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艺睿 王晗睿
摘 要:本文从传媒类艺考专业主要考查内容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论述,得出传媒类艺考专业学习与高中语文学习其实有很多重合的地方,因此针对传媒专业的学生的语文教学可以适当地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认为特长生就是文化课成绩差的错误观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媒类特长生 艺术类专业考试 高考 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满足不同特质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传媒类艺考掀起热潮,而传媒类艺考与其他艺考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学习内容的重点还是在文史哲部分,因此传媒类特长生的语文教学更应行之有效,在现有条件下平衡有限课时和复杂繁多的知识。
一、高中传媒类专业艺考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特殊性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以及自媒体的兴起,传媒类艺考掀起热潮。2021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落实‘五育并举,提高招生门槛,大力推进省级统考范围以打破部分高校盲目扩大艺术类招生,开设高学费、低水平艺术专业的不良现象,逐步提高艺考生文化课成绩及要求,打破‘学习不好才去学专业的错误观念,培养我们国家文化艺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2]。
(一)传媒类艺考生的专业学习与语文学习的联系
传媒类艺考专业包括播音主持专业、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服装表演专业,其中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和播音主持专业对于文学素养要求最高。以播音主持专业为例,河北省播音主持专业的校级联考总成绩中,即兴评述科目占80分。即兴评述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能力、总结论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有观点、有条理地论述某件時事热点或社会事件,这与语文教学目标不谋而合。2021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逐步提高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不断提高对传媒专业艺考生的要求,改变当下社会中出现的传媒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因此对于传媒专业的艺考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专业,另一方面文化课学习更是任重道远,二者皆不可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普通高中提供了发展方向,通过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艺考带来的高考优惠政策考进自己理想大学。传媒类艺考主要是以文学素养为基底和依托,专业素养为辅助。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大量的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才能应对主持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作为一名合格的戏剧影视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必备的影视基础知识,丰富的文艺知识储备不仅有利于剧本创作,更有利于导演创意策划。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小说、戏剧、散文、古代文言诗词、现代诗词、新闻等各种文学体裁的赏析与写作,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观念,与传媒专业对于学生的要求不谋而合。
(二)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语文”学科凝结了千年来优秀文人才子的优秀作品,是一门凝聚着中国汉字语言文化的学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独特的功能”。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汉字作为中国语言文化的载体,学生们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在丰富的语言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语言的建构能力,通过具体的语言情境学会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领略中华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化和语言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而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领略与感受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美、欣赏美并且学会鉴别美恶,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不断发展辩证思维。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通过语文学习,更多地了解、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历史、文学艺术,增强文化自信。汉字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而且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是一种人文历史情怀,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语言都不能媲美或者替代的。
二、探究高中传媒类艺考生语文教学策略
(一)利用专业学习和语文学习的共性相互促进
以L市第二中学为例,每周六会组织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天的专业课,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集训学习,保证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学习文化课,尽可能避免因学习专业课而耽误大量文化课学习或者产生学习专业课就可以不学习文化课的错误观念。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传媒专业知识与语文知识相联系,灵活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将传媒专业知识与语文教学内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自觉组织、整理、归纳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可以有多种材料帮助提取记忆。
传媒类专业的学生相对而言比较活泼,形象思维也更加跳脱,但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共性问题,例如,对于语文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错误地认为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因此,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改正对语文学习的错误观念,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串联一些传媒专业相关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3]比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专项的写作练习,对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文章的时代意义进行剖析。传媒艺考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别里科夫的形象创作另一个“别里科夫”的故事,这不仅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了解,还要对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具有深刻理解,如此便可以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将语文学习和传媒专业学习联系起来,既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能巩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要将学生置于广阔的语言实践场中,引导他们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和反复的练习,体会、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发展言语智能,建构语言系统,形成语言自主能力。”[4]通过将语文学习与专业学习适当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时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从而起到更好的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法国伟大的教育家卢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发现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应该树立新型教育观。教师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连接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并且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笔者发现,很多特长生并不是不爱学习语文,或者说并不是没有学习意识,只是在长期的被动学习过程中没有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是机械地接收知识,长期的无意义学习导致他们逐渐丧失归纳总结能力。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相对简单,忽略语文学习内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学科上。因此教师要打破固有的传统观念,甚至说很多传媒专业的艺考生在经过艺考培训、艺考洗礼之后会更加有学习的意愿。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學过程中强化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充满参与感,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
传媒类特长生的艺考对于文学素养的要求明显要高于其他艺考专业,因此语文教师在对传媒类特长生授课时应尽可能地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艺考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高考语文知识,而且要了解传媒类艺考对于文学素养的要求。例如,河北省播音主持专业的艺考生在校级联考时占分比重最大的是即兴评述。即兴评述要求学生首先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准确分辨所给评述的题目是一道什么样的题,其次要具有相关的逻辑能力,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并且结合相关例证分析评述题目。例证用来佐证评述观点,这与语文议论文写作具有很大的关联。再例如,戏剧与影视学类的艺考生在艺考中会考查影视评述,因此学生会进行大量的影视评述练习。影视评述写作与语文议论文写作要求不谋而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将相关知识连接起来,正确看待普通文化课学习与艺考专业学习的关系。
当下普通高中学校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教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在教学方法方面更要与时俱进,在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适当使用具有反差或者较为强烈的感官冲击,通过调动形象思维和直观感受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结语
高中传媒类特长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艺考专业的特殊性,随着促进高中生多样化发展的进一步落实,更多的语文教师以及相关的研究人员应当投入对于传媒类特长生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中,结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定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及作为未来的传媒人士应有的思辨能力,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J].中国高等教育,2010(C3):4-17.
[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 [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2(1):34-3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3.
[4] 袁国超.深度建构: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的价值追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3):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