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琼
【摘 要】数学是小学的重要科目,它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能够获得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同时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思考。问题是学习的核心,好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步步深入解决问题,养成有序思考的好习惯。本文通过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如何结合数学课堂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思考的展开。
【关键词】有序思考;小学数学;有效应用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随意,缺乏逻辑性,思考问题较浅,依旧停留在问题的表面,缺少对问题深入探究的意识。因此,面对小学生,数学老师如果想要尽快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就要借助问题,以引领学生基于问题展开思考,并在问题探究中更好地掌握有序思考的策略。有序思考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有序地解决问题,既保证不遗漏,也保证不重复的思考。通过有序的思考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丰富深刻的思考体验,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现状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锻炼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需求,因此更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在这一时期,教师如果能够巧妙结合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就可以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形成基本的思维意识。然而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数学教师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上,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缺少培养意识,使得即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然而无法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这是无效思考的过程,长期以来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少,他们难以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就会受到抑制。另外,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对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同时忽略了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的重要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然而,不少数学课堂却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在课堂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过度依赖教师,这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这不仅会阻碍高效数学课堂的开展,而且还会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面对目前数学教学问题,应该寻找积极高效的教学途径,促进学生有序开展思考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有序思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一)有序提取数学信息,丰富学生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纷繁复杂的多种信息,这些信息里面也含有数学知识,但是生活中的信息并不能和数学思维培养直接对等。教师要抓住有序思考的特点,巧妙提取生活信息,以情境探究的方式为切入点,精心设计探究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开展思考过程,按照学习目标提取有效信息,助力学生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探究的质量,获得能力提升。
例如,在学生学习《找规律》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经常会遇到以下常见的数学问题:用36个边长为1d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你认为可以拼成多少种长方形?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考虑多种情况,解题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激起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教师以生活为背景,巧设情况,以引领学生展开探究。学习情境如下:小熊搬了新家,小熊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装修新家,在装修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大家现在一起帮小熊解决吧!这时教师为学生出示题目。在装修过程中涉及到铺地板砖的环节,目前有36块正方形地板砖,那么让学生帮助小熊解决这36块地板砖有多少种铺地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为每一组学生分发一套正方形工具,看哪个小组计算的情况更全面一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踊跃解决问题,积极地拼接图形,每到拼成一种就先记录下来。学生在拼接过程中会发现,36个正方形有多种拼接方法,小熊在装修过程中看来看去会变得越来越乱,那么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让小熊快速找到所有答案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表格的方式找答案。于是每个小组开始画表,最上面一行可以用作長方形的长,第二行可以作为长方形的宽,最下面一行便是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长”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找清楚一共有多少种情况。另外,学生解决这道题的前提是要明确长方形的面积为36平方分米。从上面的练习中能够看出,学生从刚开始的无头绪到后来学会按照顺序排列,这种方式能够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有序数学思考的方法。另外,教师通过课堂渗透,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方法的策略,以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有序思考的思维能力,最终提升综合能力。
(二)拓展数学课外素材,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数学教材是针对小学生的培养要求,以一种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涵盖了小学生所必备的数学基本内容,凝练了数学学习中的结晶部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过程,教师应该合理地分析教材知识,依据教学目标充实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拓展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有序思考去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涉及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如果将这句话直接呈现给学生,可能不易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在做题中也只能比着葫芦画瓢,缺乏深刻的理解,难以理清“0”在正负数学习中的真正含义,学习内容过于抽象化。为了促进学生将正数、负数和零按照逻辑顺序串接在一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关于温度计的情境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比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准备一个温度计,让学生在标温度的温度计上表示出零下2℃和零上3℃。如何获取温度计上的度数,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一些基本知识,明确标注的参照物,依照什么参考零上还是零下温度呢?学生会想到0℃,进而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考方式继续询问:0℃在温度计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理解0℃的意义吗?通过之前标数,学生已经明白了,0℃是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从这就可以看出“0”的含义。结合这一含义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零的含义进行总结: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将正负数分成两个部分。通过探究性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并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三)动态展示數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数学情境,如果理解不当,容易使学生曲解情境的含义。特别是小学教材中动画较多,会有几幅相连的情境图,往往这些情境图并不只是并列的关系,还有按照顺序层层递进的连接。然而学生很多时候受到固有的思想影响,会以并列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出现误解,导致错误地解决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数学价值,教师可以将静态的数学内容动态化,以生动的形象展示在课堂上,让知识变成易于观察的动态画面,从而提升学生问题探究的兴趣,助力学生培养思辨能力,以此实现数学知识经验的积累,提升有序思考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乘、除有关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分享动画图片,图片一共有两个,如果将其并列着看的话,学生难以理解,因为第一个图片上没有文字信息描述,第二个图片上有小朋友的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分两步出示,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理解动画问题。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第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小朋友在玩什么,通过图片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片发现在小河里有很多船,每条船上可以坐四个人,三年级一班春游时刚好租了六条船。教师再为学生出示第二幅图,孩子们想一起坐碰碰车,每辆碰碰车上可以坐三个人,现在大家帮他们思考,需要租多少辆车呢?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思考过程中有学生发现划船的人和碰碰车的人应该是一样的数量,依照这一思想,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有了基本的思路以后,教师逐渐引导学生分步骤列公式,然后进行综合算式的运算,最终得出:4×6÷3=8(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直接观看这两幅图,很容易造成思维方式混乱,同时更容易被第二幅图的问题吸引,忽略了第一幅图的重要性。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将两幅图动态分步骤分析,让学生知道如果想要解决最终问题,就要先考虑第一幅图呈现的问题,通过第一幅图求出班级总人数,再结合第二幅图得到最终答案。结合这一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有序地思考和理解,为提高学生数学解决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灵活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有序感知知识
数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就知道数学的影子无处不在。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师要巧妙整合生活问题,设计有趣的问题,以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并在问题解决中掌握有序思考的方法。
例如,在学生学习《认识图形》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巧设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首先,教师让学生认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然后对搜集的图形进行特征观察,以不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再鼓励学生用纸板独立设计一个喜欢的图形。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学习讨论活动,让学生分析不同图形的特征所在,比如先让学生分析长方形,然后结合长方形的知识学习长方体。在学生分析长方形和长方体时,教师可以从长方形为基点开始提问:请大家观察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进而分析长方体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等。在探究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图形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总结出相关知识点,并巧妙引导学生运用有序思考的方法进行探究,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构建知识。借助由点到面的问题导入形式,既能够帮助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还可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强化学生有序感知数学知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序的思考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实现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探究,又要引导学生运用有序思考的方法,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有效提取数学信息、拓展课外学习素材、为学生展示动态学习情境、灵活设计数学问题等引领学生掌握有序思考的方法,以实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施文艺.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有序思考——谈有序思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有效运用[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2019:2.
[2]关彩琴.创设问题情境下研究有序思考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中的有效运用[J].魅力中国,2020(51):306-306.
[3]耿全.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魅力中国,2015(35):80-80.
[4]徐小玉.培养小学生有序思考的方法——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为例[J].新智慧,20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