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武汉某高中三年级43名文科和44名理科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词汇量测试等工具,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高中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倾向,比较高中文、理科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运用上的异同,分析高中学生词汇量与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高中学生普遍采用各种策略学习英语词汇;第二,高中文、理科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一定差别;第三,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关键词:词汇;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
作者简介:王玉婷(1990.06-),女,湖北汉川人,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一、引言
词汇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形成语言最关键的元素,没有词汇,语言就没有了意义。不同语种的两个人可以不管语法,仅仅通过词汇进行交流,但很难想象出,如果没有词汇,不同语种的两个人应该如何沟通。可以说,词汇学习是学习外语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许多学者在二语习得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指出:外语学习者的词汇量越大,他们的外语学习就越成功。因此,采用何种词汇学习策略、如何更好地进行词汇教学已引起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根据可以查询到的资料,国外关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针对词汇学习策略,Rubin针对语言初学者的词汇学习策略作了相关研究,Gu与Johnson探讨了词汇量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不同文化群体的学习者对于不同词汇学习策略的认可程度不同,因此,我国英语学习者对各种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同样值得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研究者对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作了不少研究,如朱云对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柯詩思对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不过针对高中文理科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实证性研究比较少见(注:从2021年开始,湖北高考不再区分文、理科,而是执行“3+1+2”模式,若不作特殊说明,本文中的文科学生代指选择了历史科目的学生,理科学生代指选择了物理科目的学生)。为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高中文科和理科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词汇量测试卷两种调查工具,比较研究了高中文理科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一)问题设置
本研究拟回答下列三个问题:1.高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运用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如何?2.高中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是否有明显的差异?3.高中学生选用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他们的词汇量之间的相关性如何?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武汉某高级中学三年级87名学生,其中文科学生43名(男生17名,女生26名),理科学生44名(男生28名,女生16名)。之所以选择高三年级文理科学生进行调查和对比主要基于如下原因:高中阶段是从二年级开始文理分科的,刚刚分科的高二学生可能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而大部分高三学生在经过高中两年尤其是分科一年后的英语学习之后,已基本掌握了适合自己的稳定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三)调查工具
1.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性别、所选科目、平均每天英语学习时间等个人信息;第二部分共有14个选择题,每个选择题涉及1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详见表1)。14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可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类。元认知策略有4种,为设定目标、制订计划、自我评价以及选择注意;认知策略有10种,为阅读、翻译、猜测、查词典、归类、联想、重复、诵读、练习以及运用。第二部分的选项采用5分制(0~4)表示相应的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0表示自己几乎从来不使用这种策略, 4表示自己一直使用这种策略。
2.词汇量测试卷。该词汇量测试卷主要考查学生词汇量的大小,以了解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试卷共有100个单词,全部选自2020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词汇表。
(四)数据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本研究要回答的三个问题,分析分为如下三个部分:1.用描述性统计得出高中学生运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基本情况的平均数和标准差;2.用T检验(T-test)高中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在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3.计算高中学生选用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他们的词汇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三、结果与讨论
(一)高中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
表2是14 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SPSS描述性统计结果,反映了高中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情况(样本量:87)。
由以上统计分析结果可知,除自我评价策略外,其余13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平均值均超过2,表明受测学生较为频繁地使用这13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其中,重复策略(M=2.92)使用最为频繁,说明受测高中生仍将重复学习词汇当作第一选择;自我评价策略(M=1.89)使用最不频繁,说明受测高中生还未形成主动评估自己学习效果的习惯;其余学习策略按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选择注意(M=2.71)>查词典(M=2.70)>练习(M=2.60)>归类(M=2.49)>猜测(M=2.40)>阅读(M=2.25)>翻译(M=2.22)>设定目标(M=2.17)>诵读(M=2.16)>制订计划(M=2.09)>联想(M=2.06)>运用(M=2.02)。
(二)高中文理科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本研究对高三文科(43人)和理科(44人)学生就平均每天学习英语时间、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探讨高中文理科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将学生所属科类作为自变量,14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作为因变量,分析结果见表3。
由以上对比分析结果可知,高中文科学生对设定目标、制订计划、阅读、翻译、猜测、诵读、运用等策略的使用要比理科学生频繁;理科生频繁使用选择注意、归类、重复、练习等策略;而对自我评价、查词典、联想等策略的使用,高中文理科学生并没有明显差异。高中文理科学生对阅读、翻译、猜测、归类、练习等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文理科学生平均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有较大的差异性(p=0.006),文科学生平均每天约比理科学生多学半小时英语,这可能是如下原因造成的:理科包含物理这门需要做大量练习题的课程,并且理科数学的难度要大于文科数学,理科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做练习题,这与表3分析结果中练习策略的使用情况是一致的。
(三)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的相关性
本研究对高三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及词汇量测试成绩进行皮尔逊r相关系数度量,以探讨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的相关性。将14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作为自变量,词汇量测试成绩作为因变量,计算了14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见表4。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高中学生使用的所有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均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这表明,只要采取了有效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高中学生的词汇量是一定可以增大的。本研究所涉及的14種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中,按与词汇量相关性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选择注意、制订计划、运用、阅读、归类、设定目标、诵读、重复、翻译、自我评价、猜测、练习、联想、查词典。值得注意的是,平均每天学习英语时间与词汇量之间的相关性比14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都强。这表明,英语词汇学习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及比较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三年级学生)普遍运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来学习英语词汇,重复、选择注意、查词典等策略频繁使用,而自我评价、运用、联想等策略使用频率较低。第二,高中文理科学生在各种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选用上存在一定差别:高中文科学生对设定目标、制订计划、阅读、翻译、猜测、诵读、运用等策略的使用上要比理科学生频繁;理科学生频繁使用选择注意、归类、重复、练习等策略;而对自我评价、查词典、联想等策略的使用,高中文理科学生并没有明显差异。第三,高中学生使用的所有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的相关性都很强,但是,与词汇量相关性最强的是每天英语学习时间。
本研究对高中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高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应该尝试各种词汇学习策略,并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多种策略。虽然英语学习时间与词汇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强,但对时间宝贵的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一定能用较少的时间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Scrivener J. Learning Teaching: 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 Oxford: Macmillan Heinemann, 1994.
[2]Mc Carthy M.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M]. New York: Longman, 1988.
[3]Rubin J. Study of Cognitive Process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1(11):117-131.
[4]Gu Yongqi, Johnson R K.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J].Language Learning, 1996(46):643-697.
[5]朱云.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5):48-51.
[6]柯诗思.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7]罗纳德·D·约克奇.SPSS其实很简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