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中自然教育与女性教育的意义

2023-06-12 13:13查苏琴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自然教育爱弥儿

查苏琴

内容摘要: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著《爱弥儿》中的自然教育观点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同时通过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述了女子教育。21世纪的今天自然教育与女性教育依然备受瞩目,本文通过结合作者及其时代背景,通读《爱弥儿》全文,探讨本文自然教育与女性教育所具备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自然教育 女性教育 时代意义

《理想国》、《爱弥儿》与《民主主义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学著作三大里程碑,由此可见《爱弥儿》在西方教育学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该书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因而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卢梭以孤儿爱弥儿为例,论述男子教育,并提出自然教育原则以及方法,同时以爱弥儿的妻子苏菲为例,论述了女子教育。全书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影响了后世千秋万代的教育理念;以如今的眼光看女子教育是饱受诟病的,可是对于当时备受压迫的妇女,卢梭为妇女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孩子无论男女都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教育家们一直在探寻一条理想的教育之路,而卢梭的《爱弥儿》似乎启发我们一条崭新的思考之路——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回归自然,回归人的本性,这为之后几个世纪的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变成了“速食品”,即使国家于2021年10月出台“双减”政策,多数家长仍信奉着并想尽一切办法实践着“超前教育”,一味抹杀了儿童的天性,一个个变成了“小大人”。由此可见,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是具备一定的现代意义。

一.卢梭的生活背景及其特殊经历

1.启蒙运动下的法国

16、17世纪随着荷兰和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相继成为世界霸主,而此時的法国还处于封建时代末期,资产阶级随着资本的积累,已经逐步成长,这也预示着新的风暴即将降临法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制度刻不容缓,经济的发展必定带来思想的革新,狄德罗、伏尔泰等人发动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改革运动——启蒙运动。

《爱弥儿》的创造者卢梭先生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前往巴黎谋生,机缘巧合下他先后与狄德罗以及狄尔泰相识,并参与狄德罗等人编写的《百科全书》的音乐部分。在他们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政治经济学并开始为启蒙运动发声。借着启蒙运动之风,卢梭希望《爱弥儿》能够表达出他对封建统治下的法国的不满,以及殷切希望每个法国公民都能够向爱弥儿那样成为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最终成为一个好公民(第177页)。

启蒙运动之前的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的女子都生活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阴影之下,她们饱受中世纪宗教文化的禁锢,女子接受教育是件奢侈的事情,更为甚者女子不允许拥有健全的人格,她们是奴隶和贱民的代名词,而启蒙运动后女子可以和男子一起攻占巴士底狱,甚至可以参与选举,此后妇女们开始慢慢地走上世界舞台。

2.女性“保护”下的教育家——卢梭

提及卢梭的经历,令人津津乐道的想必是他的风流韵事。前半生四处谋生他遇见了华伦夫人,后半生四处逃难他与黛莱丝相守。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他在制药方面小有所成,并开始接触乡村生活并触及哲学著作;在埃皮奈夫人的资助下,他退隐乡村将近两年,为《爱弥儿》的诞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与乡村生活经验,随后开始创作《爱弥儿》;与黛莱丝的5个儿女,他坚持把孩子送进育婴堂去体验自然主义教育。前半生华伦夫人是他的保护伞,甚至是“母亲”,卢梭养成奢靡的习惯,尽管后来他落魄不得以改变生活作风,但从文章中我们得知长大后的爱弥儿是个富商,这可能也与他的生活经历相关吧。

纵观卢梭的一生,女性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他的特殊经历,让卢梭对于女性有着不一样的见解,他的《新爱洛伊丝》出版后特别受到女性读者的追捧。正是因为与这些女性知己的频繁接触,卢梭提出与男子相似的教育却似乎不尽相同的女子教育。尽管以当代的眼光来看,他的女子教育是饱受诟病的,但对当时的欧洲甚至全世界的妇女而言,这无疑是希望的光芒,这可能也是卢梭对于那些曾帮助过他的女性最美好的回报。

二.自然主义教育

2018年1月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爱弥儿》(王媛译)开宗明义,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卢梭认为人必须要接受三种教育,即事物的教育、他人的教育、自然的教育,而顺应儿童天性的教育即为自然的教育(第9页)。人的前半生,准确应该是12岁之前,家庭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磨练孩子,让其无拘无束地长大。何为“自然教育”,在卢梭教育爱弥儿时我们可以探寻到,他把爱弥儿带到乡村,在其与大自然相处中,产生玩耍、学习的兴趣,并采用引导、提问、谈话等方式,促进爱弥儿智力、体力与品德的提升,最终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1.“消极教育”的优越性

卢梭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将人的成长分为四个时期,其中他认为“孩子出生后头几年的教育应该是消极的”(第70页)。根据他对爱弥儿的教育,后人将2-12岁称为“消极教育”时期。在这段时期,爱弥儿不需要接受任何的形式的学习,他只需要在大自然里尽情玩耍,多交几个朋友。笔者想把这段时间称为“无为教育”,即不需要外界事物过多干涉,自己通过玩乐等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儿童需要充分发展自身的感官系统即可。

“无为”并不是家长毫无作为,任由儿童发展,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有一定意识将儿童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如,孩子想走想跑想跳时,我们不要逼着他呆在某一个地方,而是任由孩子跑跳,但是卢梭提出:“我们也得注意,别让他做力所不能及、靠别人才能完成的事”(第50页),这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重点。当爱弥儿接到朋友的请柬时,可惜他并不识字,现有的条件让他无法在适当时间内获得请柬中准确的信息,这一定程度激发了他识字的欲望,卢梭为其提供了帮他获取知识的工具(第53页);当爱弥儿冬天想要在温暖的火炉旁运动,卢梭一边给他喝凉水,一边鼓励他到户外去,卢梭说:“我宁愿他偶尔生病,也不愿他每天都担心自己的健康”(第59页)。

在进行“无为教育”时,要注意时刻关注教育方法。无论是严格或放任,家长要给予适当自由,要注意“孩子不可能天生是非分明,懂得一个人之所以受种种约束的道理”(第66页),也许一味放任自流,按照天性驱动,哪怕造成了损失,没关系,因为“童年时浪费的时间,长大后会成倍地弥补回来”(第71页)。当爱弥儿对劳动产生兴趣,一方面要启发他对劳作的兴趣,亲自去体验,另外一方面谨记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家长要让孩子及时体会到劳动的快乐。面对谎言,中国式家长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撒谎的原因似乎是揍完孩子之后进行的心灵升华,而卢梭希望广大的家长并不是为了惩罚而去惩罚,责怪也许只是无用功,需要让他明白的撒谎会造成的后果才是真正的教育。

2.“消极教育”的局限性

纵然在“消极教育”下爱弥儿的童年很快乐,并且在“无意”中学习到知识,这样的教育的确是儿童的福音,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儿童在12岁之前不能前往学校,学习系统的知识,这似乎有点迟。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是第一个在《理想国》中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他要求3-6岁的儿童必须得到监护;而在卢梭逝世4年后,现代学前教育学的鼻祖福禄贝尔诞生,他通过创造“幼儿园”实践了学前教育思想,后通过多位教育家的努力,可以得知学前教育的最佳时期在3-6岁,而从7岁开始儿童需接受小学教育,通过系统化的教学,从而掌握基础性知识。虽然12岁的爱弥儿可能已经达到一位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他没有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学习,也没有真正与社会接触,这样的爱弥儿可能比不上同一年龄阶段、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儿童。

教育界一般把卢梭定位为“个人本位论”者,年龄阶段的划分以及爱弥儿的成长环境是有利的说服者。当时的法国处于政权更替、万象更新的时期,假如儿童依然固守一方天地,而不顾社会大局,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爱弥儿就算教育成功了,是不是也会慢慢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了呢?就如今的时代观点来看,刚出生的儿童已经与社会接触了,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这是当下信息社会所达成的共识。

3.自然教育的时代意义

卢梭所提及的“自然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中世纪以来备受“压迫”的儿童,充分地释放了儿童的天性,也培养了儿童对于世界的认知,这对目前中国式家长的教育无疑是雪中送炭。中国的孩子从出生开始似乎就被赋予了光宗耀祖的使命,无数的课外班成为了他们童年的归宿,长大后清华北大被迫成为了他们的奋斗的目标,进了清华北大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纷呈”,有些人开始反叛,有些人开始迷茫,而有些人进了除清华北大以外的学校,才开始学会长大,而有些人却被社会抛弃。

不可否认,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真正去实行自然教育是不太现实的,故考虑到诸多现实因素,我们可以依靠自然教育理论来努力改变家长们的思想,这才是自然教育真正的时代意义。如家长们可以在周末或者寒暑假和孩子一起合作完成一些手工,可以带孩子去乡下体验劳动的快乐,带孩子去了解农民伯伯的伟大,可以平心静气与孩子畅聊天文地理等等。同时也不要逼着孩子按照家长的人生规划行事,清华北大很好,但不一定适应所有的孩子,家长不能打着“一切未来孩子”的名义,强行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大概是自然教育在当今时代运用的真谛之一。

三.女子教育

从《爱弥儿》诞生伊始,女子教育的观点一直饱受争议,就当时的女性而言,无疑是女性的救赎。从卢梭笔下的苏菲可以得知,女性可以按照兴趣学习很多东西,尽管这些可学的是有限度的;卢梭为女性制定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女孩靠人品获得他人喜欢(第189页);同时卢梭笔下的女性是独立的,因为“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要学着自己做,尽量不要求助别人”(第256页)。这样教育出来的女性也许是知性、独立的,但却也只是一个男人的“附属品”,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不得不去改造这个落后于整个社会的女性群体!

1.女性的“人格”

卢梭认为“女性教育应该始于女性的权利”。从人类学角度剖析,女性终于在教育上与男性有了平等的权利,无疑受过教育的女性思想开阔、眼光长远,卢梭给予了女性受教育的权利,但却固定了女性可以学习的东西,他认为“女性虽然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但只能学习适合女性的东西”,随后他指出女性的男性的依赖不仅是因为欲望,还因她们的需要对男性有所依赖(第180页)。谈及女性的体格、兴趣、品格时,他希望女性应是健康活泼,学习一些对女性成长有帮助的,温顺乖巧的。那么到底女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卢梭认为“只有智慧才是女人真正的资本”(第189页),简单来说这里的“智慧”是指女性依靠自身魅力吸引男性,從而驾驭男性。

回顾卢梭的女性教育似乎都必不可少提及“男性”,究其根源,女性接受教育,成为又内涵、智慧的女人,更多是为了男性,甚至可以大胆而言——一个好女人的幸福建立在找到一个合适的男人的基础之上。从某种程度而言,女性的确在身心上摆脱了传统的压迫,但却再一次丧失自己的人格。毫无疑问,卢梭为女性建立一个成长的模板,也就是说,女性从生下来就被安排了命运——接受教育,结婚服务家庭。这样的女性在现今的社会几乎是被多数的女性所唾弃的,甚至有一些女性在某些领域是胜过男性的,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桎梏,时代造英雄,时代也推动着女性地位的增长。从古至今,没人可以否定女性在整个人类发展中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于女性的未来,极大可能还是要依靠女性自己去创造。

2.女性的未来

的确,从现代的观点出发看女性教育,我们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抨击这个伟大的教育家,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当时的女性甚至是整个世界的女性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崛起的机会,成为一个有修养、有知识的女性,抓住这个契机,至于后事如何发展,这可不是卢梭或者任何一个教育家可控的。人是环境动物,他们会利用环境得到自己一直想要的。受过教育的女性更是如此,她们独立知性,甚至可能学会了不依附男性而独自生活的技能,慢慢地她们会模仿男性崛起的路线,一步一步地像男性一样接受高等教育,像男性一样走向政坛,像男性一样在科技领域一骑绝尘。

熟悉历史都知道,中国女性第一次走进大学课堂,是在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时任著名蔡元培先生担任北大校长。但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国的女性在法国大革命的时期已经可以和男性一起攻进巴士底狱,为国家的新生而战,而英国的女性已经可以担任国家元首了。这是当时的中国女性无法想象的,虽然一代女皇武则天登临帝位,但仍然是男权社会的维护者;纵然是孝庄皇太后也必须“躲”在深宫里,坐在幕帘后,指点江山。而以伊丽莎白一世、维多利亚女王为代表的英国女王却已经带着她们的国家走向并逐步称霸全球,傲视群雄,一步一步地实行殖民大计。

为什么?为什么在很长很长的时期内,中西方的女性地位以及未来发展的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我们缺少像让-雅克·卢梭这样的教育家吧!

参考文献

[1]让-雅克·卢梭著,王媛译:《爱弥儿》,中国妇女出版社,2018年版.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自然教育爱弥儿
再论爱弥儿是谁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从《爱弥儿》中探寻卢梭的自然主义爱情观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喧闹深处有寂静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卢梭的“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