教育板块的齐头并进。课外阅读的辅助作用不容忽略,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在高效完成课内阅读任务的同时留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借助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外碎片化时间自主阅读、大胆探索,全面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动性以及综合素养。教师需要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征,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阅读指导方式,进一步丰富课外阅读内容及形式,将精读、泛读、朗读相结合,借助思维导图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保障学生全程参与。
3.以优化阅读氛围为关键,提高学生课堂阅读实效性
教师需要整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逐步活跃气氛,让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自主阅读不同的书籍,全面提升个人阅读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整个閱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爱上阅读,真正地做阅读的主人。
二、巧借小学课内阅读教学促进课外阅读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文阅读素养,也就会在整个语文阅读中更加轻车熟路。随着整个小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小学生不仅要有语文阅读素养,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培养其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新课改的本质要求,主动调整教学思路,积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抓住阅读教学的重点以及核心,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全面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更好地推进教学创新。
1.借助课内文本拓展和活动实践,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和阅读习惯的持久性,教师需要留出整块时间和精力组织阅读指导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只有确保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打造品质课堂、高效落实教育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在兴趣的指导下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实现深度钻研和自主探索。教师需要围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态,全方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抓紧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引导学生自由发散、大胆想象[1]。
首先,教师需要以文本资源的有效拓展及延伸为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并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和策略。文本资源的延伸及拓展比较考验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内阅读教学模式的简单补充存在一定的区别。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教育教学板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避免学生消极应对、疲于应付,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自主自觉地完成阅读任务,全面提升个人思想境界。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然后反复品读其中的精彩片段,抓住文本中的核心思想,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片段进行自主分析,复述其中的核心内容。在完成这一基本教学板块之后,教师可以留出整块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第二次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外碎片化时间阅读原著。这一循序渐进的育人模式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师可以围绕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精心设置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师生共同阅读的过程中逐步营造良好的班风,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实验活动,举办“我读书、我快乐”的演讲比赛以及朗诵比赛,有效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如果教学条件比较好,教师还可以与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也能够参与各种比赛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赞赏和鼓励。让学生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一点对打造品质课堂、高效课堂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2.拓宽学生课内学习视野,精心选择课外阅读读物
当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之后,就会更加主动和自觉,积极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书籍。教师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之后,就应该要有意识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那么在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书籍时,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诉求,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基础。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课外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各类阅读教学内容[2]。教师只需要抓住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编写要求,了解新课标中的必读书目,为学生推荐不同主题的课外读物。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加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以及行为教育。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完“成语故事”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比较简单的成语故事的书籍。让学生自由选择,鼓励学生涉猎不同的经典作品,通过这种形式来调整教学思路。学生也可以意识到个人的主人翁地位,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实现自主选择、自主阅读。
3.构建学生课内阅读框架,全面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整合多种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技巧,加强对阅读作品价值以及内涵的有效分析,针对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惑主动传授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作品的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可以构建起属于自我独有的阅读学习框架,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就应该尽量避免学生过度依赖于外界,确保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自主探索。学生进行阅读的第一自我驱动力就是兴趣,学生拥有了足够的阅读兴趣就会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投入,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拥有了足够的兴趣就会展现出足够的积极性,从而参与到学习中去。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概括文本所讲述的具体故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先了解文章中的大致含义,然后鼓励学生自主概括文本的主旨大意。指导学生自由发散和想象,结合个人的生活实际说出不同的想法及意见。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阅读的核心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小组内探究,调动起小学合作学习的氛围。阅读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重点,教师应该根据这些难点,重点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对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分析主人公的岛上经历,进而抓住文中的中心句进行简单的拓展和延伸。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概括技巧以及概括方式,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避免学生消极应对。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印象,有效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3]。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精彩片段,讲述文本中所描述的精彩情节,然后鼓励学生自主概括、大胆想象。不同阅读方法所发挥的作用有所区别,形式多样,教师可以留出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进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情节分析、写读书笔记、做批注以及品味人物都非常常见,效果较为理想,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自由发展、自主选择,避免对学生的简单约束。
4.举办课内阅读多样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交流及互动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多样化活动中就会逐步地加强自我在课外阅读的思想交流和与同学之间的行为互动。在日常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反思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技巧,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主动大胆地说出个人的阅读感受,给予学生更多课内外阅读交流的机会[4]。保证学生能够主动爱上阅读,自主自觉地参与阅读活动。教师对学生的恰当启发以及鼓励非常关键,教师需要放下个人的身段,站在学生的視角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丰富课内外阅读教学内容,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以及阅读意识。
比如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与好书交朋友”为主题,举办主题班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课外文本。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不同想法,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自主表达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学期为单位开展师生共读、诗词大赛、朗读故事会、课本剧、读书节等活动,表彰先进个人以及表现良好的班集体,逐步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和意识,更好地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整合,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阅读积极性,形成自主自觉的阅读习惯。
5.组织学生分享课内阅读,积极优化课外阅读评价方式
在明确前期的阅读教学任务后,教师则需要落实好后期的教学点评工作,检查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常规的课堂阅读相比,课外主题阅读相对比较复杂,在开展评价检测工作时教师需要抓住课外阅读的特点进行调整以及改进,实现对症下药,促进多种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及优化配置[5]。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每次的阅读之后,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性的阐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自我的阅读的重点与关键性情节,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基础性评价为依据,了解学生的任务完成时间以及学习进度,分析不同的阅读要求。一方面需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需要全面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和鼓励,有效渗透现代化的课外阅读观念。在布置阅读教学任务后全面落实好阅读评价工作,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阅读任务。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每天抽出20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课外书籍,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当天的阅读体会。通过这种形式来监督学生,鼓励学生,避免学生半途而废。
其次,教师需要以深层次评价为基础,检验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水平,强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为了保障教学进度,教师可以直接规定阅读材料以及阅读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自主阅读,说出个人的不同想法。
习惯的培养难度较高,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非常考验教师的功底。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重课内外的有效整合,选择学生趣味十足的教学对策,满足学生的阅读诉求,分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确保学生能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自觉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在教师潜移默化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习惯,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对策,进而享受整个阅读的全过程,实现高效阅读和趣味阅读。
【参考文献】
[1]李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语文建设,2021(02).
[2]谭杏芝,邹娜.浅谈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例[J].语文建设,2020(20).
[3]顾小京.浅谈信息技术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
[4]孙世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0).
[5]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