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展高质量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产出导向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本文主要对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进行探究。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席娟芳(1982-),女,湖南祁阳人,长沙医学院,讲师,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法。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强调英语的实用性。基于产出导向法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能够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成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而基于产出导向法开展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大学英语教学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一、相关理论阐述
(一)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将学生视为教学环节的中心,强调学习发生的过程。教师基于产出导向法开展教学,需要将“学生能够学习的技能和理论知识”视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并在运用过程中巩固所学。从某种角度来说,产出导向法与素质教育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包括驱动环节、促成环节和评价环节。驱动环节要求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针对性改正,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动力;评价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对自身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是完善教学策略的重要路径,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意在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其主要表现为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的充分融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日常教学中,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为学生拓展学习路径与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大力探究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作用与目标,再将其与日常教学工作充分结合。教师应积极尝试应用信息技术,为混合式教学增加新的内涵。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运用,教师能够收集到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也获得更多学习的机会和路径。此外,网络平台成为学生与教师实时交流的载体,便于教师对整体教学效果的掌握,也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学习向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线上教学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探索出的教学手段,其能强化教学的实效性,且网络平台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高效,便于学生消除与教师面对面沟通的尴尬感。线下教学是师生更为熟悉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教师体现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线下教學手段的创新,关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保障线上教学成为线下教学的延伸。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监管职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各个学习环节,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应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
(一)创新优化教学模式
基于产出导向法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有效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能力。目前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将“考级”作为重点,且上课时学习欲望不强,加之大学英语教学具有乏味、枯燥的特点,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转变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学习、探究空间,进而大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二)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地位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地位,让教师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样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及时与教师反馈,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相关问题,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学流程、细节等,进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率。
(三)充分拓展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资源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具备练习讲解、全面考评、深度反馈等功能,学生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或特点,拓展学习内容和方式,从而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教师在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比如,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建立微信群等引导学生之间充分交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了解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对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进而增强学习动力和兴趣。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策略
(一)驱动环节: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前教学准备
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和规划,鼓励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了解要学习的知识点并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有初步了解。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应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难题,要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或是带着疑问进行课堂学习。
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熟练操作信息技术或多媒体设备,将教学内容更为明确和具体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音、图、动画相结合的视频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这对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驱动环节,教师需要做的课前准备工作较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再依据学生所学专业,明确单元产出目标。比如,针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教师可将单元教学目标划分为两类,即语言教学目标和专业术语教学目标,这样能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在驱动环节,教师应充分展现出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优势作用,加强对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正式授课前,借助网络平台或微信群等,将学习资料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此外,教师要正视自身的引导与监管职责,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课前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的监管则可以指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促成环节:明确学生需求,合理开展课堂教学
课前预习可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和认知,下一步就要开展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预习时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简单讲授一语带过,主要为学生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并逐渐增加知识难度。与此同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还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在表演时应用所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英语思维能力。
基于产出导向法开展大学英语混合教学的过程中,促成环节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教师应借助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应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继而科学合理地开展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让网络成为教学资源的重要获取渠道。随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在此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利用多样化的网络资源设计学习任务,使其更为科学化、高效化。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材料对教学过程、质量以及效果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教师要重视对教学材料的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开展英语学习,增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英語核心素养。
例如,“The office”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先准备教学材料,让教学材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这时,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针对输入材料设置多个任务,涉及商务礼仪、办公用品功能等方面。
(三)评价环节:明确评价主体,实施多元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也是如此。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推动教育教学优化改革,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养,因此,教师应重视对考核评价机制的优化和完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或优势,从而提高自身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统一,促进学生对学习时间进行更为合理的分配。
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秉持以评促教的教育理念。为保障教学评价全面、系统,教师应明确评价主体。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式,以此促进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需求。基于产出导向法实施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促进线上、线下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时代性,使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实现长远、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俊丽.新文科背景下基于“产出导向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22(24):132-134.
[2]郭青.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价模式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2):31-34.
[3]朱汇,李萍,谢凯莉.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使用研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海外英语,2022(23):155-157.
[4]杨晓华.学习者自主性视域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能源英语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34):113-116.
[5]张可心.大学英语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机遇、挑战与应对[J].现代英语,2022(21):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