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学习兴趣、主动性、专注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等。文章立足于班级幼儿实际,以班本课程《银杏 秋》为例,通過创设丰富活动来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与探究,让幼儿感受秋日的大自然环境,以期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快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学习品质;《银杏 秋》;自主学习;班本课程
作者简介:高晨程(1989—),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幼儿园。
幼儿是成长中的、独立的社会人,成长初期受到的教育对后期发展影响深远。心理学教授塞德兹说:“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幼儿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1]”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品质是极为重要的。自1990年NEGP将学习品质作为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重要维度提出以来,学习品质这一概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目标”。《保育教育评估指南》指出,幼儿园需“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地学习”。笔者从《银杏 秋》班本活动的开展中,不断提炼和总结幼儿教育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多活动体验,探秘银杏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进程中,教师需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从活动的主导者逐渐变为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站在幼儿的角度,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及已有经验等,不断调整活动策略,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和探究,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大自然是开放性资源的最大提供者,是幼儿的天然活动乐园。教师要带领幼儿在自然中感知、体验和探索,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
(一)引发深度学习,初识银杏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秋日午后,班级幼儿在散步时,在音乐区的地上发现了一些黄色的小果子。幼儿对掉落在地上的小果子产生了好奇心:“果子是从哪里来的?果子可以吃吗?它是什么味道的?”
美国创造教育家托兰斯认为,延迟评价可以避免儿童的创造性念头受到抑制,使儿童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儿童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所以面对幼儿的问题,笔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大家到周围找一找,看看哪里还有果子,好吗?”幼儿四散开去,有的弯腰在灌木丛中寻找,有的抬头观察头顶的大树,还有的寻找四周是否有小鸟路过。
不一会儿,墨墨大声喊道:“快看!我找到啦!”墨墨指着草地边缘的一棵银杏树,上面挂着一些黄色的果子。雨辰指着树说:“我认识,这是银杏树,它的叶子像小扇子一样!”笔者环顾身边的其他幼儿,说:“果子是从银杏树上掉下来的,所以这是银杏的果子吗?”幼儿们纷纷点头认可。
“那么你们还知道关于银杏树的其他知识吗?”笔者询问。幼儿纷纷总结银杏树的特征:“它的树干长长、直直的;它的叶子像小扇子,平时是绿色的,秋天会变成黄色。”笔者引导他们思考:“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事物时,可以怎么做?”小豪说:“我们可以继续找一找,看一看。”尧尧说:“我们可以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写一张调查表。”妍妍说:“也可以翻书找一找。”听完幼儿的回答,笔者请他们放学后继续进行关于银杏的调查,相约明日再次于银杏树下集合,分享调查结果。
(二)沉浸式感知,再识银杏
第二天,幼儿们带着调查表返园,信心满满地想要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笔者让他们分组围坐在银杏树下的草地上,分别展示自己的调查表,向同伴介绍自己调查到的关于银杏的知识,最后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代表总结本小组的调查结果。
幼儿在秋日的阳光下,听同伴说,自己勇敢地说,并时不时抬起头观察银杏树,印证听到的内容。通过调查、分享和交流,幼儿总结了银杏的特点:树干又高又直,树叶呈扇形,果实为椭圆形;银杏还有其他的名字,它又被叫作公孙树、白果树等;银杏的果实白果可做成白果粉,也可以做成菜肴,银杏叶可做茶叶,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银杏树也是珍贵的木材,树干可做砧板;等等。
在活动中,幼儿对园内的银杏树展开了全面的观察,触摸树皮、树叶、银杏果,嗅一嗅银杏叶、银杏果的味道,初步了解了银杏的外形特征。
(三)自主性调查,点数银杏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儿经历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会比直接知道答案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纷纷变身小侦探,开始了关于银杏树的调查。
1.初调查—遇到阻碍,提出问题
幼儿们首先来到音乐区数银杏树,发现音乐区一共有四棵银杏树。笔者提问:“幼儿园其他地方还有银杏树吗?”幼儿们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没有了”。这时辰辰说:“应该还有呢!大石头那里好像还有的。”经过实地调查,幼儿们发现果真还有遗漏。
2.再调查—迁移经验,调整策略
回到教室后,幼儿们开始讨论,怎样才能一棵不漏地把幼儿园的银杏树全部找到呢?茜茜提出父母带她去动物园时,用地图就能看到所有的动物在哪里,所以可以画一张幼儿园的地图,解决这一问题。
于是,幼儿罗列出幼儿园的大门、门卫、保健室、电子屏、教学楼、大操场、滑滑梯、果林等,再进行分工绘画,最后将图画汇集起来,形成一张完整的幼儿园地图。
通过复印,幼儿们人手一份地图,再次从幼儿园门口出发,用双脚丈量幼儿园的每一块土地,寻找银杏树,并在自制地图上做上标记。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能根据地图上的简易标志判断自身所在的方位,同时通过对比地图和幼儿园的实景,清晰明确地在地图上将银杏树的具体位置做好标记。
带着地图回到教室,幼儿重新进行了计数活动。音乐区有四棵银杏,假山石那边有一棵,还有一棵在大屏幕后面,总共有六棵银杏树。
在这次的银杏树调查活动中,幼儿自己发起活动并全程参与,经由发现、观察、讨论、调查、分享、总结、概括等一系列调查和统计的过程,获得了丰富精彩的体验,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绘画能力、空间方位感和数学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二、多途径探究,品尝银杏
幼儿收集的银杏果去皮晾晒后,终于到了开壳的步骤。可是坚硬的果壳如何打开呢?有的幼儿提议用锤子敲,有的幼儿提议用夹核桃的夹子夹,有的幼儿说可以用镊子撬开……通过投票,笔者选取了投票数最高的三种方式让幼儿尝试—用锤子敲,用椅子压,用燕尾夹夹。
在活动中,有的幼儿用木锤子、塑料锤子敲打;有的选择使用教师准备的燕尾夹撬壳;有的则用核桃夹子夹;还有幼儿选择将银杏放到椅子脚下,用椅子压。而大部分幼儿也获得了成功,得到了白白胖胖的银杏果果肉。
剥出来的果肉可以吃吗?有幼儿尝试着用舌头舔了一下—真苦!看来生吃银杏似乎行不通。
笔者从网上寻找银杏的食用方法,来到烘焙室,将银杏放进纸袋子里,放进微波炉加热。加热结束后,幼儿打开纸袋子一看,发现银杏果壳裂开来了,果肉从白色变为了翠绿色。
“咦!银杏果还会变颜色啊!”墨墨非常惊奇,他拿起一个熟了的银杏果,剥去棕色的果衣品尝:“一点也不苦了呢!吃起来糯糯的!”
看到墨墨品尝了银杏果,其他幼儿纷纷从盘子里拿出烤熟的银杏果,剥去外壳和果衣,品尝劳动的果实。
活动中,讨论、提议、投票、实施,每个环节都由幼儿自主生发并操作完成,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操作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获得了提升。品尝了劳动果实的幼儿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为日后的学习活动积累了积极的情感基础。
三、多活动支持,银杏的游戏
“孩子在前,活动在后”,教师应深入观察幼儿,不断探索、挖掘其潜能,让科学探究活动不断深入。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教师应从幼儿的视角审视课程,追随幼儿的脚步,根据幼儿的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增设活动材料,为活动增加更多的可能性。笔者将丰富的材料投放在游戏区域中,期待幼儿与银杏在不同的情境下发生美妙的故事,意在通過游戏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
美丽的银杏叶,可爱的银杏果,激发了幼儿的探究热情。银杏叶和银杏果频频出现在幼儿的作品中。关于银杏的美丽画作、银杏果点数游戏、娃娃家和点心店的银杏果菜肴都显示出幼儿对银杏的热爱,展现了幼儿非凡的想象力和极强的动手能力。
馨馨用画笔蘸上棕色的颜料在画纸上画出笔直的树干,接着,她将画纸放在一旁,待颜料干透,从一旁的材料筐里挑选出数片黄色的银杏叶。她用剪刀将银杏叶的叶柄剪短,拿出双面胶,贴在叶子的背面。等颜料干透后,她将叶子贴在树干上,完成了一幅创意绘画作品。
案例中,馨馨发挥想象力,运用较强的绘画技巧和剪贴技能完成了艺术创作。她用绘画、粘贴等方式表现自己观察到的银杏树,画面写实、构图完整,体现出其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
尧尧和培培正在益智区玩游戏。尧尧和培培拿出一筐银杏果。培培将银杏果一颗一颗放进“小熊的杂货店”,数到15后,他停了下来。一旁的尧尧问:“哥哥,你怎么不数了?”培培看着弟弟说:“我不会数了。”尧尧将“小熊杂货店”中的银杏果倒出,说:“我来帮你数。”尧尧一颗一颗数着银杏果,一共有22颗。他看向培培,说:“哥哥,你也再数一次吧。”培培重新开始数数,他一边数,一边将银杏果放进“小熊杂货店”,并在一旁的数字牌上写上了数字“22”。
案例中的培培和尧尧虽然是一对双胞胎兄弟,但是他们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培培更偏向于粘液质,做事细心但是比较内向,尧尧偏向于多血质,外向活泼,愿意与人交往。他们对游戏活动感兴趣,能认真地参与区域游戏。在游戏中,尧尧能对陷入数数困境的哥哥提供帮助,在社会交往、数学点数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培培在游戏中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模仿,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
音乐区,欣怡盛装登台,她拿起麦克风唱了一首《美丽的银杏树》。优美的歌声引起台下小观众的阵阵掌声,虽然因为歌曲的难度比较大,欣怡只演唱了其中一段,但她也成了班里的“小明星”。辰辰说:“欣怡,你能再唱一遍吗?我也想学!”墨墨说:“我从没听过这么好听的歌!你是从哪里学到的?”欣怡:“我让妈妈在网上找的。”发现幼儿对歌唱活动十分感兴趣,笔者便在音乐区提供了歌曲《美丽的银杏树》的音频资源,方便对歌曲感兴趣的幼儿学习。接下来的几天,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学会了演唱歌曲《美丽的银杏树》。
案例中,欣怡主动学习演唱难度较大的歌曲,并能在集体面前表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其他幼儿能通过主动听音乐学习和向欣怡请教等方式学唱歌曲,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具有积极学习的良好品质。
在这一系列的班本课程活动中,幼儿自由探讨,深入探索,由秋天草丛中的一个小果子,打开了银杏的神秘世界。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开放、平等、安全的探索环境,在此环境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玩游戏,实现了全面发展。
结语
当前的教育改革从关注“学什么”向“怎么学”转变,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成为学生必备的素质能力之一。充分尊重和重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勇于尝试、乐于想象与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鲍里斯·塞德兹.俗物与天才[M].柏桦,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2]马里奥·希森.热情投入的主动学习者[M].霍力岩,房阳洋,孙蔷蔷,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