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彬
摘 要:研究张大千绘画艺术特征、文化传承及艺术思想,提炼张大千文化资源的特殊符号,并深入挖掘其独特价值,为文化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启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张大千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探索,可进一步传播张大千文化,弘扬张大千艺术精神。
关键词:张大千;文化符号;资源开发
注:本文系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张大千研究)科研项目(ZDQ2022-28)最终成果。
一、张大千的绘画艺术概述
(一)成就与发展历程
张大千是20世纪对中国画坛影响巨大、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之一,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张大千在绘画、书法、篆刻、诗词等方面无所不通,又擅长鉴别,富收藏。张大千的绘画立足传统,博采众家之长,工写皆善,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尤以山水画成就突出。同时,他能超越传统,感应时代,追求个人风貌,入古出新。其开创的泼墨泼彩新法享誉国际,为中国画开辟了新的表现道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大千辉煌的艺术成就得益于他独特的艺术经历,他的绘画艺术主要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
第一,师古、师造化期。首先,张大千画山水在20世纪20年代从石涛入手,兼及八大山人、弘仁、石溪、“四王”,20世纪30年代再上溯明代至吴门沈、文、唐的淡雅秀润,以及“元四家”,尤其是王蒙那独具一格的繁茂、朴厚的风格。20世纪40年代后,又学五代北宋的董源、巨然、范宽、郭熙。在这期间,他还研究了顾闳中、赵佶、赵孟頫、唐寅、仇英这些院画系统的画家。可以说,张大千对传统的研究源流四通八达,有完整的谱系,为其后的绘画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其次,张大千注重外师造化,他曾到各地游历,饱览山水,体察万物,体会古人对自然的表现方法,在写生中消化对传统绘画的学习与理解。
第二,敦煌期。1941年至1943年间张大千赴敦煌,耗时两年零七个月,临摹了大量的敦煌石窟壁画,并对莫高窟进行了编号,成为为莫高窟编号的第一人。自敦煌之行后,张大千的绘画风格有了明显变化,设色厚重华丽,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应该是敦煌时期的壁画临摹对他的画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泼墨泼彩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张大千开创泼墨泼彩新法,并步入艺术峰巅时期。张大千在继承唐代王洽泼墨画法的基础上,融入传统西方绘画的光色关系,开创了泼墨泼彩新面貌。自张大千1956年所作的第一幅泼墨作品《山园骤雨》,到1983年最后一幅还未完成的泼墨泼彩作品《庐山图》,可以看到从泼墨到泼彩的发展轨迹,也可以看到张大千对泼墨泼彩从初期探索到发展成熟的艺术历程,更可以看到张大千泼彩画风从最初接近抽象构成的画面到后期抽象构成与传统山水相融合的发展脉络。
(二)绘画艺术特征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和风格特征,如早期以临摹为主的作品,以及师造化的写生作品,表现出雄健灵秀与清丽雅逸;中年临摹敦煌壁画,画风凸显出瑰丽雄奇、丰厚浓重的风格特征;在晚年开创泼墨泼彩新法之后,其绘画又呈现出苍茫幽深、气势磅礴、宏大雄奇的特征。
张大千的绘画艺术特征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不论是传统还是创新均有极致的建树。
1.向古而生,精研传统
张大千经过早期的博采众长、广泛临习,将笔墨技巧磨炼得炉火纯青,他临摹的一些山水画无论是从笔法还是从用墨技巧来看,都令人难辨真伪。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在模仿古人作画时充分理解了前人的绘画精髓,所以对笔法的理解和美感的表达有着独特的诠释。
2.汲古为我创新貌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张大千在探索创新中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面貌,这也代表了他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他的泼彩山水画法是在中国传统审美意蕴的统领之下,将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结合中国古老的没骨、泼墨法,并融入西方绘画中的光色关系和抽象表现形式,突破了中国画“色碍墨,墨碍色”这一矛盾,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画风。他利用墨、宣纸与水的溶与非溶、渗与非渗的关系,施行泼洒、渲染、叠加、沉渍、流动,由此,虚与实、具象与抽象、色与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或狂飙涌动、或沉潜深邃的画面效果,极具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张大千在驾驭笔、墨、色、水、纸等方面已臻化境,对中国画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这也是张大千绘画艺术中极具符号性的表现。
二、张大千的文化传承基础与艺术思想
(一)文化传承基础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文化,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以及佛家、道家文化中的超脱,一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征。在中国,儒释道文化的精髓指引中国画家以特有的思维方式推动中国绘画艺术前行。张大千有着深厚的学养,中国传统文化也深植于他的思想、言行与绘画艺术中,如儒家提倡的仁爱、自强、进取就在张大千一生对艺术的求索、交游、家国情怀等方面有着充分体现。儒家文化讲求文以载道、入世修身,“画乃文之极也”,张大千对此有着深刻的认知,不论花鸟、人物、山水画中都有着美学的功用。受释禅文化辩证思想的影响,其绘画的内容、形式具有中和之美。同时,张大千深悟道家的思想。道家思想讲求内心的安定与自在,其中道法自然的辩证思想在张大千的艺术创作中全然融入,造就了张大千绘画思想中的独立精神,将主观与客观完美结合,用心感悟世间万物,并转化为一种自我精神自由主导的再创造,给予后人极大的启发。
(二)绘画艺术思想
1.家国情怀
叶浅予曾经在评论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时说:“论景是千山万壑,气势雄伟;论意是寄情山河,缅怀祖国。处理这样宏大的布局,寄托深厚的思国之情,不是一般‘胸有丘壑的山水修炼所能胜任,必须具备气吞山河的胸襟和飽满的爱国热情,才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叶浅予的这段话中,可以感受到张大千的家国情怀。
2.画家画与文人画
“画家之画”的概念,是张大千在对大量的传统文人画、院体画之流变的研习中获得的,在敦煌的生活经历和对敦煌绘画艺术的临摹经历使张大千对其的认识尤为深刻。张大千认为,“画家之画”的第一个含义是“打下各方面的扎实功底”,兼容画家画的造型、塑造以及严谨的作画态度,再融合文人画的笔墨,否则功底不能算全面。张大千对画家画的态度从其对宋代山水画的推崇中可见一斑。“画家之画”的含义也有另外的解读,简单地说,就是对“大”的一种精神境界追求。纵观张大千的山水画创作及后期的泼墨泼彩作品,基本都是大制作,画幅大,结构复杂,细节精致,与文人画的笔墨意趣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3.摹古与创造
张大千曾说:“大抵艺事,最初纯有古人,继则融古人而有我,终乃古人与我俱亡,始臻化境。”他主张,学画需要先在古人身上花一番功夫,且不局限于一位画家,而是要博采众长,在这个基础上要带着创造的心态仿古,最后形成自己的画风。这也印证了他的绘画艺术经历的几个阶段:青年时期的张大千遍临古画,以至于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是“纯有古人”;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他熟知各家所长,将其提炼、融合,为我所用,融于造化,是“融古人而有我”;晚年以泼彩进行创新突破,得心应手,挥洒肆意、淋漓,是“古人与我俱亡,始臻化境”。由此可以看出,张大千最初的仿古也是带着一种开拓创新意识的,是从临仿走向了独创。
三、张大千文化资源的符号性特征及对当今
文化艺术发展的价值与启示
(一)张大千文化资源的符号性特征
1.图像符号
张大千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均有涉猎,无论造型、图式、线条都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如张大千一生钟爱画的荷花——水墨荷花、勾金红莲、没骨粉荷等,具有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视觉效果。这些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张大千特有的图像符号,在众多绘画作品中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可以说是张大千文化资源中一种标志性的视觉符号。
2.彩墨符号
张大千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大师之一,他绘画中明艳浓重的色彩与水墨的大胆融合,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笔触和极具个性化的表现成为张大千彩墨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元素,构成了张大千标志性的彩墨语言体系。
3.文字符号
张大千在书法上也有突出成就,开创了别具一格的“大千体”,运用到题款中,可与绘画作品相得益彰。“大千体”融碑的古朴、厚重与帖的飘逸、秀丽为一体,表现出方圆有致、刚柔并济、清新俊朗、超然脱俗的特点,是一种极具创新性和审美性的书法字体。与众不同的“大千体”也是能代表张大千文化资源的典型符号。
由上可见,张大千文化资源符号涉及较广,不但是艺术上的视觉符号,也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精神符号。张大千文化资源可以说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资源,给予后人极大的启发,同时为我们营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
(二)对当今文化艺术发展的价值与启示
张大千文化资源的各种符号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的基因符号,是承载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气节的符号。对张大千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应该深入挖掘其文化符号背后蕴藏的精神内涵,这是张大千文化的核心。例如,张大千笔下有许多高士形象,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高士图”是最能体现画家人生理想与情操的绘画题材。从传统文人精神的内核去探寻,不难发现,无论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人物画,还是“聊以写胸中逸气”的山水画,其崇尚心灵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内涵千百年来并无实质性的改变,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中最宝贵也是最具魅力之处。又如荷花是张大千笔下常见的花卉题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在张大千的笔下,荷花不仅是一种绘画题材,更是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艺术载体。
在全球化语境下,张大千文化资源符号的内涵挖掘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能传播张大千文化,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这些符号背后体现的张大千艺术精神,如对传统文化的坚定态度和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在保留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基础上对东西方艺术的融会贯通,以及勇于开创时代艺术新风格的精神,都能给当今的艺术创作及当下“重形式而轻精神”的时代环境与艺术语境带来启示。
四、张大千文化资源符号的开发探索
张大千文化资源整合开发的构想是基于现状的探索,其目的是促进文化传播,助力文化产业发展,可以概括为“两点一线、多点互联、积点成面”。其中,“两点”指的是以张大千冠名的艺术奖和艺术节,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一线”指的是“两点”的成功申办,带动张大千文化资源产业链的兴盛;“多点”指的是以内江为中心,由此辐射到成渝等周边地市及张大千一生游历和生活过的其他地区;“积点成面”指的是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多点的联合,逐步形成以张大千文化资源为中心的文化与产业覆盖面。
第一,创设张大千艺术奖。以“着眼内江,带动四方”为指导思想,在相关文化部门的协助下,通过严格、规范、公正的评选机制设立张大千艺术奖,并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奖项中的桂冠。
第二,舉办张大千文化艺术节。以“打造成渝地区文化艺术品牌”为主旨,以“文化巴蜀,艺术内江”为张大千文化艺术节的主题,进行全程精准策划,坚守高标准文化品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计划。
第三,“多点互联、积点成面”“两点一线”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是连接内江及成渝地区与外界的重要通道。以“走出去,引进来”两大举措的联动,形成多点位互联模式。如每年推行多点(地方)联合或轮流申办张大千艺术节和张大千艺术奖,充分发挥张大千文化资源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张大千文化资源的本土深化,带动和促进地方其他文化资源的交流与融合,实现以张大千文化资源为中心带动和辐射周边文化艺术及产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铸就张大千文化品牌符号,为成渝地区文化及产业建设做出贡献,以文化带动产业,以产业的发展弘扬张大千文化。
参考文献:
[1]吴永强.转益多师臻化境 借古开今知大千:林木谈张大千的艺术观与中国绘画传统[J].美术观察,2011(9):41-44,2.
作者单位:
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