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介绍了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及主要举措,探讨了武宁县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与启示。指出,坚定方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产业转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制度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实保障,改善民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经验与启示;武宁县
一、武宁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武宁县位于赣西北,国土面积3507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个工业园、1个街道办,总人口39万。
近年来,在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下,在江西省“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的引领下,武宁县紧紧围绕“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全面推进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努力建设秀美富裕幸福的山水武宁。将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生态建设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立足生态抓发展,围绕发展优生态,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和谐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
当前,武宁的生态品牌越打越响,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人民日报、江西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密集报道了武宁的生态文明建设,武宁正乘势而上,加速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绿色发展的样板。经过历届县委班子的不断努力,以及全县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与合作。武宁县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十佳宜居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江西省生态宜居县城、江西省十佳绿色生态县、江西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二、武宁县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举措
1、全面改革保护好生态
一是实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从2004年至2007年,实施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县共发放使用权林权证7.9万本,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荣获全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称号。改革后林农更加珍惜自家的山林资源,保护的积极性更高。二是实施国有林场改革。2011年至2014年,又完成了国有林场改革,对原有林业工人2089人进行了分流安置,其中179名“伐木工”变成“护林员”。三是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在湖区,全面取缔网箱养殖,清理库湾养殖,实行清水养鱼。在城区,依托污水处理厂全面实施雨污分流,严控各类生活污染。在园区,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产业,严禁上马各类污染项目。在农村,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推广清洁能源,全面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控制农药化肥使用。
2、严抓重管治理好生态
重点深入开展“九项治理”:一是开展砂石采运销专项治理,严禁无证开采。二是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专项治理,按照“禁伐二十年,呵护原生态”的要求,全面实行林木禁伐,严厉打击偷盗古树名木和原生木材的违法行为。三是开展城市污水管网专项治理,实施雨污分流。四是开展河湖流域水资源专项治理,禁止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和湖区,严禁损毁河湖堤岸。五是开展农业养殖污染专项治理,通过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做好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工作。六是開展矿山污染专项治理,对全县矿山开采和加工进行全面清理和监管。七是开展湖区渔业秩序专项治理,实行春季禁渔,严禁电鱼、炸鱼,限制钓鱼。八是开展黄标车淘汰、车辆停放专项治理。九是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治理。
3、提质增效建设好生态
一是建设生态景区。近年来,武宁县投入5亿多元实施了朝阳湖、沙田河“一湖一河”综合治理工程,建成了朝阳湖公园、沙田河湿地公园和八音公园,实现了新老城区水系相连,滨水城市风光特色鲜明,建成了以县城为核心的西海湾4A级景区。二是建设生态城镇。武宁县把湖光山色作为建设“中国最美小城”的基础,聘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对县城进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照山、水、城、景融为一体的要求,建成了八音楼、西海明珠、西海燕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县城水电设施全面建成“双回路”,新区天然气入户工程全覆盖。三是建设秀美乡村。大力推进农村园林化,把农村作为大花园、大观园来建。村庄、道路、荒山绿化全覆盖。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在农村得到普遍推广,农村垃圾由专人清运并实行无害化处理。目前,全县19个乡镇中国家级生态乡镇总数已达到16个,今年可望实现全覆盖。
4、发展升级利用好生态
一是依托生态强工业。大力发展绿色光电、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生态新型工业,打造中国“光电高地”、“医药基地”;狠抓好项目、大项目的招商,凡有污染的项目一个都不要。二是依托生态活农业。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不断带动农民投身猕猴桃、山核桃、葡萄、杨梅、吊瓜油茶、蜜蜂、蘑菇、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并不断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三是依托生态促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游,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武宁建设成“国际旅游度假休闲养生区”,成为中国中部乃至全国热点旅游目的地。四是依托生态惠民生。出台优惠政策将深山区的农民搬迁到园区、集镇和中心村居住,安置地点全部建成花园式小区,水、电、路、学校、医院、超市等设施配套一次性到位。
三、武宁县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与启示
1、坚定方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前提
成功的改革探索,必须要以正确的战略方向引领全局,以高瞻远瞩的姿态审时度势。[1]近些年来,武宁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在于坚定绿色发展方向,咬住目标不放松,义无反顾向前冲,始终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致力绿色崛起”作为县域发展的战略核心。历届武宁县委县政府没有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空洞的口号创新上,而是沿用历届领导班子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改弦更张,不另起炉灶,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所以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
2、保护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武宁在发展中,坚持守住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的底线,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通过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山上山下、城区乡村、园区湖区全方位立体性进行生态保护,精心呵护一片不可复制的青山绿水,避免“资源优势陷阱”,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探索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同频共振、相辅相成的“双赢之路”。
3、产业转型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
新常态下,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最终形成一个低碳化、绿色化、循环型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产业转型能够减少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保证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从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2]武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转型协调共进,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着力培育绿色光电、生物医药、矿业经济、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楼宇和总部经济这“六大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得益彰,生产、生活、生态的相互融合。
4、制度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实保障
将制度建设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武宁推进生態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规划部署环节,通过制定《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等纲领性制度,统筹引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执行落实环节,通过起草一系列的实施细则、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指导;监督指导环节,通过相应的制度建设,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各相关工作的督导主体、督导内容和督导方式等,为发现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契机;考核问责环节,通过制定和完善绿色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广大领导干部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真正创造出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政绩”。
5、改善民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最终目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武宁始终将促进改善民生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力点,着力推进矿山污染专项治理、湖区渔业秩序专项治理、森林资源保护专项治理等,持续增加城乡居民绿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全力打造绿色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 唐洲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正确方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11.
[2] 李洁芳.以产业转型促生态文明建设[J].政策瞭望,2010.8.
【作者简介】
陶国根(1982-)男,江西南昌人,硕士,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政策与事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