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柏略
摘 要: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面临着线上用户社会交往的虚拟化倾向、西方话语霸权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种种不适应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要想塑造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话语权,就必须首先树立其在广大受众当中的主体话语权威。通过推进话语内容朝着生活化的方向转型,同时以科学的途径进行传播等,可以有效地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众群体中的话语权,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现实挑战 提升路径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因素
就当前互联网时代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特点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权的大小,主要受到三方面要素的影响:第一,主体话语在受众当中的说服力;第二,客体活动的接受度;第三,话语内容对于广大受众的感染力。
(一)主体话语说服力
话语说服力是确保教育过程的井然有序与教育成果的一大重要前提。所谓的话语主体,指的是遵循现阶段网络思想教育方面的相关规定,就有关的话语加以筛选、整合和处置的专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具体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话语说服力,主要指的是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科技时代,教育者的话语是否能让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并内化为行动的能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的群体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年龄特征,但网络上面对的是隐蔽群体,工作难度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有平台少,而且关注的人群主要以高校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主,覆盖范围小。要想真正地强化其权威性,首先需要保证教育施受两方在话语上的公平性,让受教育者有足够的话语空间。于特定的场合中有分配与协调话语权,由此避免受教育者的话语空间被挤占的状况。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间性,应当规避两个极端的情形:其一为教育者霸权,其二为受教育者霸权。第一种情形造成的后果是思想政治教育不理想、教育形式不够充分和话语体系缺乏灵活性等。第二种情形带来的直接影响为思想政治话语的正常秩序得不到保障。
(二)客体活动接受度
在评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客体活动的接受度是一个核心的参考要素。想要增强话语客体的领悟能力与认同水平,应恪守客体在线上接受教育的一般性条件。线上教育的独特模式导致教育对象在面临以及处理各类信息时的方法有了很大变化,其中诸如信息的筛选、交互、认知和行为方法等。愈发众多的民众面对信息的时候由以往的被动“接收者”转而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以及“生产者”。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首先要把握思想教育工作对象。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获得思想话语信息的契机越来越均等,同时自主性愈发凸显。工作对象由过去的消极被动接受状态,变成了基于自身需要与喜好,筛选整理思想话语内容,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色彩。工作对象已由传统媒体的“受众”转化为信息“用户”,“用”体现了参与主体性;而“户”彰显了对象的差异性。网络技术及融媒体已经突破了曾经固有的诸多限制性客观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思想信息自主权。身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消费者避免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掌控,能够跟很多媒体内容互联互通,较为自由地决定信息以何种方式展现,一方面,能够选择旧有媒体的“沉默接受”与“被传播”;另一方面,亦能够决定表述与订阅的方式,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既扮演着信息生产者的角色又扮演着信息发布者的角色。
(三)话语内容的感染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力量来源除了上述提及的教育者的权威引导和受教育的能动反映,另一个重要来源便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感染力。一旦实现最为良好的话语功能成效,势必会强化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线上受众当中的实际效果,这一工作的影响力以及影响范畴都会进一步提升和扩大,社会基础也会更为稳固,这是权力得到强化的先决条件。[1]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技术载体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面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面临的主要矛盾逐渐从以往“用户不断提升的技术需求和网络技术创新滞后这一局面之间的矛盾”朝着“用户持续提升的高质量内容需求和网络宣传内容不足间的矛盾”转变。该矛盾的持续加剧,又促使网络思想教育在思想内容品质上有了不断的改善。话语在内容上可能对广大受众群体所施加的感染力,则会影响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所以,要想打造强大的话语权,就不得不重视话语内容的质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感染力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为真实性,话语内容的可靠程度和真实水平作为一大重要因素,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取得实际成效的一大先决条件,如此,客体方能认可话语信息,真实性即说话语内容与社会价值理性相符,兼具合理性与客观性;其二为时效性,即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应当与时俱进,饱含时代色彩,彰显时代特色;其三为协调性,话语内容具体涵盖政治、激励、宣传、灌输以及说服话语等各类要素,所有内容要素间互相协调,此为话语内容系统实现最大化成效的一大必要条件。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现实挑战
进入新时代,我国网络思想政治环境可谓极为繁杂,包括线上用户社会交往的虚拟化倾向、西方话语霸权的影响以及傳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新时代下的种种不适应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存在,导致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大受影响,其在形成主导、凝心聚力、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等方面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考验。
(一)虚拟交往影响话语权威
网络社会虚拟交往摆脱了现实制约,话语表达也突破了社会显性的道德规约。在网络空间,人们很难用现实世界的道德规则去规范与引领网络虚拟世界的话语行为,难以形成情感共鸣与思想共识。例如,一些突发舆情往往是对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话语权威的重大冲击,在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上受到制约。
网络信息影响人的辨别能力。网络作为交往的工具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但网络主体却有是非之别。当信息技术成为人的主导时,人所发挥的作用就会被削弱。人们仅仅只是在浩瀚的网络中搜集信息,并没有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虚拟化的交往形式使人容易沉浸其中。此外,人们的价值观念会发生偏移,虚拟、匿名的方式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消极影响。新兴思想与传统思想的交织,让人们很难分清是非对错。人们对网络越接受、越依赖,所产生的思想问题就会越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受到的影响就越大。
(二)西方话语霸权挤压话语空间
网络交往的平等性打破了原有的自上而下的话语体系。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地域和熟人话语,给人们带来新的话语空间,让话语能够延伸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但网络让个人拥有话语能力的同时也让官方话语效力衰弱。政治性话语被个人陈述性话语所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影响力减弱。网络话语全球化加剧了东方与西方话语生存竞争。网络的开放性、同步性让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网络让各国资源互享,并且让每个国家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声,在全球话语的影响下,国家又面临着弱化自身本土性特征的挑战,国际影响力是国家按照本国利益和民族特色而构建的话语体系,因民族特性在话语体系中不占据主导地位,很有可能丧失在全球的话语权。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水土不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网络社会作用不明显,导致话语本身功能和权威逐渐降低。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水土不服通常涵盖三块内容:其一,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论在主题还是在具体的内容上,都很难在线上吸引大众的关注;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没有办法直接有效地实现既定的成效,也即是说,话语权威因为话语内容的不适应造成其权威性缺失;其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话语预设指向性不明显,还有互联网环境给大众思想带来的消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彼此之间的沟通难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话语沟通不畅或无效,导致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受教育者客体拒绝与抵制教育行为,从而造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衰弱。
现代化是互联网时代下任何教育主体都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大众的思想以及习惯的构成和其所生活的时代和物质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进入现代化的时间较早,一直妄图向发展中的国家的人民输入文化和培植价值观,归根结底即为了图谋将其思想以及价值观念强加到发展中国家人民的脑海中。现代化的关键目标在于“人性的解放”以及“生产力的解放”,因此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实现突破和创新,必须扎根于当下的时代而展开,由此来追随现代化的进步。话语体系抑或是话语内容应当根据实际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现状,不仅关注“个体人”的培育,同样要关注“社会人”的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创新应当及时地吸收人类在现代化进步中的优良营养,把它们提炼并转化成思想政治话语方面的内容,以此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新时代下有效地调整与创新。
三、新时代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践路径
历史与现实都反复证明,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有效提升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加快现代化的步伐。然而要想塑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的话语权,必须打造高质量的主体话语权威、创新话语内容使之生活化以及运用科学的传播方式等一系列实践,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塑造主体话语权威
要想发挥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话语主体本身的导向功能,势必要看到政治话语的地位和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紧紧遵循政治风向。[2]紧扣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源和初心,亦即把握线上空间意识形态教育的先机,这也是为何要遵循政治性原则。从教育者的教育来看,必须努力去塑造富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权威网络话语,提炼出语义精准、指向明确的权威思想话语,加强与受教育者的交流,逐步提升网络话语的转换与解释,选择大型权威的网络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人民的美好心声,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高地”,坚决抵制错误认识与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折射的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并且也是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偏移的内核,是领导现阶段国家社会发展的精神旗帜。伴随国家步入信息化时代,想要打造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就应当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筛选和梳理话语,采用简洁明了的话语,将关键内容以及话语进行精准定位,通过简洁、高效、权威的词语来塑造高效的政治舆论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3]所以,要积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遵循在这一思想体系下持续发展的各类积极的社会观念,打造出高效的凝聚效果以及整合效果,有利于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地位。
(二)话语内容生活化
话语内容应遵循生活化原则,只有讨论的话语主题是大众的、生活的、具有普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才能够真正被掌握。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即使是在虚拟世界,人仍然是现实的存在。因此,在建构话语主题的时候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用贴近生活的话语内容和话语表现形式去引领话语客体,关注人的现实需要和内在体验。
话题内容关注现实生活,选择生活中话语客体经常接触的内容,并将生活化内容进一步加工成为话语主题,但生活中的内容选择一定要是积极、明朗的话语主题,切忌为拉近与话语客体之间的距离而选择低级、庸俗的话题。话语内容要贴近现实生活,要放弃空泛的模糊话语,充分挖掘容易被网民理解的话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教条的知识传递,而是人文的、丰富的和实践的。话语表达生活化,即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的時候,能够采取部分网民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内容来阐述。不过,在挑选话语内容的时候,应当秉持科学与适量的标准,杜绝一味地选用网络流行话语而忘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特有的原则和功能。为了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在广大受众当中的话语权威,就一定要保持较高的自反性,应当按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性的标准,杜绝一味地想要更加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而采取网络内容或者是话语非常的‘青年化。[4]
(三)科学的话语传播方式
科学的传播方式是针对每个具体的话语客体打造符合主体身份特征的话语传播方式,促使话语客体迅速靠近并且理解话语信息,通过这一手段来保证线上思想教育的实施效果。线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受众当中的有序流转,是依据特定话语在思想内容上的具体特征以及成效的差异性而展开,并选择和其匹配的科学的传播方式来实施话语传播。根据话语客体的差异性,所采取的话语内容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其一,有利于尊重话语客体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兴趣;其二,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功效也有较大的益处。话语传播途径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容科学性的一大延伸。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通常都必须扎根于真理的基石之上,并随着时代的转变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其话语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和现实阐释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求话语内容的科学性,也定然要求话语传播方式科学。要想实现抽象、枯燥的理论被话语客体乐于接受,就必须选择科学适当的传播方式。
总的来说,科学的传播方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将某些典型人物、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显得具体而生动。二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理论的东西只有深入生活才能被话语客体所接受。三是要化严肃为活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般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话语客体眼中显得严肃而不可亲近。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利用新媒体的新兴形式进行传播,把抽象的话语内容通过活泼的话语形式传递给话语客体。
参考文献:
[1] 李超民,李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50-61,125.
[2] 侯勇,孙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4):21-25,51.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06.
[4] 孙丽芳.论有效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重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26-2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