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书祺 方玲 刘欣
结直肠癌指大肠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我国及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1]。结直肠癌作为现阶段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其致病因素多且复杂。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手段,结直肠造口术是常见的手术术式,造口作为粪便排泄通道[2]。但肠造口可使患者及其家属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负担,即患者在排便途径上发生改变,患者会阴处至腹部常出现肠黏膜裸露,进而致使粪便渗漏,其异味对于患者的社交产生较大影响,使患者出现极大的负面情绪。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生活能力下降,需要家人及护理人员的照顾,病耻感增强,加重心理负担,从而不利于术后恢复[3]。传统的临床护理往往需要较长的适应周期,且极度依赖护理人员的配合,护理效果不佳。叙事医学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吸收、解释、回应患者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叙事方式对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阐释,提供人性化的护理[4]。“五心”护理指护理人员以热心、精心、细心、耐心、暖心的护理方式,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给予患者心理及精神上的关怀,提高患者的护理体验[5]。叙事医学护理和“五心”护理现已应用于各类肿瘤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6-7]。本研究选取我院行结直肠造口术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叙事医学结合“五心”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8 年12 月—2021 年12 月于医院行结直肠造口术的结直肠癌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均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 年版)》[8]中结直肠癌诊断标准,需要并可以进行结直肠造口术;意识清楚,依从性好。排除条件:有认知障碍及精神病史;合并其他肛肠疾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存在手术禁忌证或相关药物过敏史。按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2 例;年龄24~72 岁,平均60.43±2.56 岁;原发肿瘤部位:结肠癌7 例,直肠癌38 例;TNM分期:Ⅰ期10 例,Ⅱ期24 例,Ⅲ期11 例;造口类型:结肠造口26 例,回肠造口19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 例,高中或中专15 例,大学及研究生17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21 例;年龄22~75 岁,平均59.83±3.31 岁;原发肿瘤部位:结肠癌6 例,直肠癌39 例;TNM 分期:Ⅰ期11 例,Ⅱ期25 例,Ⅲ期9 例;造口类型:结肠造口25 例,回肠造口20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 例,高中或中专14 例,大学及研究生19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TNM 分期、造口类型、文化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术前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完善相关检查,进行结直肠癌及结直肠造口术健康宣教;术后给予患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活动指导,嘱患者多喝水、食用高纤维素食物,保证大便质软、通畅,嘱患者定期到院复诊,教会患者结直肠造口的护理方法。患者出院后由科室内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每周1 次,每次10~20 min;对条件允许的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每月1 次,每次持续30~40 min;随访应了解或检查患者的肛门功能训练及排便功能恢复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训练。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叙事医学结合“五心”护理,内容如下。
1.2.2.1 叙事医学护理
(1)叙事素材收集:在患者病情稳定的前提下,以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结合叙事访谈纲要引导患者诉说内心对于疾病的真实感受,护理人员应予以记录。
(2)叙事内容评价:参照叙事护理目标的原则,对患者的叙事内容予以仔细甄别,并总结患者产生悲观、抑郁、忧虑等负面情绪的源头,后筛选出对患者治疗及护理有影响的因素,并对相关因素予以分类。
(3)叙事内容编辑:对积极、消极因素进行提炼,并结合主题认知干预方法撰写后续对话的剧情,即围绕患者服药、药物用法用量、定期复查等进行,需强调相关内容的重要性;结合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相关内容推送至患者,协助患者认知情境-自动想法-情绪反应间的关联,使患者了解负面情绪对自身病情的影响,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引导其形成正确认知,鼓励其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
(4)主题干预:调查患者干预后的状态,在患者每次接受检查或检测时对其进行鼓励,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以改善,增强患者的心理抵抗能力;强化患者的不良反应教育,纠正其对于服药依从性的错误看法及行为。
(5)与患者进行动机性交谈: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与患者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首先,向患者讲解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手术情况及预后,让患者了解结直肠造口术相关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自身情况的了解,提升配合度;然后,根据患者的言行举止观察患者的性格、心理状态,判断其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向患者传递积极向上的态度,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
(6)行为干预:做好造口护理,清洁好造口周围皮肤,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做好消毒,为患者选择合适型号的造口袋;做好饮食护理,以清淡、营养、高纤维饮食为主,切勿摄入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规律;指导患者进行低强度运动,以散步为主,由家属陪同。
(7)心理干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患者进行亲切友好地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解答疑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也要充分倾听患者感受,多去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及时反馈给心理咨询师。
1.2.2.2 “五心”护理
(1)热心接待: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讲解院内制度,带患者及家属了解院内环境,对于一些生活流程和基础设施,如餐厅打饭、用餐时间等也要进行必要的讲解;患者提出疑问时积极为其解答,消除患者初入院时的陌生感和紧张感,全程微笑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2)精心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护理人员对于一些敏感问题要注意回避,注重保护患者隐私,不要让患者感觉到没有安全感;交流时要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状态,让患者始终保持轻松舒缓的心情,顺其自然,不要让患者感受到压迫感,若发现患者情绪不好时要立即进行情绪疏导;医护人员要定期参加专业培训,避免因专业技能操作不当让患者感到不适。
(3)细心护理:结直肠癌患者通常呈现出不同的病情状态,医护人员要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护理,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生活习惯等制订有计划的、全面的护理方案;另外,还要做到全面实时监测患者病情转归,根据病情进展进行特定的护理措施,不遗漏任何细节,并监督患者对护理方案的执行情况。
(4)耐心实施:结直肠癌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要求护理人员进行耐心细致地护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要积极回应,一些高龄患者可能会反复问到同一类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进行一些健康知识宣教。
(5)暖心呵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疼痛或其他心理不适,护理人员要提前告知患者,让患者有大体了解,做好心理准备;对于一些手术及护理相关注意事项,要向患者讲解清楚;患者出院时,要暖心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日常生活指导,提高预后效果。
(1)情绪状态: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9]、抑郁自评量表(SDS)[10]评估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患者的心理状态,两个量表各包含20 个条目,总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2)病耻感: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11]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干预后3 个月的病耻感,该量表包括4 个维度共24 个条目,每个条目计分1~4分,依次代表“极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极为同意”,总分24~96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病耻感越强烈。
(3)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12]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4 个维度共43 个条目,总分43~172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好。
(4)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13]评价患者干预前的应对方式,MCMQ包含面对、回避及屈服等3 个分量表共20 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分0~4 分,其中面对量表总分为32 分,回避量表总分为28 分,屈服量表总分为20 分,患者在分量表得分越高,即其应用该方式的频率越高。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及各时点均数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1 个月,两组的SAS、SDS 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的比较(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干预后3 个月时的SIS 评分,结果显示,两组三个时点SIS 评分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时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护理干预后1 个月、干预后3 个月时SIS 评分均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并且随观察时间延长,组间差异逐渐增大,组间随时间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IS 评分比较(分)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面对、回避及屈服量表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面对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位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14]。结直肠造口术现已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患者需要长期永久性的使用肠造口排泄,这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很大压力。研究表明,多数结直肠造口术后患者因造口气味、自我形象差、社交不方便等原因存在抑郁情绪,而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治疗和护理配合度都有很大的影响[15]。因此,如何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于改善结直肠造口术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叙事医学护理是在整体医学护理模式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明白及认识到自身病情及健康导向,从而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五心”护理的实质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全方位综合护理,将热心接待、精心治疗、细心护理、耐心实施及暖心呵护贯彻到整个护理过程中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将护理工作顺利、高效地实施下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1 个月,两组的SAS 评分、SDS 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叙事医学护理联合“五心”护理有利于减轻结直肠造口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分析原因可能是,叙事医学护理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护理模式,患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自身情感体验和疾病治疗感受表达出来,护理人员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重建疾病治疗的意义、生活的价值,赋予整个抵抗疾病发展过程全新的意义,同时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周到的护理、恰当的心理疏导和及时的行为帮助。再加上“五心”护理干预,给予了患者全身心、从内而外的护理措施,患者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心情愉悦,因此其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1 个月及干预后3 个月,观察组的SI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叙事医学护理联合“五心”护理有利于减轻结直肠造口术患者的病耻感。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叙事医学护理过程中,患者可以尽情宣泄内心的痛苦和压力,清楚表达身体上的不适,整个人卸下心理防线,完全展露在护理人员面前,完全信赖护理人员,对于以前难以启齿的困难也能轻松寻求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建立了信任他人、主动开口寻求帮助的能力,也加强了患者承受之前认为较为难堪的事情的能力。病耻感是指患者身患慢性疾病时感受到的耻辱感体验,患者会感受到强烈的自卑感、被歧视感,难以融入正常社交生活。“五心”护理中应用热心接待及细心、耐心的护理,让患者与护理人员建立了亲切友好、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给予了患者充分的安全感,暖心的关怀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赖加倍,再加上精心的治疗,让患者从信任医护人员的基础上感受到可靠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会慢慢建立信任感,友好的与人沟通,最后减轻病耻感,获得自信。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叙事医学护理联合“五心”护理有利于提高结直肠造口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分析原因,在本研究护理方案中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帮助患者了解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结直肠造口术的治疗流程、意义及注意事项,因此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有所提高。同时,通过叙事医学护理对患者精神和心理的重建,明白战胜疾病的意义,让患者增强自我概念。在“五心”护理实施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和观察中,学习到很多护理技能,也能有利于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研究表明,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面对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回避及屈服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叙事医学护理联合“五心”护理有利于患者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后续的治疗及护理。分析原因,患者对于自身所具有的结直肠疾病、造口方式、造口治疗目的及后续护理等相关信息的认知偏差得以纠正,并积极关注自身疾病恢复有利的相关因素,而后患者对于护理服务不再排斥,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患者能够及时关注健康教育的相关信息,进而正确识别疾病的相关情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由此观察组患者的应对方式情况表现良好。综上所述,叙事医学结合“五心”护理干预对于结直肠造口术患者,可以改善其负性情绪,减轻病耻感,使其正确面对疾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单一、观察时间较短等不足,今后可增加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验证本结论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