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洞口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模式探析

2023-06-11 18:24郭晓亮何玉广刘静张晓明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5期
关键词:武宁县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郭晓亮 何玉广 刘静 张晓明

[关键词] 洞口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模式;效益分析;武宁县

[摘 要] 武宁县洞口小流域属江西省幕阜山大岭山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2019年其综合治理项目作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立项。洞口小流域工程建设模式为:在生态自然修复区,实施封育治理;在综合治理区,实施补植经济林、村庄美化工程及坡面小型蓄排水工程;在河(沟)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实施护岸工程等。工程投产后产生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每年可保土0.88万t、蓄水30.75万m3,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97.15万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农业高产、稳产,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提高了群众收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 S15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0-0941(2023)05-0020-03

为做好区域内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高饮用水水质,保证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武宁县依据《江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江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制定了《武宁县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重点实施封育修复、植被建设、水库植物缓冲带建设及经济林地面源污染治理等工程,以海拔500 m以上区域轻中度水土流失的疏林地为主,构建较完整的生态屏障。据此,武宁县综合评比了洞口小流域社会经济状况、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的紧迫程度,2019年將其作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立项。

1 概 况

洞口小流域属长江流域、江西省幕阜山大岭山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位于武宁县石渡乡,涉及洞口村、官田村、新丰村等3个行政村,总面积51.83 km2。流域内地势起伏不大,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丘陵盆地地形,地带性土壤以红壤为主,部分为水稻土。该小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年均降水量1 488.3 mm。流域内以林地为主,面积4 039.64 hm2,占总面积的77.94%。治理前林草植被覆盖率为79.08%,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状植被主要有低丘针叶林、丘陵灌木林、针阔混交林、竹阔混交林、竹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灌草丛等,其中纯林、疏幼林比

[基金项目] 生产建设项目水文数据筛选新技术(20212614C03);一种基于模糊综合层次分析的弃渣场安全快速评价新技术(20220266C03)

例较大。洞口小流域以水力侵蚀为主,治理前部分山体植被覆盖率较低,坡面裸露,林下土壤松散,易产生水土流失;河道两岸长期受流水冲刷和掏蚀,河槽下切和河床淤积严重,影响行洪安全。为保证林分的经济效益,大规模使用除草剂,降低了林下植被的覆盖度,导致坡面裸露,既产生面源污染,又产生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另外,林地内缺少蓄排水工程,未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2 治理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统筹规划、综合防治,强化管理、注重效益,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等原则,将洞口小流域划分为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与河(沟)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分区分策,多措并举,进行综合治理。

2.1 生态自然修复区

生态自然修复区以封育治理为主,治理面积为980.96 hm2,主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在流域入口公路旁设置流域标牌1块。标牌正面书写流域名称、建设时间等,背面书写项目概况。牌身采用24 cm砖砌、M7.5砂浆抹面、花岗岩板贴面;底座采用M10水泥砂浆砖砌结构。标牌建成后,要防止乱涂乱画。②在道路入口处、坡脚下及道路边设置封育标牌13块。标牌正面书写封育告示、封育面积、禁止事项,并配有封育治理范围图。③封育管护。管护人员负责区内的日常管护工作,制止人为破坏流域标牌、封育标牌等,要严防人畜进入管护区,对重大人畜破坏事件要及时上报。对管护人员工作考核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因管护不到位造成区内设施、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及牲畜践踏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罚款、扣发工资直至取消管护资格。实行管护回访制度,加强对封育区的监管和监测,并定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④加强封育治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2 综合治理区

(1)补植经济林。在轻中度水土流失的疏林地,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和林地治理经验,选择常绿且经济效益好的油茶、杨梅苗木进行补植。 郭晓亮等:武宁县洞口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模式探析苗木须发育良好,根系完整,基径粗壮,顶芽饱满,无病虫,无机械损伤。采用穴状整地,直接挖坑栽植,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采用高度0.4 m以上油茶苗木,平均补植密度为1 263株/hm2;地径3 cm以上杨梅苗木,平均补植密度为101株/hm2。苗木栽植后应保证1 a内成活率高于95%,可在每年梅雨季节,除草去杂,并将杂草翻入土中,使之腐烂,增加肥力。经济林补植面积3.96 hm2,其中补植油茶5 000株、杨梅400株。

(2)修建坡面小型蓄排水工程。主要由排水沟、沉沙池和蓄水池组成,占地面积3.96 hm2。其中,排水沟主要布设在油茶种植基地的坡面上,长1 517 m,汇集坡面径流排入蓄水池中,减少地表径流对坡面的冲刷;修建蓄水池1座,布设在上方有一定集水面积且附近缺乏蓄水设施的坡面种植区,通过截排水设施收集地表富余径流,主要是为保证初期的种植用水及后期养护管理的浇灌用水;修建沉沙池8座,布设在蓄水池进水口的上游附近或排水沟出口处,一般根据当地地形和工程条件确定,以降低流速的方式使径流携带的泥沙沉降,减少入河泥沙。坡面小型蓄排水工程既可拦蓄部分坡面径流,减少水力冲刷,起到保土作用,又可蓄存一部分水供干旱时使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3)村庄美化工程,主要包括农村污水处理、铺设透水砖步道、植被建设等工程。①农村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涉及农户45户,安装布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套,配有全自动电器控制系统和设备故障报警系统,处理污水能力100 m3/d,达到污水排放一级A标准;配套布设污水管网1 174 m,收集排放的污水,实现农村雨污分流。②在靠近格宾石笼护岸的位置铺设透水砖步道,长1 025 m、宽1.5 m。当透水砖步道有挖填边坡时,采用1∶2放坡。③植被建设。为提高村庄的休闲文化功能,按适地适树、耐寒耐旱原则,在村庄周边和河道两侧植树种草进行绿化,面积3.05 hm2。其中,乔木选择柳树、红玉兰和桂花,灌木选择紫薇和梅球,草皮选择马尼拉草皮。

2.3 河(沟)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

根据现场查勘及实际需要,确定在西口水支流修建护岸,长1 142 m,采用格宾石笼结构(见图1)。在现状岸坡坡顶后退1 m处开挖基础,布设格宾石笼防护坝,防护坝外坡按坡比1∶1覆土,同时种草护坡。石笼网箱和网垫采用三绞六边形钢丝网,其中网箱尺寸为1 m×1 m×0.5 m,网箱网目为100 mm×120 mm。

3 效益分析

3.1 生态效益

(1)蓄水保土效益。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定额依据《武宁县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中采用的定额,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经计算,洞口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年保土0.88万t、蓄水30.75万m3,见表1。

(2)生态效益。洞口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85 km2,土壤侵蚀强度逐步实现从中度向轻度转变,土壤侵蚀模数由560 t/(hm2·a)降低至容许值500 t/(hm2·a)以下;进一步提高了林草覆盖率,区域内荒山荒坡基本得到治理,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项目区位于河流上游,各项措施实施后,改善了流域水环境,减少了入河泥沙量和污染物数量,提高了河道水体水质。

3.2 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其中直接经济效益包括:①综合治理后项目区林木增加的枝条和木材蓄积量,按年均1.5 m3/hm2、均价600元/m3计算,封育治理、补植经济林、村庄美化每年可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88.92万元;②项目区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5%、速效氮75 mg/kg、速效磷(以P2O5计)8 mg/kg、速效钾(以K2O计)70 mg/kg,综合治理后每年减少土壤侵蚀0.88万t,则可减少土壤养分流失量为有机质132 t、速效氮0.66 t、速效磷0.07 t、速效钾0.62 t,按洞口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报批时的市场价格核算,即碳酸氢铵(按含氮17.5%计)800元/t、钙镁磷肥(按含磷15%计)750元/t、氯化钾(按含钾45%计)2 800元/t、有机质300元/t,每年保持土壤养分效益为4.19万元;③综合治理后每年蓄水30.75万m3,按农业用水成本0.10元/m3计,则每年涵养水源效益为3.08万元。综上所述,工程投产后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6.19万元。间接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增加的各类产品就地加工增值和各项措施节约的土地、劳力等折算的经济效益,按直接经济效益的1%计算,则项目区每年可产生间接经济效益0.96万元。因此,工程投产后,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97.15万元。

3.3 社会效益

通过综合治理,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维护了土地资源的完整性,提高了环境容量,缓解了人口与用地矛盾;有效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农业高产、稳产;增加了农村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民众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实施后,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增强了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了地表径流的汇集,降低了洪涝、干旱、不良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减轻了自然灾害危害。

[作者简介] 郭晓亮(1982—),男,河南林州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生態建设及规划设计工作。

[收稿日期] 2022-09-15

(责任编辑 张绪兰)

猜你喜欢
武宁县治理模式效益分析
县域实施精准扶贫现状与对策研究
武宁县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与启示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农村水利私人承包治理模式研究
市场经济体制下住宅小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浅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治理模式
武宁县土壤养分现状、评价及施肥建议
武宁县蜂业协会举办蜜蜂应用技术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