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读,促进儿童阅读力的提升

2023-06-13 00:47刘颖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书目家校亲子

刘颖

“双减”政策的施行缓解了大部分家庭的焦虑,但也有不少家长忧心忡忡,担心轻负担导致孩子失去竞争力。怎样才能提升孩子的“核心竞争力”?通常来说,思维能力越高,竞争力就会随之增强。

据我校“双减与儿童阅读”问卷调查反馈,自“双减”以来,不少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能保证自主阅读时间,少则二十分钟,多则一个小时。除此之外,周末的阅读时间更为完整,这为亲子共读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在此背景之下建构家校阅读共同体,科学指导亲子共读,将有助于儿童阅读力的提升。

一、家校共育:将阅读的习惯延续到家庭

(一)从一起听到一起读

“听”也是“读”的一种形式。和孩子一起听,比起和孩子一起读要轻松不少。临睡前,将灯光调暗,父母和孩子一起听一段有声朗读,是多么静谧美好的场景。

听书的目的不是代替孩子的阅读,而是引起孩子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也不是代替孩子动脑,而是促成孩子的思考。发达的网络媒体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学习资源,听书软件层见叠出。理清了“听”的目的,我们才能做出恰当的选择。

1.内容的遴选。与教材“快乐读书吧”和校园推荐书目接轨。“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推荐是学生阅读的底线,但有些经典书目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如,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因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不受学生喜爱,《童年》里的灰暗基调与学生的生活也颇有距离感。学生从“听”到“读”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在乐意接受的同时保证了高品质的基础阅读,更能与老师、同学产生有效互动。很多学校都有定期的书目推荐,学生根据学校的推荐选择听读书目,不仅避免了书目盲选,还能参与小伙伴们的共同话题讨论。

导读应首选优秀教师和专业人士的著作。优秀教师既了解孩子又熟悉教育规律,他们的导读能激发孩子兴趣,还会提供适合的阅读方法,家长也能同步学习,方便指导自己的孩子。专业人士的解读更适合对本书已有初步了解的小读者,可以激发孩子再读一遍的欲望。

2.节奏的把握。从一起听到一起读,再到乐意读,乐意思考,家长还需多做些功课。首先,“听”前可预热。近期听什么,为什么听这个,家长可以和孩子做些宣传,做好预热。其次,“听”中可停留。不要一次性听完一本书的导读,可以给孩子留下悬念,停留也指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按下暂停键,和孩子做即时讨论。最后,“听”后可交流。听后的交流是促进孩子思考,提升阅读力的重要一步,交流可以是分析、评价、辩论,家长和孩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二)建立读书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能帮助孩子形成养成有始有终的阅读习惯,对于不爱看书的孩子和较难阅读的书籍尤为奏效。

教师制作个人读书情况记录表,或通过建群打卡的方式,都能起到督促激励的作用。读书表最好能一本书一本书地来,从短篇到长篇,循序渐进培养学生阅读大部头的耐性;群阅读打卡需标注书名和段落篇章,避免助长零碎阅读与“速读”之风。

一个阶段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读书表记录和打卡情况做总结或评选,最终形成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数据库。数据库中有亲子共听、共读的时长和各自阅读或共读的书目记录,以及家庭成员聊书的花絮与个人感悟。这既是学生的阅读脚印,也是阅读勋章,激励他们终身阅读,同时帮助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书香家庭经验多

家校协作成为一个共同体,有着共同的目标,也各自承担责任。“书香之家”评比活动的开展,既能总结经验,也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阅读指导方案。

評比活动不仅具有表彰鼓舞的意义,更有经验推广的作用,评比前的规则制定和评比后的访谈问题也需深思。从“延续阅读习惯”的角度来说,评选规则中需要求提交阅读计划完成表;要想检阅阅读品味,需提供家庭书架照片并推荐家庭成员最近正在读的一本书。要想深度了解亲子共读的情况,访谈时可提这样一些问题:一起读书的邀请通常是谁发起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有什么好玩的事吗?你觉得在共读的过程中自己有成长吗……这样评选出的“书香之家”名实相符,也会点燃更多家庭的共读热情。

二、亲子共读:从“浅阅读”走向“深阅读”

“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区别主要在于阅读方式和阅读收获的不同。“浅阅读”多浏览情节,得到的是零散信息和知识;“深阅读”注重的是涵泳体悟,大脑通过不断做思维体操生长智慧。学生从“乐读”到“善思”,除了需要自身的经验积累,也依赖于成年人的指引。在家庭中,父母如何陪伴才能将儿童的阅读引向深处呢?

(一)一起念念

古语云“舌根生智慧”。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可以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亲子阅读,既能使学生通过有表情、有韵味、有身段地讲述、朗诵传递情感,也氤氲着家的温馨气息。

1.读得专心。成人朗读时的专注与投入,对孩子来说,既是爱的表达,也是学习的榜样。有个孩子说他最喜欢和妈妈一起朗读散文,妈妈每一次朗读时,他都会闭上眼睛,跟随着妈妈柔和的声音走进作者描述的世界中。

2.读得有趣。将朗读“游戏化”,能使枯燥的朗读变得有声有色。如根据段落章节进行分工,一人一段接龙读;根据故事情境分角色读;石头剪刀布,谁赢谁来读;制作有声书,在自媒体或网络平台播放。

3.读得有味。朗读时,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孩子的朗读做点提示。有位妈妈和孩子一起朗读朱自清的《春》,读到“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句时,妈妈教他要读出层次感,用声音渐强的方法表现春天越来越近,以及人们越来越高兴的心情。这种朗读要求也是在帮助孩子理解作品,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二)表演看看

表演是理解的手段,同时也为孩子开发了二度创作的空间。表演法也是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儿童天生爱表演,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创想的世界里,在阅读时也很容易产生代入感。孩子喜欢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他们在兴致勃勃的戏剧表演中,诠释并塑造出一个全新的角色,可以增强自身的理解,丰富情感,提升表达,而表演情境里的自由发挥环节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创造力,表演法可谓一举多得。

有个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了《柠檬水大战——柠檬水变摇钱树》一书中“联合经营”的故事后,一家人根据故事里的情节表演了起来。学生认为,这段表演特别有趣,让她一下子就理解了买卖关系,明白了友好协作能带来最佳效果。

(三)说来听听

如何从“浅阅读”到“深阅读”,和孩子共同讨论是最直接、最实用的方法。“说来听听”是诚意的邀请,请孩子走进轻松平等的对话。这里没有尖锐的逼问,没有好坏对错的评判,可以随时随处,自由分享。在讨论分享中,父母该如何启发孩子呢?

首先是“问什么”,让孩子有话可说。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提供话题:作品内容回顾、角色分析评价、意旨的提炼、创作特色的发现、与自身的关联、写作的延伸等。

其次是“怎么问”,让孩子有话想说。家长可以进行开放多元的提问,让孩子说说文本中最喜欢(最不喜欢)的部分,哪里最有趣,哪里最贴近现实,哪里最神秘,哪里最值得玩味等。家长还可以采用多种诙谐风趣的形式,如孩子读完《彼得·潘》后,将书中的角色列出来,并把他们分到“彼得·潘勇士队”和“胡克水手海盗团”里去;读完《西游记》,替唐僧师徒中的某一人写一封现代版的求职信……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新生入学时都会举行一年级家长系列讲座。其中一场是关于“如何陪伴童年的阅读”的,有经验的老师会将适合的书目及亲子共读方法提供给家长学习参照。学校会鼓励各个家庭参与校园亲子读书会,在亲子读书会上实践共读方法并获得指导。

智能化的时代使得知识的获得变得轻而易举,当“阅读”变成“扫文”,“思考”变成“搜索”,个体的阅读习惯也会浅薄化。但同时,出版繁荣、政策开明的今天,我们又迎来了阅读的好时代。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通过家校合作,共同研究,共同成长,为学生争取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帮助家长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提升儿童阅读力的家校共同体建设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a/2020/02/2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猜你喜欢
书目家校亲子
家校距离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本刊邮购书目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