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区防雷减灾防御问题研究

2023-06-10 20:55赵兰芳毕英王涛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信息传播

赵兰芳 毕英 王涛

摘要 根据甘南藏族自治州雷电气候特征和本地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就本州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现状做出总结,并归纳了农牧区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结合工作经验,分别从明确防雷管理职责,落实防雷规划,推进防雷装置的安装和管理,完善农牧区雷电监测网,加强防雷宣传科普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完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区防雷减灾;气象科普;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4–0188-03

雷暴发生时瞬间释放的电压较高、电流较大、瞬时性强,危害巨大,常有人因躲避不及而导致人身财产受损的情形出现。研究本地的雷暴活动特征、加强雷电监测预警、制定完善的防雷减灾对策是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我国每年因雷击导致伤亡的数量高达3 000余人,财产损失几十亿元。甘肃省近10年间发生的雷击灾害有几十例,导致数人死亡,造成损失多达600万元。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部地区,境内分布山谷、河流、湖泊、草地等地貌,地形多样,区域性气候特征显著。我国西北地区属于雷暴活动频发区,年均雷暴日数在40 d以上,同时是甘肃省雷暴中心。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藏族自治州之一,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住区防雷工作相对落后,该州雷击人员伤亡事故主要出现在农村牧区,占伤亡总人数的82.4%。雷电灾害已成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继暴雨洪涝、大风冰雹的第三种主要气象灾害,尤其是农牧区的防雷形势依然严峻,农牧民的防雷意识亟待增强。

1 甘南藏族自治州雷电气候特征

1.1 空间分布特征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海拔越高,则雷暴日数越多,自州西南部的玛曲县、碌曲县至州东北部一带为雷暴多发地区。其中,玛曲县由于海拔较高因此也是甘肃省最大的雷暴中心,年均雷暴日数高达63.2 d;合作市次之,年均雷暴日数为59.8 d;再次为碌曲县,年均雷暴日数为52.3 d。州东南部的迭部、舟曲由于海拔低雷暴日数较少,迭部年均雷暴日数为40.1 d,舟曲年均雷暴日数为30.2 d。

1.2 时间变化特征

近40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年均雷暴日数呈下降趋势,玛曲县雷暴日数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为7.2 d/10年。该州雷暴平均初日在3月下旬左右,终日在10月中旬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雷暴天气多出现在春、夏、秋季,夏季为雷暴集中出现时节,平均雷暴日数33.6 d,占全年雷暴总次数的56.6%,春季、秋季雷暴次数分别为12.1 d和8.3 d,分别占全年次数的29.1%、14.2%。从雷暴活动的月份变化来看,月际变化呈现显著的单峰型,7月为雷暴活动集中出现时段,7月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总次数的1/5左右,5—8月雷暴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85%,3、4、10月雷暴次数占全年雷暴总次数的14.3%。

甘南高原超过90%的闪电活动出现在5—8月,甘南高原闪电活动季节变化的单峰型分布和空气加热过程与湿度的年周期有关[1]。在气温较高的时节,地表温度增加,湿度增加,空气对流活动有充足的热动力。5—8月,每个月均有一个雷暴较为集中暴发的时段,自5月上旬开始,甘南藏族自治州雷暴次数逐渐增加,5月下旬—6月上旬会出现一个多雷暴时段,6月中旬开始雷暴日数下降,6月下旬—7月中上旬又是一年之中雷暴频发时段,此间雷暴日数可占全年总雷暴日数的7.2%。8月的雷暴高发时段一般在8月下旬,自9月开始雷暴日数减少。

甘南藏族自治州雷暴多在午后出现,在12:00~20:00出现频率最高,此期间出现的雷暴次数占全天总次数的93.2%,在12:00以后雷暴次数显著增加,14:00~15:00为雷暴出现峰值阶段,占全天总次数的1/3。

2 防雷减灾的重要性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国家认定的生态主体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还是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全州大部分地区为牧区或农牧兼营地区,广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如城市高,同时又是雷电灾害多发区域,所以这些农牧区的防雷减灾工作难度较大[2]。

基于此,气象部门应根据本地雷暴气候的演变趋势和灾害特征,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管理办法,巩固农牧区雷电防御工作,以合理的经济投入获得最佳的防御效果,減轻雷电灾害造成的负面影响。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是本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全州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气象部门应该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重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安全生产和加强气象灾害方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本级政府和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部署要求,依法切实履行防雷安全监管职责,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3 甘南藏族自治州防雷减灾工作现状

一是州气象部门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安全责任目标管理,层层落实防雷安全责任制,全面加强防雷减灾安全管理,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承担防雷安全主体责任,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健全防雷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防雷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委托符合要求资质的机构定期实施安全检测,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3]。

二是切实做好雷电天气预测预报工作。本州各级气象部门已初步建立完善的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以及雷击森林火灾预报。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电天气的预报警报水平。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等,迅速、及时地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

三是制定并实施防雷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建立和完善了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增强了应急处置能力。遭受雷电灾害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上报工作,禁止隐瞒不报。雷电灾害发生后,有关地区和单位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时间内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技术指导到位、物资资金到位、救援人员到位,确保妥善高效地处理灾情。

四是州气象部门依法对防雷减灾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认真执行防雷设备设施定期检测制度。防雷重点单位主动申报防雷装置的定期安全检测,针对产品质量不合格、安装不规范的,及时予以整改。建设部门积极协助气象主管部门开展防雷工程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并将其纳入建设工程管理范畴。未经气象主管部门防雷设计审核许可的工程,一律不得开工;未经气象主管部门防雷竣工验收的工程,一律不得投入使用。气象部门切实履行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质认定等工作,组织开展防雷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督促整改工作[4]。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林业、气象等部门加强对各类防雷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

五是州气象部门积极开展防雷减灾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6月安全生产月、12·4法制宣传日等特殊纪念日,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工作人员进农村、上街道,向农牧民发放防雷减灾宣传法律法规汇编手册等各种宣传材料共计万余册,制作宣传展板近300块,撰写文章在甘南报登载,编辑广播稿在甘南电台广播。全州各级气象部门定期向农牧民介绍防雷减灾工作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效,地方电视台会定期制作宣传片并在黄金时段播出。气象部门还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向各农牧区党政部门和机关单位送发《甘肃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300余册,《防雷减灾实用手册》和《震区防雷避险急救手册》共计2 000余册。声势浩大的宣传使得农牧民高度重视雷电灾害的危害,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4 农牧区雷电灾害多发的原因

4.1 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农牧区多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地带,这样的户外环境十分容易导致雷击。此外,农牧区的民用房多属于自建房,没有经过系统性的专业选址,未配备防雷设计。农牧民由于家庭贫困或者自身文化水平不高,防雷意识较薄弱,即使气象部门多次强调,但部分民用自建建筑仍没有安装防雷装置。即便有些农牧民安装了防雷装置,也是出于应付检查的考虑,所购置的防雷设备没有达不到国家要求的设计标准,无法发挥应有的防雷作用,不仅不能防雷,反而成为引雷装置。

隨着本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多种多样的家用电器成为农牧民的生活必需品,但同时农牧区用电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落后,农牧民私拉电线、乱搭乱建时有发生,这些私建的电力设备根本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雷设备十分简陋甚至没有。农牧民所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和电视接收器等装置一般安放在屋顶上,电线和电源线等缠绕在屋外高处,没有防雷保护措施,增加了防雷安全隐患。

4.2 防雷组织机构不完善

各级气象部门的防雷监管组织机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各类工矿企业和易燃易爆场所,农牧区的防雷监管组织机构尚不够完善,防雷工作水平不高。农牧区配备的专业防雷减灾技术人员较少,即便有技术人员,其专业的防雷技术知识也不足,难以起到组织管理本地工作的作用。农牧区现有的防雷组织在开展防雷减灾的管理工作时,组织松散,对整体防雷减灾控制规划的能力不强。

4.3 农牧区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

由于农牧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地形复杂,多为郊外和山区,这些地方基站不密集,属于信号盲区,会出现暂时没有网络通信设施、信号弱或无法接通,通话中断的情况。尤其是在雷雨天气,通信信号不顺畅,因此,气象部门的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传播速度较慢,农牧民难以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4.4 农牧民防雷减灾意识薄弱

农牧区所处位置偏远闭塞,农牧民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足够的渠道让他们接触雷电科普知识,专门学习雷电防御技能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防雷意识不足。有一部分年长的农牧民甚至认为雷电是天罚,不可避免,这些因素制约了农牧区防雷减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5 农牧区防雷减灾防御的建议

5.1 明确防雷管理职责

建立完善的防雷组织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农牧区的防雷避害能力。当地政府部门要出台明确的管理制度,确定各级组织之间的关系,或主管、或协调、或辅助,明确划分管理部门的责任。农牧区各类建筑物的管理、各类线路的安全保障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制度均需予以明确规定。各乡镇最好安排1~2名防雷安全督察员,由乡政府和防雷办双重领导,负责本村和牧区的防雷工作宣传,并且必要时协助上级防雷办人员组织防雷培训,开展防雷设施安全检查。各村和牧区要有至少1名雷击灾情通信员和安全自检员。区域内有工程施工时,协助检查防雷设计方案和监督工程施工,定期巡检维护本区域的防雷设施运行情况,并且及时向上级防雷组织报告雷击灾情。建立农牧区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及时将信息上传全国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每年最少更新1次,实现对防雷安全重点区域监管的全覆盖。

5.2 落实防雷规划,推进防雷装置的安装和管理

根据各村和牧区内人口分布情况和雷灾发生频率、时段、特点和地方自然状况,参照本州区域气候大环境,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防雷规划。详细统计农牧区一定时间段内的地闪数据,估算出地闪密度,用作雷电分布的参考。根据农牧区建筑物分布、用途等情况,如自住房、劳动场所和公共场所等,每栋建筑物在审批时,要根据所在地累计频率和使用性质进行整体防雷设计,根据不同防雷等级采取对应的防雷措施,降低雷击发生概率。在空旷的劳动场所和公共场合建造避雷所,为农牧民提供临时、安全的避雷空间。气象部门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农牧区基层,对农村防雷装置安装情况开展调研,及时发现未安装、安装有误、已安装不适用等问题,督促整改,做好防雷装置检查和维修工作,以免设备老化、失效。

5.3 完善农牧区雷电监测网

气象部门应完善农牧区雷电监测预警网,搭建雷电资料共享信息平台。每个行政村配备1个电子气象显示屏,由专人编辑和更新电子屏发布的信息,一旦出现雷电等气象预警信息,要及时向全村通报。强化雷电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加密观测、滚动会商和准确预报,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及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等社会资源和新媒体,实现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无缝对接,扩大农村牧区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和但并其时效性,使得预警信息能及时传送给公众,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组织体系的作用,加强上下联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做到重大气象灾害报得准、预警信息发得出、公众收得到、用得好。制定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明确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权限、流程、渠道和工作机制等。建立完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发布制度,针对雷电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要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渠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发布。

加强偏远地区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各农村、牧区要指定专人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传递工作,重点健全向偏远地区的传递机制,形成县—乡—村—户直通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要第一时间传递预警信息,迅速组织群众防灾避险。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员、灾害信息员、群测群防员传播预警信息的作用,为其配备必要的装备,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

5.4 加强防雷宣传科普

由于农牧区较为偏远且地域开阔,交通通信不便,农牧民防雷意识较为薄弱。首先,要增强各牧区和村防雷安全管理责任人的意识,将防雷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纳入责任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管理,档案应如实记录该人员参加防雷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的经历,责任人要积极主动参加防雷安全知识培训。通过这类培训,能够使防雷督察员、宣传员和责任人等充分掌握和防雷基础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规范化的防雷手段,并且能够组织开展简单的防雷工程施工,科学使用测试仪器。开展防雷科普宣传,最大限度地改变农牧民对雷电的错误认知,使其重视防雷工作。可以利用防雷宣传画、漫画、雷电灾害警示图,图片应配有当地少数民族文字。编制雷击典型案例,以宣讲的方式在村广场、村小学等地方开展大规模科普宣传,以此提高广大农牧民对雷电灾害的警惕性。

参考文献

[1] 周昱.关于农牧区雷电灾害现状及防雷减灾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31(20):7-8.

[2] 白志康.农牧区防雷减灾的重要性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7):201,203.

[3] 马丽君.农牧区雷击事故多发原因及防灾减灾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 (24):206,210.

[4] 高虹.农牧区雷电灾害成因及防雷减灾服务对策[J].吉林农业,2018(13):104.

责任编辑:黄艳飞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ightning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annan Prefecture, summari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work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of Gannan Prefecture, 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Based on the work experience,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clarifying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implementing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planning, promoting the instal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improving the lightning monitoring network in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and strengthening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publicity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Gannan Prefecture;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in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areas;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作者簡介 赵兰芳(1972—),女,甘肃临潭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工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猜你喜欢
信息传播
大数据背景下新媒体发展问题和对策
企业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基于新媒体的视觉设计研究
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真实”
新信息传播下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问题研究
浅析人民网《图解新闻》栏目的信息传播实践
新媒体信息传播中的汉字视觉艺术呈现及发展
全媒体语境下体育新闻教育建设的思索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