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规划布局与特色建设分析

2023-06-11 18:24唐占奎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5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

[关键词] 园区规划;特色专项;保护性工程;恢复性工程;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

[摘 要] 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是广东省首个国家石漠公园。根据园区优势与特点、规划思路与布局,总结了园区以水资源保护和景观资源保护为主的保护性工程,以裸露山体增绿项目、鹿头山宣教展示廊道植被恢复与景观化改造工程、油茶林水源涵养工程、生境廊道提升建设工程为主的恢复性工程,以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科普宣教中心、科普宣教长廊、瑶山岩溶地区特色及珍稀物种植物园为主的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以及科研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0-0941(2023)05-0028-04

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是广东省首个国家石漠公园,是广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具体行动,也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园区位于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三排镇与大坪镇交界区域,主体位于三排镇境内,北起小江坪山脚,南至699乡道,西起涡水河西岸,东至大埂绿道及山溪林场、伯公洞、老油洞、假坪洞、大坪洞一线山脚,规划面积1 457.9 hm2,地理坐标为112°14′35″~112°17′15″E、24°36′57″~24°41′16″N,是南岭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和北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园区内为典型的峰丛洼地地貌和岩溶地区,经过20多a的石漠化治理,已成为集岩溶生态保护保育、生态观光游览、自然教育、森林康养休闲、体育运动参与、地方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生态示范园,与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共同构筑了连南县生态安全屏障。在连南县规划建设国家石漠公园,实施特色专项建设,有利于丰富广东省石漠化综合治理内容与内涵,为国家石漠公园可持续和特色发展提供样本。

1 园区优势与特色

园区内和周边数百座石山背朝东北、面朝西南,组成群山向油岭盘古王山俯首的壮观画面,故得名“万山朝王”。园区地处南岭南麓,群峰矗立,植被丰茂,因朝暮的光影变化、四时的季节变换及晴雨的转换而生出无限的美景,朝有薄雾初开,暮有夕阳衔山,春有花叶葳蕤,夏有秀木繁荫,秋来银杏叶黄,冬看油茶花果同枝,还有南岗千年排瑶古寨和展现瑶家人生活本色的三排瑶族风情村等人文景观。园区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瑶族风情,如瑶族舞剧《瑶山那抹红》、瑶山篝火晚会、瑶族耍歌堂文化节、盘王节、民间工艺蜡染、挑花、刺绣等,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

园区位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的过渡地带,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41科375属586种,其中蕨类植物19科30属43种,裸子植物5科6属8种,被子植物117科339属535种。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良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5纲27目70科181种,其中黑鸢、凤头鹰、松雀鹰、红隼、白鹇、褐翅鸦鹃、领角鸮、斑头鸺鹠、黄喉貂和大壁虎等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园区位于典型的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慢,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区域内漫山石头裸露、地表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世代居住于此的瑶族群众深受其苦。1999年广东省实施生态公益林政策之后,连南县将该区域划定为生态公益林区,封山育林加强生态管护,禁止砍柴、放牧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同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统筹开展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等,聚力推进石漠化区域生态修复,经过20多a的治理,区域内200多hm2石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恢复了群峰矗立、植被丰茂的面貌,也积累了丰富的石漠化治理经验。

2 规划思路与布局

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引,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以区域独特地形地貌、良好生态环境与丰富物种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区域多年来的石漠化治理经验,以保障岩溶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积极完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通过对公园内各种石漠化治理成果的挖掘整理,展示保护与发展、治石与治贫的辩证关系,结合岩溶峰林峰丛观光游览、森林康养休闲、体育运动参与和地方文化体验等方式,科学分区与合理布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打造一个景观资源突出、生态系统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文氛围浓郁的国家石漠公园,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岩溶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与示范。

根据区域功能定位、资源特色、保护对象与交通游路设置等实际,将园区总体布局概括为“一底、一带、两廊、四片”:“一底”是指对石漠公园内的生态公益林进行全面保护,形成内部绿色保护基底;“一带”指位于涡水河及其东南侧山地的涡水河山地河流体验小区,以旅游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两廊”指鹿头山宣教展示廊道及由三州洞管理服务中心、三州洞农林体验小区组成的廊道;“四片”指福利院山地森林康养体验小区、银杏林石漠化治理宣教展示小区、西山种质资源收集利用宣教展示小区与河坑农事体验小区。

3 特色专项建设

根据总体布局,立足园区可持续发展,从保护性工程、恢复性工程、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科研等方面开展专项建设。

3.1 保护性工程

园区内保护性工程的建设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区内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使其免遭破坏和污染,维护区域岩溶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唐占奎: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规划布局与特色建设分析保护珍稀野生物种遗传多样性,探索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国石漠公园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树立样板。

园区实行管理局—管理站二级保护管理模式,公园保护管理局建在公园主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广场,下设鹿头山、西山、假坪洞共3个保护管理站,并建设有国家石漠公园信息管理系统,以实现石漠公园综合信息的电子化、集成化和动态化管理。

3.1.1 水资源保护

对园区内受损的、具有修复价值的小微湿地生态系统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恢复和优化其在雨洪管理、污水净化、生境营造、微气候调节等方面的生态功能,以有机串联各类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廊道范围内重要的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节点。具体来说:在水域区,以水生植物为主构建水生植被分布区,选择金鱼藻、芡实、莲、欧菱、荇菜、黑藻、苦草、水鳖、眼子菜、菖蒲、菰等植物,实现净化水质、为鱼类提供食物、增加观赏性、创造经济效益等目标;在滩涂区,以湿生草本植物为主构建滩涂草丛植被分布区,植物选择水芹、三白草、羊蹄、地锦苗、水田碎米荠、金荞麦、圆叶节节菜、泽泻、野慈姑、荸荠、野芋、灯芯草、水毛花、李氏禾、扁穗牛鞭草、芦苇等,实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的目标;在自然山体过渡区,以湿生木本植物为主构建湿地乔木群落分布区,植物选择水杉、池杉、樟、垂柳、腺柳、旱柳、川三蕊柳、枫杨、桑、榔榆、朴树、构等,恢复湿地与陆地自然过渡区域的植被,实现保持水土、增加鸟类栖息地和停歇点的目标。

3.1.2 景观资源保护

根据景观资源的类别及观赏、科学价值等,分类确定保护方式,制定保护措施:对于石林景观,原则上不进行植被恢复,重点景观严禁游客随意触摸,坚决禁止在景观上涂鸦,必要的地方可设置护栏;在不影响乔灌木生长的前提下,清理周边杂草,保证景观的观赏性;加强园区周边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严禁随意堆放与丢弃垃圾,严禁随意砍伐树木、烧山等破坏环境的行为,避免大型工厂布局在公园周边;对现有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修缮,在重点保护景区处设立护栏、宣教牌;充分发掘和展示历史文化资源和故事,让游客对历史产生敬畏之情,从而自觉地开展保护行动。

3.2 恢复性工程

恢复性工程建设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最大程度维持生态平衡,恢复生态系统完整的结构和完备的功能,提高其自我维持能力。

3.2.1 裸露山体增绿项目

为构建耐旱耐贫瘠、生态效益高、抗逆性强的植被群落,恢复石漠化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根据连南县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经验,根据土地石漠化程度的不同,对于裸露山体分别采取轻度瘠薄型、中度瘠薄型和重度瘠薄型3种造林绿化模式。其中:在轻度石漠化区采取轻度瘠薄型造林绿化模式,植物推荐柏木、鹅掌楸、黄心夜合、闽楠、利川润楠、川黔紫薇、任豆、榉树、黄檀、青冈、细叶青冈、赤皮青冈、麻栎、栓皮栎、小花木荷、兴山榆、杭州榆、黄连木、华中樱桃、钟花樱桃、猴欢喜、仿栗、光皮梾木、青钱柳、油茶、杨梅等;在中度石漠化区采取中度瘠薄型造林绿化模式,植物推荐利川润楠、仿栗、大叶土蜜树、华中樱桃、钟花樱桃、大叶桂樱、尖叶桂樱、石楠、贵州石楠、青冈、钩锥、红翅槭、伞花木、任豆、女贞、光皮梾木、榉树、梧桐、蜡梅、野漆、黄栌等;在重度石漠化区采取重度瘠薄型造林绿化模式,植物推荐翅荚香槐、化香树、黄梨木、尖叶栎、光皮梾木、青檀、梧桐等乔木和兴安胡枝子、笐子梢、火棘、马桑、金银忍冬、蜡梅、蓪梗花、崖花子、黄栌等灌木。采取上述分区修复措施的目标:一是种植耐干旱、耐瘠薄、深根系的乔灌植物,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营造混交林,尽快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和防治水土流失;二是在可视范围内种植具有观花、观果、观叶、观树形等价值的树种,建成景观林;三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轻度石漠化区域适当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果木林,增加当地林农经济收入。

3.2.2 鹿头山宣教展示廊道植被恢复与景观化改造工程

鹿头山宣教展示廊道植被恢复与景观化改造工程以绿道及主要景观节点为依托,对绿道两侧迹地进行清理,对灌草丛植被景观进行提质改造,选择地带性、观赏性强的乔灌木树种,以及耐阴的兰科草本植物、乔灌草配置的生态景观林带,形成不同季相植被景观,改善植被盖度和景观丰富度,形成林间花谷、花架走廊的景观效果。

3.2.3 油茶林水源涵养工程

公园内现有的油茶林大部分呈荒芜状态,不能发挥经济价值与景观效果。根据油茶林生长状况及造林时间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对生长狀况较差的老油茶林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老林复垦法、萌芽更新法、以新代老法或幼苗移栽法进行林分更新。

3.2.4 生境廊道提升建设工程

在相对独立、破碎化的生境斑块之间科学营造生境廊道,构建纵横成网、连续完整、景观优美、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栖息环境及扩散通道,减少珍稀兽类扩散基因交流的阻隔效应。以生态廊道周边邻近区域为重点,将生长缺乏活力、林木生长停滞、林相较差的低质低效林,按照近自然改造理念,实施封育改造、补植改造和更替改造,调整树种结构,促进林分生长,完善林相景观。具体来说:①封育改造。主要是在郁闭度0.4以下、有目标树种天然更新幼树幼苗的林分或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母树分布、通过封育可望达到改造目的的低效林分实施,主要为生态地位重要、立地条件差的退化次生林。主要技术措施是加强管护,实施全面封禁,辅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采取松土、除草、割灌等措施,创造有利条件保证种子和幼树生长,并对一些萌发能力强的更新苗木实施平茬复壮。②补植改造。主要是在郁闭度0.4以下处于中、幼龄阶段的低效林分实施,主要为景观效果差的残次林、劣质林。补植方法是根据林地目的树种林木分布现状,实施均匀补植、群团状补植、林冠下补植等。补植树种选择能与现有树种互利、相容生长,且具备从林下到主林层生长的基本耐阴能力的乡土树种,每个小班须补植3种及以上树种,以常绿树种为主。要求补植后密度达到林分合理密度的85%以上。补植苗木要求常绿阔叶树采用高0.6 m以上容器大苗,落叶阔叶树采用高1.0 m以上富根大苗,并采用生根粉、修枝等措施,加强抚育管护,促进林分生长。③更替改造。主要是在因未适地适树、种源不适或有有害生物危害而造成的低效林分,以及组成单一、结构不良、林相残败、防护功能低下、无培育前途的近、成、过熟人工林实施。改造方法是将改造小班内所有林木以带状逐步伐完,每间隔20 m开20 m宽度的水平皆伐带,一次作业面积不得大于2 hm2,通过2 a以上的时间逐步实现更替;严格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的原则,及时实施更新造林;营造多树种混交林,以防护和改善森林景观功能为主,并加强抚育管理。

上述治理模式补植更替树种有闽楠、刨花润楠、樟、沉水樟、青冈、赤皮青冈、苦槠、甜槠、钩栗、红锥、大叶桂樱、红豆树、木荚红豆、木荷等常绿树种,以及麻栎、白栎、栓皮栎、黄檀、南酸枣、鹅掌楸、香椿、毛红椿、银杏、山樱花、川黔紫薇、榔榆、榉树、朴树、君迁子、栾树等落叶(彩叶)树种。

3.2.5 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

对1 075.1 hm2公益林继续实行管护,对景观效果较差的实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树种主要选择石生、喜钙、耐旱的乡土树种。制定乡规民约,落实管护措施、经费、责任,防止人畜进入和破坏管护区。

3.3 科普宣教

园区内科普教育设施的建设目标是介绍园区自然风光、岩溶地貌特点、生物资源、生态系统功能、石漠化治理成效等,使人们充分了解和认识园区的建设对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参与到体验项目中。

3.3.1 科普宣教中心(含游客服务中心)

科普宣教中心与游客服务中心合建,采取瑶族建筑风格,设有岩溶科普展示厅、石漠化科普展示厅、万山朝王石漠公园地质演变展示厅、生态人文展示厅等,配套空中立体成像、沉浸式虚拟漫游体验、仿真模拟系统及声光电结合展示设施,将科普宣教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游客眼前。

3.3.2 科普宣教长廊

科普宣教长廊沿绿道两侧布设,采用经防腐防湿处理的木质结构展板,主要介绍岩溶知识、石漠化防治及园区建设成效等,是石漠化防治的重要科普宣教基地与广大中小学生野外科普实习场所。

3.3.3 石漠化治理示范园

结合现有银杏林治理,石漠化治理示范园在同一坡面上分别设置岩溶土地农作小区、银杏林种植分年小区及岩溶土地上的油茶、葡萄、金银花、核桃、柏木治理小区;设置标准径流场,进行近自然小尺度水土流失模拟试验,为游客直观展示不同治理措施及治理年限条件下岩溶土地的水土流失量变化等;还出售园区生产的银杏叶茶、金银花茶、葡萄、核桃、茶油等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

3.3.4 瑶山岩溶地区特色及珍稀物种植物园

以展示连南县岩溶地区发现的各种特色植物为主,如各种具有食疗价值的野菜、南药、连南大叶茶、兰花、红豆杉等特色或珍稀物种,建成了瑶山岩溶地区特色及珍稀物种植物园。对植物挂牌或二维码介绍,同时开发野菜宴,销售方便食品、瑶药等,并设置一些如凉粉制作、瑶族药浴、野菜加工等参与性项目。

3.4 生态旅游

3.4.1 保护和生态旅游相结合

园区以资源保护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利用清远市旅游大环境和区域内独特的景观资源,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农林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将园区规划成集资源保护、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国内一流的“亲近自然、回归田园、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的生态旅游基地。

3.4.2 生态旅游总体布局结构

依托岩溶地质地貌景观,建立以岩溶森林生态系统为核心的保护体系,充分挖掘、利用园区内及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将公园建设成为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岩溶景观独特、地域文化浓郁,集生态观光、避暑度假、户外拓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石漠公园,以及集观光休闲、森林康养、运动养生、沉浸式体验为一体的岩溶地貌景观与生态旅游目的地。

3.5 科研建设

园区管理部门注重加强科研,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科研单位,目前主要的科研方向有:针对园区现有20世纪90年代在石漠化土地上栽植的银杏林的可持续开发,设立银杏林治理石漠化的可持续性研究专项;针对发展区域经济,加强非遗食品宴、瑶族家宴、客家家宴等特色餐饮品牌的岩溶地区特色物产利用研究及餐饮品牌开发研究;还有恢复工程中油茶林水源涵养工程研究,确定园区内不同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下的油茶林更新及配套经营措施的岩溶区油茶林水源涵养林更新建设。

4 结 语

万山朝王国家石漠公园是连南县委县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典型成果,现已被评为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针对当地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在园区内及周边地区采取的以封山管护、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林分改良等林草措施,耕作、轮作、禁牧等农业技术措施和坡改梯、客土改良、小型水利等工程措施为主的治理模式,以利用经济反哺生态的形式开展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為广东省乃至全国岩溶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与示范。未来当地政府规划进一步加强对园区的建设、管理和保护,把园区建设成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林下产业与生态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集岩溶生态保护保育、生态旅游观光、森林康养休闲、自然科普教育、体育运动参与、地方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漠公园,并进一步将其全面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科普宣教基地标杆、全国石漠化治理成果展示样板、国家旅游示范4A景区打卡点。

[作者简介] 唐占奎(1989—),男,辽宁凌源人,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硕士,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农林规划设计、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及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3-15

(责任编辑 李杨杨)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
世界七大生态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推广生态旅游管理模式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睡进风景里 不损坏土地 一顶帐篷写就生态旅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