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友志 李婷
摘要:新时代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既给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发展带来机遇,又使其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文章对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展开探讨,剖析当前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健康管理;现代学徒制;培养机制
一、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
现阶段,我国人民对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的需要越来越多,社会发展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明显增大。而健康管理专业领域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等学科,具有综合性、跨学科的特点,是集医学科学、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于一体的新型专业。在健康中国理念和人才强国战略指导下,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快对现代健康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满足未来“大健康”人才市场需求。
二、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的作用
(一)更新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现代学徒制理念是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产学融合的载体,校企充分发挥“双指导”的教育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学徒)为中心,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路。因此,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将现代学徒制纳入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理念的实践探索。
(二)推动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加快培养托育、护理、康养、家政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在此背景下,国家政策推动健康管理专业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热点。高职院校只有不断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道路。
高职院校采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如采用现代学徒制是开展一体化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具有学生身份,还要兼顾企业员工的身份。因此,现代学徒制既要对学生(学徒)开展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岗位专业技术技能的传承和发展,使得健康管理专业建设和培养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同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既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能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对促进校企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健康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学徒)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采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真正实现“教”和“学”的结合,还能培养学生(学徒)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校企双方应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学徒)的实用性能力,并加大对健康体检、慢病防治、心理咨询、健康疗养等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采用渐进式或者浸润式培养模式。如学生(学徒)在第一学年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在合作企业开展学习和实习,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通过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提高综合素质,成为适合健康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第一,高职院校学徒制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不完善。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存在评价体系不健全,各个教学环节主要采取定性成绩和定量表现片面地评價学生(学徒),并没有建立学生(学徒)在校外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性评价标准与实施细则。校外的实践和学习缺乏专业教师指导,缺少跟踪教学监督、评价和反馈机制导致培训出来的学生(学徒)的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健康管理岗位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第二,高职院校学徒制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不健全。现代健康管理在我国发展时间短,涉及多学科,而高职院校在健康管理师资力量配备方面保障不足,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且对健康管理专业师资、科研经费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大多数教师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管理学等专业背景,但实践能力缺乏,健康服务与管理行业企业导师虽然实践能力比较强,但是学历不高,理论知识不扎实。
(二)健康管理课程培养有缺位
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缺位,是当前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是指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缺乏对健康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情况的监督和管理。
当前,国家对现代学徒制发挥“双指导”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和综合评价,使得高职院校教学和社会实践出现育人脱节。高职院校对健康管理专业的定位不明确,对健康管理的内涵与外延把握不清,没有明确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同时,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传授轻品格培养等现象。调查发现,健康管理相关岗位用人单位都明确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但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专业能力、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去基层一线锻炼实践。
(三)现代学徒制育人实践载体不明显
高职院校更侧重于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育,但是现代学徒制育人实践载体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如高职院校在运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应用载体相对较少,除了本校建立的实训基地之外,缺乏与社会企业单位开展协作育人合作,使得育人存在“单兵作战”的问题。另外,在健康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平台。在开展校企合作时,高职院校多数选择的是健康管理公司、生物医药公司和卫生健康机关事业单位,忽视了社区卫生服务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健康服务连接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社会实践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跟踪指导不到位,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实践和实习效果。同时,学习结果评价机制不健全,实习结果积极导向不明,实习内生动力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学徒)缺少实践和实习的积极性。
四、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的策略
(一)深化校企合作互融共建育人机制
现代学徒制主要强调实施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如高职院校与具备较强实力的健康管理公司、卫生健康机构、康养机构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根据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的实践证明,培养现代专业技术型人才,就是要发挥好“双主体”主导作用。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对合作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宣传,贯彻现代学徒制育人理念,建立多样化的协作育人模式。从国内外学徒制的发展经验来看,国外主要是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整合校企教学资源,开展不同类型的健康管理校企合作教学。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培训和实践优势。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运用“学校+企业”的协作育人模式,根据不同课程建立交叉融合,以集群的形式将各个学科专业的优势集中起来,建立个性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的特色。
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开展共建办学,建立校企现代学徒机制。健康管理专业日常教学和实践都要在领导小组监督及指导下,广泛开展共建实训基地、共议育人机制、共享师资等工作,并协调各方问题,统筹校企合作教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高职院校还要实施“岗课训证创”育人一体化,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为校企合作构建良好的育人平台,保障健康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第一,高职院校要建立学徒制“双主导”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学徒)的评价,要从制度、内容、标准、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考核评价体制,形成健康管理素质能力、职业能力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高职院校还要对校企合作教学制订参考性和定量性考核方式,如从学生(学徒)参与积极性和互动性、学习效果等方面着手。第二,高职院校要大力实施育人质量提高项目计划。现代学徒制有效弥补了健康管理专业在能力培养不足方面的短板,高职院校通过筛选健康管理方面的优质师资和优质企业资源,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健康管理专业学生个性化和内涵式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第三,高职院校要建立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现代学徒制主要强调学校和企业成为共同教育主体,高职院校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兼顾服务社会的责任,而企业不仅要对员工、消费对象负责,还要承担院校的育人责任。
与此同时,国家需要制定现代学徒制相关政策,明确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權责关系。地方政府还要制定地方法规,鼓励开设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三)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科研团队
第一,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健康管理专业科研团队建设,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建立健康管理专业群,推动企业及兼职教师有效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素质能力,推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第二,高职院校二是要坚持“以科研促教改、以科研带队伍、以科研强服务”的教学原则,加强专业人才教学和科研工作,培育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创新能力较强的教科研团队。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师资团队需要各方资源配合完成,所以要加大对校企“双导师”选拔培养,积极发挥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如校企双方建立教师工作站和工作坊,全程指导学生(学徒)开展教学和社会实践。高职院校还可以选聘企业负责人和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并将专业教师下派到企业作为技术研发负责人,提高专业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度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好校企合作主导作用,实现校企协作育人模式,不断推进人才教育培养方式,为国家培养优质的健康管理人才,助推我国健康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蕾.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J].大学(研究与管理),2020(11).
[2]李红.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
[3]胡瑶,周肖英.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健康必读,2020(28).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健康背景下高职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B240。
(作者单位:贵州健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