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2023-06-11 07:46:34王智芝
文教资料 2023年3期
关键词:主题大学英语模式

王智芝

摘 要:大学英语是高校通识课程中开设周期长、学分多、涉及学生面广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然而,在目前的思政实践中发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课堂实施缺乏系统性,不能形成全过程育人,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没有形成育人合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不统一,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有待提升。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课程思政实施的育人效果。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主题的通用思政教学模式,并结合真实教学案例分析如何解决课程思政在微观实施操作层面上的问题,使课程思政的实施不受教材版本以及选材内容的限制,最大程度上避免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足的影响,全力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和水平。

關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主题 模式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其中再次强调“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为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大学英语是高校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直接接触西方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工具。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担负着将语言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融为一体,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中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师从课程思政的意义、内涵、可行性、原则、路径等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广泛讨论,在宏观层面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但在微观课堂实施中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思政的课堂实施缺乏系统性

大学英语读写教材的每个单元通常都是由课文和习题组成。课文内容紧扣单元主题,由编者精心挑选,但习题的设计主要是练习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知识点,其内容与课文或单元主题并不一定具有内在关联性或一致性,有时甚至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有些教材中的翻译练习既不是训练某项特定的翻译技巧,也不是内容与单元思政主题相关,仅仅是迎合四级考试题型而增加的翻译段落。所以大学英语读写课的思政实践往往局限于课文主题讨论或部分语篇内容的分析上,思政育人并没有贯穿语言教学的全过程。这是传统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不是换教材就能简单解决的。因为教材的编写和更换周期相对较长,且频繁更换教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如何利用现有教材,充分挖掘其思政元素,并使育人内容贯穿语言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全过程是所有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思考并在实践中解决的问题。除了教材方面的原因,教师是课程思政缺乏系统性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没有育人元素系统化的教材为本,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使教学活动形成以育人目标为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思政能力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近几年,在大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如何在现有教材不变的情况下,系统性地使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迅速解决的问题。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历史文化素养、思政元素与语言知识相结合的能力都会影响课堂教学中思政的实施以及效果。

(二)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没有形成育人合力

传统语言教材更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技能应用,思政内容不凸显。大学英语教师一方面深入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另一方面针对相应的知识点补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方面的内容。但是,无论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挖掘的思政元素还是补充的课外思政材料,在实践中容易出现“贴标签”和“两张皮”现象。这种刻意思政既不能实现育人目标,也容易让学生反感。众所周知,课程思政不是在语言学习上简单地做加法或减法,也不是将思政元素随意、生硬地植入语言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应该与语言知识点、技能训练、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才能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

(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不统一

外语课程思政的总原则是隐性教育原则,育德于无形,寓教于无声。[4]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与人的思维、行为紧密相关。因此,语言教学具有先天的思政育人优势。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巧妙地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语言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之中,融入语言输入和输出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自然的语言学习与应用中接受价值观的再塑造。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把握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度,容易将思政内容过度凸显化,把语言课上成了思政课。其育人效果不仅大打折扣,而且可能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因此,课程思政实践中要去掉“人为设计”的干预痕迹,利用语言的先天优势,于润物无声中实现育人全过程。

(四)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执行者和主力军,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在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有了极大提升。大多数教师从过去的“被动思政”转变为积极主动探索育人育才的有机融合,但也出现了思政育人能力不足的新困局。这种不足导致价值塑造不能深入融入语言知识传授和技能应用之中,从而出现“贴标签”“两张皮”的现象,或者教师不能紧跟时代形势和社会热点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因此,首先,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思想觉悟,自觉将党的方针、政策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只有教师自己融通中外,才能引导学生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坚定“四个自信”,最终培养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时代新人。

二、基于主题的思政教学模式设计

无论是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还是受思政能力的影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都可以从语言技能以及教育技术两个层面开展基于主题的思政教学实践,如图1所示。

大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通常以主题为统领,分成若干篇课文,每篇课文后配备了相应的习题。这些单元主题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道德观等紧密相关。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可以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技能方面展开。

(1)听。在课文学习前,教师通常会设计教学活动作为导入环节引入本单元要学习的主题。教师可以选择既紧密贴合单元主题又富含思政元素的音视频材料作为导入素材。

(2)說。基于音视频材料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设计基于音视频且围绕主题的问题讨论环节,或者直接以围绕主题的问题讨论作为导入环节。除了导入部分,文本分析的每个部分都可以开展包含思政元素的话题讨论。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说”的环节是思政融入语言教学最成功的环节。

(3)读。在课文文本分析过程中,教师可深入挖掘语篇中各个部分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但由于传统教材中的课文更多反映西方文化和科技内容,因此文本分析时可加入相应的中国元素进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自信。

(4)写。大学英语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包含了一种写作技巧的学习。教师如何让学生在掌握本单元写作技巧的同时又实现育人目标呢?这就体现在写作话题的设计上。写作的话题既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紧扣主题设计,也可以由主题讨论或课文分析时的某个问题改成写作话题。经过这种设计的话题既可练习本单元的写作技巧,也可以让学生将本单元的思政主题和思政元素以文字形式再次表述出来,真正做到思政入脑入心。思政在写作中的复现也训练了学生阐述中国立场、表达中国声音的能力。

(5)译。大学英语教材中常见的翻译练习包括句子翻译和段落翻译两种形式。句子翻译既有单词讲解时的例句翻译,也有课后的句子翻译练习。例句翻译时,教师可以从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政治文献、权威报刊等材料中选取与主题相关的句子作为例句进行翻译。这既实现了语言学习目标,也在无形中实现了育人目标,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用英文讲解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课后习题中句子翻译的原文既可以从课文中选择思政元素突出的句子,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课文思政主题和文章内容自编的句子。段落翻译练习可以是对全文内容进行提炼后的汉译英或英译汉双向翻译,或者是从中文名篇中选取的跟思政主题保持一致的选段。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基于主题的教学活动以及选择基于主题的思政素材,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育人。基于主题的思政模式不受教材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实施。该模式也同样适用于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可因班而异,灵活安排思政内容的线上线下分布比例以及完成形式。

三、基于主题的思政教学案例分析

目前,各个学校并没有使用同一套大学英语教材。各套教材的内容虽不一样,但都涉及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因此,本部分的案例分析没有选择最新出版的思政教材,而是以传统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二单元的课文“The Humanities: Out of Date?”(人文学科:过时了吗?)为例,分析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这篇课文主要讨论了当前社会存在的一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以往学习人文学科转向应用学科或者是一些“硬技能”,以便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那么,人文学科是否过时了呢?作者通过分析人文学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讨论了学习人文学科的必要性。抛弃人文学科,这不仅是专业选择的趋势,也是目前大学生对公共课、选修课中文科类课程的态度。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文学科的价值是本课要实现的育人目标。

首先,导入部分仍以常见的问题讨论引入课文主题。How do you think of your current major? If you were given a second chance to choose your major, will you choose to study the humanities? Why?(你觉得你现在的专业怎样?如果给你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你会选择学习人文学科吗?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普遍都是不会选择人文学科类的专业,因为专业选择面窄、就业前景不好、经济效益不明显。接下来,通过一段听力练习,教师慢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文学科的价值。听力材料的作者在高中通过学习历史、外语等文科课程对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掌握了很强的写作和沟通技能。由此教师可以反问学生是否也具备了这些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发现当问及学生这些问题时,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开始在反思自己对待人文学科的态度了。导入结束后,在课文的第一部分,教师可结合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情况分析目前的趋势,让文本学习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感而思。在课文学习的第二、三部分,通过文本分析,学生知道人文学科能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我们熟悉表达情感的语言以及进行创造的过程。因此,人文学科也能为人们的职业选择提供更广阔的机会,并且帮助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课文本身就是思政素材,所以对课文的解读过程就是育人过程。这个过程不需要教师刻意补充思政材料,因为课文内容反映的就是学生的真实心理。这种情感的共鸣,会让学生主动陷入沉思,反思自己对人文学科的认知。

从听、说、读三个方面围绕主题融入思政元素相对比较容易,也比较常见。如何在写作技巧的训练中融入基于主题的思政元素呢?本单元的写作技巧是Focus on an advantage / disadvantage essay(聚焦利弊型文章)。课后写作练习话题是 Advantages of taking liberal arts courses(学习文科课程的好处)。教师布置任务时可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观点来写,这样在训练写作技能时复现了文中的思政金句。学生在构思文章框架、重新组织语言表述时也实现了思政元素的入脑入心。如果课后写作话题不与主题相关,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自编写作话题,再结合本单元写作技巧展开练习。

翻译部分的思政既包括单词学习时思政例句的翻译,也可以对文中富含思政元素的句子进行翻译。如:

例1 Studying the humanities improves our ability to read and write.(学习人文学科会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例2 Studying the humanities makes us familiar with the language of emotion and the creative process.(学习人文学科会让我们熟悉表达情感的语言及进行创造的过程)

例3 The humanities help to create well-rounded human beings with insigh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sion, hopes and dreams common to all humanity.(人文学科帮助造就全面发展的人,这些人具有洞察力,并理解全人类共有的激情、希望和理想) [5]

汉译英原文也可以从跟主题相关的权威刊物中选取,再次凸显主题、思政元素以及语言技能的结合。例如:发展人文学科,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中国的社会科学要跟上,人文学科也要加快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关于人文学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同样不能只看短期效益,而要有长远眼光,看到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用”[6]。

四、结语

基于主题的思政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往练习题只注重技能训练的做法,兼顾了语言形式、内容和价值引领,而且通过主题将价值塑造融入听、说、读、写、译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但是,提升育人实效是一个精益求精且永无止境的过程。因此,基于主题的思政教学模式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适时调整,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新内涵、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3]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9):2-7.

[4] 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5):15-29.

[5] 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32-33.

[6] 王宁.人文学科有“大用” [N].人民日报,2018-12-24.

基金項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大学英语A(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RKSZY2118)。

猜你喜欢
主题大学英语模式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56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12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9:59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7:17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0:03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