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瑾瑜 图/李晨
对三皇五帝的认定,在各种传说和典籍中,都有所不同。
神话传说中,“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又称泰皇);“五帝”是五方天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biāo)怒、中央黄帝含枢纽(shūniǔ)、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
历史记载中,三皇五帝是上古时期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他们率领人民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历史记载中的“三皇”
燧(suì)人氏:教会人们取火、吃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rú)毛饮血的生活,开创了华夏文明。
伏羲(xī)氏:教会人们结网渔猎、驯养野兽;创造了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时代;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伏羲氏被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神农氏:又称“炎帝”,尊号“神农”,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我们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这个“炎黄”就是“炎帝”和“黄帝”的简称。神农氏是中华民族之祖、农业之祖、医药之祖、商贸之祖、音乐之祖等,对中华文明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小贴士
伏羲造字和仓颉造字是在不同的时代,两者相差几千年。据传说分析,伏羲造字是中国文字的萌芽和起源;仓颉造字是中国文字形成和发展的开端。
历史记载中的“五帝”
黄帝:本姓“公孙”,改名“姬”(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号轩辕(xuānyuán)氏。据说,他发明轩冕(xuānmiǎn),故称“轩辕”。因为他推崇土地,而土地是黄色的,后人称其为“黄帝”。
黄帝以首先統一华夏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仓颉造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先祖。
传说黄帝是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相传尧、舜、禹(yǔ)、汤等均是他的后裔(yì)。
小贴士
此“黄”非彼“皇”。中国最早称“皇”的人,据史料记载是秦始皇嬴政。
颛顼(zhuānxū):据说是黄帝之孙。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创制于颛顼。《史记》记载颛顼统领的疆域极其广大,几乎相当于现在中国领土的版图。而我们如今经常以“九州大地”这个称谓代表中国,出处即在颛顼时代。
帝喾(kù):据说是黄帝的曾孙。他设立二十四节气,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帝喾的治国方略是:一要博爱;二要让民获利。传说,嫦娥是帝喾的女儿。
尧(yáo):据说是帝喾的儿子。他的主要贡献是开创禅让制、治理水患、制定历法(测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发明造酒、创造围棋、访纳贤能。民族大融合到尧时基本完成,这一时期,确定了中华民族“龙”图腾的形象。
舜(shùn):舜是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的,他的国号为“有虞”。因此,舜又称“虞帝”。传说中,舜与尧并称“圣王”。舜治理水患、凿山通泽、整顿吏治,使人民心悦诚服。舜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还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