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土课程资源是学校所处地区的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小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符合农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提升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因此,文章就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中的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践思路展开探讨,以期助力农村地区小学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德育;小学生
作者简介:于卓(1979—),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在农村小学中,一些小学生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有的小学生缺少和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常常处于孤独、寂寞的状态,久而久之出现了不愿和别人进行交流的问题;有的小学生缺乏安全感,出现了焦虑情绪;有的小学生长期在祖辈的“放养”下任性贪玩,出现了对学习的抗拒心理[1];等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小学生后续的健康成长不利。因此,教师对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农村小学,要想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师就要充分开发乡土德育课程资源,巧妙利用乡土资源打开学生的心门,塑造学生的品格,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利用自然资源—“美”在课堂
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因此大自然中的资源可以作为课程的资源。在德育中,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并帮助小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传统的德育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仅使用几张图片、几段视频来补充教材内容,以此来引导小学生尊重与热爱大自然。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甚微。因此,教师不妨适当利用乡土自然资源来补充教材内容,让小学生在熟悉的乡土课程中感知家乡自然之美,从身边的自然美中汲取力量,健全人格。
例如,教师组织小学生参加以“我来当个小导游”为主题的德育课程活动,让小学生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因为小学生对家乡的景色相当熟悉,所以这样的活动能充分激起小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撬动他们的思维。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了解家乡的自然景物,提前写下介绍家乡景物的文章,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分享。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呈现相应的图片和播放音乐,让学生的介绍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家乡风景的情感。“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大致了解了家乡的自然之美,在这些自然景物中,有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呢?你可以展开讲讲吗?”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并派出代表进行介绍。有的学生拿出照片介绍家鄉的杜鹃花,说道:“杜鹃花也叫映山红,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的美称。古代有很多关于杜鹃花的诗句,如‘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等。”小学生在尽情描述家乡美景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更多的美好事物,更加深入了解家乡,从而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农村小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是非常近的,他们视野所到之处都是青山绿水、花草树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教育。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大自然的环抱中开展德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将自然资源转换成德育资源运用到课堂中,有利于灌溉出“品德之花”。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灵活利用乡土自然资源,能使德育课程具备多样性与差异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德育效果。
二、利用人文资源—“情”在课堂
农村小学生不仅有充足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有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2]。因此,教师不妨对乡土人文资源进行充分开发与利用,以丰富德育课程内容。
例如,在开展以“了不起的家乡人”为主题的德育课程时,教师发现教材中涉及的部分内容离小学生的生活较远,里面提到的一些名人小学生都没有听说过。这样,小学生就很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不妨用家乡的名人来替换教材上的名人,让小学生在熟悉的人物故事中产生情感共鸣。如教师在讲解完教材知识后,可以给学生拓展延伸,说道:“我们有一个校友,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他在外面赚到一笔资金后,便回到我们家乡投资建立了一座生态庄园。身边的人都不看好他,告诉他回到农村投资生态庄园可能收益不好,不如去到大城市投资其他的。但他说在家乡建立一座生态庄园是他从小到大的梦想,所以他坚持自己的做法。经过多年的奋斗,这座生态庄园便如大家今天所看到的那样,已经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同时也是有名的栽培基地,里面的高架草莓、有机葡萄等水果远销各地。”教师讲完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我知道这个人”,有的说“我和家人去过这座生态庄园,没想到创办人是我们的老乡”,有的说“他真是了不起的家乡人”……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搜集更多的家乡名人资料,并给大家简单介绍名人的生平。学生集思广益,想到了更多的家乡名人,如有的学生小组说道:“中国近代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事业活动家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从小就生活在社会下层,历尽坎坷,却仍勤奋拼搏。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他回到家乡通州筹办大生纱厂,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之后,他又大力开办教育事业,开始形成‘父教育、母实业的强国富民思想。”最后,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同学们,在知道这些名人的事迹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畅所欲言,如有的说到“没想到我们家乡有这么多名人,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家乡变得更好”。教师顺势对学生的感受进行总结,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从古至今各行各业的家乡名人为家乡、为祖国所做出的贡献,他们的确非常了不起,他们身上蕴含的不怕困难、勤奋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然,建设我们家乡的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家乡人,他们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家乡做贡献,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榜样的力量非常强大,教师将这些小学生熟悉的家乡名人引入德育课堂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育人作用。
农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设置将相应的人文资源有效应用到德育中,为小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能让小学生产生共鸣,陶冶情操,获得成长。不过农村人文资源也是非常繁杂的,教师需要认真甄别,适当取舍,选择既具有德育价值又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人文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乡土德育资源的作用。
三、利用手工艺资源—“悟”在课堂
在传统的小学德育课堂中,教学形式往往较为枯燥呆板,教师“一言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没有重视小学生的差异性,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效果欠佳。生活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因此,教师应融入生活教育的理念,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德育课堂,让课堂“活”起来[3]。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乡土手工艺资源,为小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小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展开学习,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以“发展中的城市”为主题的德育课堂中,教师结合本地小学生的情况,将教材中的“城市”替换为“农村”,利用乡土手工艺资源对课程进行创造性开发。教师以“海边的农村”为主题,开设“贝壳变变”、“风铃大集合”及“海底世界”等手工艺课程,然后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手工材料,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手工制作,从而了解家乡的手工艺,感悟家乡人的勤劳与智慧。在“贝壳变变”一课上,学生选择形状不同的贝壳进行自由组合、拼接,制作出“孔雀”、“蝴蝶”及“花朵”等;或是在贝壳表层涂上颜色,借助其独特的纹路,画出生动美丽的贝壳画。还有的学生独辟蹊径,找来螃蟹壳,在其表面绘出漂亮的脸谱。在“风铃大集合”一课上,有的学生在海螺表面涂上颜色,将海螺串成串,再搭配上小铃铛,制作出漂亮、声音悦耳的风铃。在“海底世界”一课上,有的学生借助与海螺、海星及海马等相关的手工艺品布置环境,搭建出一个小型的海洋生态环境展。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丰富的乡土手工艺资源,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将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的手工制作课堂。当然,为了保证德育的效果,教师在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乡土生活,让学生感受乡土手工艺所具备的魅力,从而热爱乡土生活,欣赏乡土文化。在手工制作结束后,教师要告诉学生,乡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乡人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美丽的乡村世界,我们要传承他们的勤劳和智慧,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乡。这样,教师让无处不在的乡土手工艺资源融入小学生德育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小学生能够认识到乡土生活的趣味、乡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传承乡土文化的意识,真正做到了让课程回归生活[4]。
“生活即教育”,教师选择性融入乡土中的手工艺资源,能够充实教学内容,增加德育课程的活力,让小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助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四、利用物产资源—“乐”在课堂
农村地区有较多的物产资源,农村小学生对此都比较熟悉。因此,教师不妨巧妙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乡土物产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德育课程,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例如,在以“家乡特产知多少”为主题的德育课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小学生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并让小学生认识家乡特色产业,通过了解家乡物产的丰富多样来提高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教师设计体验活动,在袋子中装满家乡各地特产,比如蘑菇、草莓、雪菜、西亭脆饼等,然后让小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特产来进行介绍。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物产资源,因此能够比较顺利地介绍,从而加深对生活的体验。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然后对家乡特产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在该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有那么多家乡特产,该怎么样让更多的人知道呢?”学生说应该打广告进行宣传,教师顺势让学生合作设计广告画面、写创意广告词,对家乡特产进行宣传,从而树立品牌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家乡特产与家乡的自然环境、产业经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并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发展,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5]。
小学生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家乡的物产资源也是比较熟悉的,因此教师将家乡物产引入德育课程中,由课程思维转向活动思维,构建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的德育阵地,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厚植乡土情怀。
结语
综上所述,有些农村小學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德育在农村教育中尤为重要。德育课程属于综合性课程,有活动性、开发性、生活性等特点,农村小学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将其融入德育课程中,为农村小学生构建生动有趣的德育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正.新时代乡土教育的学校德育方案:以肥城市老城街道初级中学为例[J].新校园,2021(3):20-22.
[2]魏小莉.发掘地方教育资源 传承优秀乡土文化:构建“桥东历史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思考[J].小学时代,2019(13):76-77.
[3]何少梅.农村小学乡土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6):88-89.
[4]王志昌.浅析农村小学德育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2):17-18.
[5]任有运.农村小学实施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9(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