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诗歌创作

2023-06-14 20:51冷炎辉
青年文学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苏辙黄州首诗

冷炎辉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这是苏轼人生第一个低谷。在黄州时期,诗人的心境发生变化,在黄州之前的平稳和被贬黄州之后的曲折,带给诗人不同的人生体验,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和创作上的改变。从元丰三年(1080)正月苏轼出京开始,到元丰七年(1084)他离开黄州,在这期间苏轼大概写了一百八十多首诗,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生活,在艺术上也呈现了独有的特色。

一、黄州时期诗歌创作的内容

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表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境遇。

(一)表现诗人与弟弟的深厚情谊

身在黄州的这段时间内,苏轼一共给弟弟写了十二首诗。苏轼和弟弟苏辙感情一直很好,少年时一起读书,长大后考中同科进士,一起做官,数十年的陪伴,这种兄弟之间的深厚感情,早已深入骨髓。苏轼在诗中写过“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之句,他希望能够和苏辙生生世世做兄弟,可见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黄州时,苏轼知道弟弟苏辙饮酒过量致肺疾发作,十分担心,写了《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这首诗:“忆子少年时,肺喘疲坐卧。喊呀或终日,势若风雨过。虚阳作浮涨,客冷仍下堕。妻孥恐怅望,脍炙不登坐。终年禁晚食,半夜发清饿。胃强鬲苦满,肺敛腹辄破。三彭恣啖啮,二竖肯逋播。寸田可治生,谁劝耕黄糯。探怀得真药,不待君臣佐。初如雪花积,渐作樱珠大。隔墙闻三咽,隐隐如转磨。自兹失故疾,阳唱阴辄和。神仙多历试,中路或坎坷。平生不尽器,痛饮知无奈。旧人眼看尽,老伴余几个。残年一斗粟,待子同舂簸。云何不自珍,醉病又一挫。真源结梨枣,世味等糠莝。耕耘当待获,愿子勤自课。相将赋远游,仙语不用些。”此诗十分清晰地讲述了苏辙生病时的事情,显然苏轼对苏辙的肺疾非常了解,若不是真的挂念,又怎会将事情记得如此清晰呢?苏轼从小时候开始讲起,回忆苏辙被肺疾折磨时的情景,读者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苏轼的心疼,诗中蕴含了浓浓的兄弟之情。在苏轼出京去往黄州的路上,苏辙过来探望他,苏轼写下了《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奔驰二百里,径来宽我忧。相逢知有得,道眼清不流。”苏辙不顾路途遥远辛苦,只为与哥哥相见,这时苏轼心情十分低落,能够与苏辙相见也是真的开心,两兄弟之间相互挂念的这种感情,实在是令人感动。之后,苏轼和苏辙也见过几次,虽然相见的时间总是很短,往往几日过后便匆匆而别,但兄弟二人都很珍惜可以见面的时光。

(二)表达自己的痛苦之情

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有一个颓废期。在黄州任职期间,他的生活很是苦闷,身边没有什么朋友,再加上贬谪的难过,空怀志向却无处施展的苦闷,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使他的内心极为痛苦,意志非常消沉。在他初到黄州创作的三十多首诗中,很多是写自己的忧愁苦闷的。在这种忧愁苦闷无法排解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借酒消愁。他在很多诗篇中都写了饮酒、醉酒之事,喝酒睡到日上三竿,不知今夕是何夕,看到的景色也会勾起他心中痛苦的回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他无尽的愁思。

比如,他在刚到黄州不久写下的一首诗《次韵前篇》,诗云:“去年花落在徐州,对月酣歌美清夜。今年黄州见花发,小院闭门风露下。”今昔对比,衬托出此时苏轼的心境,在徐州时,身边三五好友,可以一起赏月喝酒,吟诗作对,好不快活,而到了黄州,他寓居在定慧院中,紧闭院门,形单影只,那种孤独感、悲伤感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再如,《安国寺寻春》中的“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苏轼直接表达了对少年时期的怀念之情和对现在无法归家的愁苦之情,带着自嘲的口吻,将他此刻孤独、寂寞、痛苦的心情状态阐释得明明白白。

苏轼在《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中写道:“索漠齐安郡,从来著放臣。”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被放逐的臣子,“著放臣”三字,完美地展现了他的失意、痛苦、挣扎、纠结。

(三)展现山水之乐

苏轼在黄州并没有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他性格中的豁达让他走出了贬谪的阴霾,寄情于自然山水游乐之中,重新找到了乐趣。

从元丰四年(1081)开始,苏轼在很多诗中抒发自己游玩时的感受,甚至与友人形成了固定的相聚日期,如“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从《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这三首诗中可见,苏轼分别在元丰四年、五年、六年的正月二十日都出门会友,这三首诗也蕴含了诗人的思想转变。第一首“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居住在几亩荒田中,半瓶浊酒等待友人来温。第二首“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味道醇厚的黄州白酒,笑着温酒的野老,所看之景与前诗已有明显的不同。第三首“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不止跟沙鸥熟悉,還觉得来的次数多了,自己钓鱼所坐之石也觉暖了。这三首诗足以表明,这三年他的心境已然不同,从第一首的抱怨痛苦,到第二首的开怀畅饮,再到第三次的愿意一直留下,显然他已经放下。“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五亩之田足以终老,这种徜徉在山水之间的乐趣让他对曾经的痛苦经历释然。在游山玩水中,苏轼心中的愁苦被一点点治愈,这与他骨子里敢于挣脱的勇气、永不服输的坚韧、百折不挠的豁达也有密切关系,苏轼越来越适应黄州的生活,心境不同,看到的景物好像也变得美好,如《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中的“行看花柳动,共享无边春”也表现出苏轼的释然,与其沉溺在过去的痛苦之中,不如走出来去看看春花杨柳,享受这美好的春色。

(四)展示生活画面

苏轼在诗中经常描写自己的生活,几乎是展示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在黄州之前,他在徐州任知州,俸禄很高,待遇很好,可以不用在意钱财肆意生活;但他到了黄州以后,没有了之前优渥的待遇,不得不为生计发愁,在《东坡八首》序中,他就描述了自己生活上的困境,“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他只能亲自躬耕于田间,开垦荒地,耕种粮食。在诗中,他既描绘了自己的劳作生活,又深深体会到了百姓的辛苦。他的视野里有了百姓耕作的艰辛,感受到了真实的百姓的生活,这是苏轼对自己生活现状的真实书写。苏轼在《李委吹笛并引》这首诗中记录了他过生日的时候在赤壁矶下置酒宴饮,忽闻江上有笛声,原来是李委听说是苏东坡的生日,特意作了一首新曲,只为向苏公求一首绝句的事情。苏轼的这首诗,是对自己过生日这样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的书写,在他的作品中这样的诗屡见不鲜,如《安国寺浴》中“老来百事懒,身垢犹念浴”就描写了苏轼在安国寺中洗澡的事情。

二、黄州时期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一)善于用典

胡仔在《苕溪渔隐诗话》赞之曰:“东坡最善用事,既显而易读,又切当。”在苏轼的诗作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用典之处,正符合他当时的心境状态。比如,《红梅三首》其三中的“乞与徐熙画新样,竹间璀璨出斜枝”,引用了徐熙善画之事。再如,《陈季常自岐亭见访郡中及旧州诸豪争欲邀致之戏作陈孟公诗一首》中的“忽然载酒从陋巷,为爱扬雄作酒箴”,用扬雄作《酒箴》讽谏成帝之事戏陈孟公。

苏轼在诗中也化用了很多前人的诗句,如“玉川先生真可怜,一生耽酒终无钱”化用了卢仝的诗句“天下薄夫苦耽酒,玉川先生也耽酒。薄夫有钱恣张乐,先生无钱养恬漠。有钱无钱俱可怜,百年骤过如流川”。《寒食雨二首》其二中的“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君之门兮九重”,表达了他想要回朝廷,想要回家乡的愿望,但因为他谪居黄州,一切都变得不可能了;之后他写了“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哭途穷”暗指阮籍“岂效穷途之哭”,借而代指自己纵有满腔抱負也无人能够欣赏。可以说,巧妙的用典让苏轼的诗拥有更丰富的内涵,读之不觉,滋味千层。

在苏轼的诗歌中,他虽多将前人诗句化用,但他能做到浑然天成,不露破绽,与他本身的诗作仿佛一体,无懈可击。

(二)平淡的语言

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诗歌语言简单,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生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在黄州时期的生活状态,往往几句话,就能将生活上的小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他的《东坡八首》其五:“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此诗很流畅地将他当时种地时的情景写出来,颇有野趣,语言虽不华丽,但农作时的景象仿佛浮现在眼前。我们可以想到一位诗人在田间劳作的画面,从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在与老百姓的探讨中,慢慢熟悉着田间的事物,语言虽平淡,但在诗人笔下仿佛注入了灵魂,平淡之中,含蓄蕴藉,韵味深远。又如,《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余云为甚酥潘邠老家造逡巡酒余饮之云莫作醋错著水来否后数日携家饮郊外因作小诗戏刘公求之》一诗中的“野饮花间百物无,杖头惟挂一葫芦。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这里苏轼用很清晰平常的语言完整地讲述了有一日他忽然想吃油果的事情。再如,《东坡》这首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全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象和晦涩的字句,是很平常地带着生活气息的景色,雨后的晚上,诗人拄着拐杖,独自走在回东坡的路上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在诗人笔下呈现。

(三)独特的“花”意象

在黄州时期,苏轼诗中有很多关于花的描写,如梅花、牡丹花等。其中,海棠作为苏轼家乡的花,在诗中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如《寓居定慧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其贵也》中的“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在漫山遍野的花草之中,发现了一朵家乡的花,可想而知,在外漂泊已久且遭受贬谪心中痛苦的苏轼是多么感慨。在这首诗中,苏轼以花自比,这朵独开的海棠不正是诗人贬谪黄州的写照吗?诗人空有本领,却只能在这黄州之地自赏,写出“天涯流落俱可念”这样的诗句感叹他和海棠同是天涯沦落人。

《寒食雨二首》其一:“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苏轼把海棠花比作一个生病的少年,等到病好的时候头发已经白了。这其实是诗人对自己遭遇的比喻,贬谪黄州对他来说就像是生了一场病一样,也不知何时能够施展自己的抱负,“白头”也是他痛苦的表现。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海棠”已经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贯穿于苏轼的精神世界。苏轼笔下的海棠既是他的精神寄托,又是他精神的化身,海棠优美靓丽的外在形象就是他内在优秀的精神品质的象征。

在苏轼六十四年的人生中,有四年多的时间是在黄州度过的。在这段时间,他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文学创作上来,在学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创作了风貌不同的诗歌作品。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对苏轼颇为赞赏,“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既赞誉了他的人格,又肯定了他的作品,颇为中肯。

猜你喜欢
苏辙黄州首诗
苏辙文学成就综合研究成果概论
多情最是黄州月
《上课没人抢》
孟子何以行此:苏辙之问与宋代治道之争
我想写首诗给你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浅谈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