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灾减灾中气象科普宣传的作用与策略

2023-06-10 01:47赵真真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作用

摘要 随着气象科普顶层设计日趋完善,科普宣传载体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新的气象科普社会化格局。当前,正值农业高质量发展时期,气象部门结合《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要求,预期在2025年建成现代化气象科普体系目标,提高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增强农业防灾减灾效果。以此为出发点,概述了农业防灾减灾中气象科普宣传的三重作用。通过分析新时期农业防灾减灾中气象科普宣传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农业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作用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4–0102-03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从先秦时代至今,一直受到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新时代,为了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推进了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从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已建成国家级“1+N”特色气象科普示范场馆矩阵与地方性的气象科普馆,深化了气象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了气象科普宣传范围。但是,在实际宣传过程中,仍存在配套设施不足、宣传形式单一、宣传人才缺乏的实际问题,因而当前需加强对科普宣传工作的研讨。以下对农业防灾减灾中气象科普宣传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1 农业防灾减灾中气象科普宣传的作用

1.1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认识水平

新时期,气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内容,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突出了气象科普宣传的公益性。在气象科普顶层设计工作日趋完善的条件下,全面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有利于提高全民的农业防灾减灾认识水平。

例如,农业气象灾害种类较多,包括雷暴、洪涝、干旱、台风、冰雹、霜冻,以及此类灾害造成的大气污染、山体滑坡、森林火灾、泥石流、凌汛、虫害等次生灾害。轻者毁坏良田、淹没庄稼、造成农作物歉收,严重時,会打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气象科普宣传,可以从现象、原理、危害、预警、预防、减灾措施等不同层面,对此类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进行科学讲解,提高社会公众、农民、学生等主体的农业防灾减灾认识水平,增强其防灾减灾意识,并逐渐达成农业防灾减灾共识。一旦发生此类灾害,能够在第一时间,从“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共识出发,通过联动机制组织各方力量,共同达到防灾减灾目的[1]。

1.2 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实效

新时代,我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较好地推动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气象工作关系密切,气象灾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借助气象服务中的气象科普宣传,一方面,能够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真正借助不同的气象科普载体,提升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实用性与有效性[2]。

目前,气象科普宣传已经融入“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活动与常态化气象科普工作,借助此类活动,不但让广大农民了解到防灾减灾的具体内容,而且通过书籍、DVD、科技服务活动、现场防灾减灾演示等,使其充分掌握了技能,从而能够在发生灾害前结合气象预报预警提前采取防御措施,在灾害发生时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并在灾害发生后根据灾害造成的实际损失,科学开展减灾工作等,真正落实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以2021年陕西地区大面积发生的小麦虫害为例,通过气象科普平台,不仅快速采集了各地受灾信息,还借助科普平台发布的减灾措施等,辅助各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虫害防治,减轻了虫害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损失[3]。

1.3 促进气象科技资源成果转化

我国在《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9—2025)》中,全面部署了新时期的气象科普工作。从内容来看,之所以要在2025年建成现代气象科普体系,是为了保障气象科普工作能够与气象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具体而言,近年来,在气象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气象社会化格局形成、气象科普载体持续创新后,气象科技水平获得了大幅度提升,气象服务范围也有所扩大。通过实施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可以促进气象科技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赋能”“赋智”。

“十四五”建设期间,气象部门根据高质量建设、高水准服务方向,在技术赋能路径下,全面推进了自动化气象站(图1)建设。同时,部分地区结合初步建成的“1+N”(“1”指中国气象科技展馆,“N”指国家级单位根据自身特色建设具备科普功能的展示空间)特色气象科普示范场馆矩阵,将自动化气象站、通信网络、气象数据业务、气象管理中心等进行关联,形成了内容完整的气象监测系统,推动了“智慧气象”的发展[4]。

此时,借助气象科普宣传渠道,可以增强社会公众对相关内容的了解、理解、应用,并通过下载移动客户端App,更为直接地利用气象科技资源成果,提升公众农业防灾减灾知识水平与能力。以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灾害发生后,中国气象局联合河南省气象部门等借助科教云平台,及时、高效地开展了暴雨、洪涝灾害专题宣传,实施了在线减灾救灾培训,并为其提供了大量科普资源,在第一时间用气象科普手段化解了突发事件造成的舆论影响,促进了农业减灾共识的达成等。以浙江省、江苏省的气象科普主题馆为例,在向社会提供科普基地、开放气象主题馆后,较好地促进了气象科技资源成果向社会面的转化等。

2 农业防灾减灾中气象科普宣传工作面临的问题

虽然在明确的目标定位下,整体上推进了农业防灾减灾中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然而,在基层实践过程中,由于我国拥有180万个自然村,加上各地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建设情况存在差异,部分地区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不同的实践困难。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气象科普宣传设施不足、气象科普宣传形式单一、气象科普宣传人才短缺三大方面。

2.1 气象科普宣传设施不足

气象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牵涉面较广,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时,需要将抽象的原理、深奥的知识、具体的灾害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等,以具体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可视化手段表现出来[5]。但是,对于部分地区而言,气象综合探测基地建设时,选址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在办公场所设施、可移动性的气象科普宣传设施,以及用于演示的设备等方面,配置率相对较低,并不能满足实际的气象科普宣传需求。

具体而言,气象科普宣传对象包括农民、学生等社会大众,宣传内容涉及气象灾害、防灾方案、减灾措施、应急演练、设备设施的使用等。当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人员下基层进行宣传时,农村、学校、社会组织机构、城市公共区域等缺乏相关设施建设,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人员需要在宣传过程中搬运大量的可移动设施设备(如人工降雨、降雪所用的发射炮、无人机、科普录像放映设备等)。事实上,宣传工作往往以主题活动(如气象科技下乡活动、流动气象科普万里行活动、气象科技活动周活动、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为主,需要多地同步实施。在设施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并不能满足实际的宣传需求[6]。

2.2 气象科普宣传形式单一

目前,常态化气象科普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根据现阶段的统计数据看,年参与专家有1万余人,惠及300余万人。在基地开放、科普报告组织场次、科普宣传活动、农牧民科技服务,以及科普文献、科普教育片等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尽管气象科普内容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宣传形式方面,并没有对线下宣传、线上宣传形式做进一步深化,出现了基层气象科普宣传形式单一的问题。

具体而言,面对城市、农村、学校、社区、社会组织机构等各类对象,开展农业防灾减灾相关的科普宣传活动时,部分地区虽然拓展了宣传渠道,但除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实体设备等单一化宣传,社会公众等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宣传的状态,形成了“看听为主”的情况。在这种气象科普宣传形式下,无论线上宣传,还是线下宣传,都不能真正地深化宣傳对象的认识,增强其体验,并掌握一定的防灾减灾技能。简单来说,现代化气象科普宣传向“软任务”与“硬措施”的转变速度较慢,宣传形式上的多样化落实不足,互动过少,较难达到落地赋能的目的。

2.3 气象科普宣传人才短缺

农业防灾减灾中的气象科普宣传实现了化社会化宣传目标,宣传重点集中在农村地区。实践经验表明,农村地区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人员数量少、素质低,在实际宣传方案的研发创新、宣传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可提升空间相对较大。同时,由于缺少技术人员,既不能在宣传内容上进行及时创新,也较难在突出价值引领条件下,深化气象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将气象科普宣传与农业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的防灾减灾工作知识储备不足,科技人员参与科普比例较低,此时较难形成一支综合型宣传队伍。

3 农业防灾减灾中气象科普宣传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增加资源投入,提高设施配置率

建议通过增加资源投入的办法,按需配置气象科普宣传设施设备,提高配置率。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应以当前已经形成的联动机制为准,将实验室、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气象台等相关资源结合起来,通过此类资源的开放,解决部分设施配置率低的情况。其次,应积极提炼前期实施互联网加改革时积累的经验,运用“众包”“众扶”“众筹”的思路,扩大与社会资源的对接、融合范围。例如,借助农业防灾减灾公益慈善晚会等,呼吁一些慈善机构、社会企业等为其提供公益基金扶助等。最后,需要开发一些气象科普宣传相关的产品,通过“产品反哺宣传”的途径,将产品收益转化为可以提高设施配置率的资金来源。

3.2 丰富宣传内容,开展多样化宣传

建议总结前期“一项内容,多元宣传”经验,一方面,丰富气象科普宣传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内容开展多样化宣传。例如,在当前农业防灾减灾方面,除了因地制宜原则下的基础性宣传,还可以多尝试开发一些地区性的应用程序,通过下载App,实时接收相关宣传活动信息、宣传活动内容。具体而言,在此类App上,激励宣传对象利用平台提供的便利条件,以“众创”的形式,将自身的生产经验、防灾减灾学习心得等制作成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至平台,使其成为“众享”资源。再如,当前,可以从产业链角度出发,推动气象科普的产业化发展,激励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各自的渠道,发展不同形式,将创新的宣传内容,通过化肥、种子、农药、农业用具载体宣传至广大农村地区等。除此之外,按照农业类型划分出不同的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主题,通过知识竞赛、有奖问答、在线参与等形式,使广大民众全面参与此类活动,有效促进落地赋目的的达成(图2)。

3.3 培育新型人才,建设综合型队伍

当前,尽可能按照农业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需求,培育新型人才,建设综合型队伍。例如,气象单位应从现代气象行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按宏观顶层设计与政策、中观农业产业与气象科普产业、微观气象科普宣传多渠道实践等,编制知识优化专题,及时更新相关人才的知识结构。再如,根据当前省级、市级、县级实施的数字孪生气象科普宣传情况,从技术层面对此类人才展开拓展培训,包括数据采集设备操作、数据管理平台应用、防灾减灾业务咨询和培训等。此外,应在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激励措施,牵引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宣传工作,建设领导有方、人才专业多能的综合型队伍,全面提高气象科普宣传质量。

4 结束语

农业防灾减灾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转型与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期,需要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认识水平,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实效,促进气象科技资源成果转化。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设施不足、宣传形式单一、宣传人才短缺,因此,建议严格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解决”的基本思路,借助增加资金投入提高设施配置率,并在丰富宣传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气象宣传工作。由于人才始终是推动气象科普宣传的核心力量,因而应结合精准性宣传需求培育技术人才,建设一支听党话、素质高、有本领、能打胜仗的综合型队伍,为其实践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毛慧敏,姜桂龙.气象科普宣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9(4):99,105.

[2] 张盈盈.新时期气象科普宣传服务”三农”的思考[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 (9):142-144.

[3] 梁桂花,蔡霞,朱叶,等.基层气象部门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研究的思考[J].农业灾害研究,2020,10(4):157-159.

[4] 严小静,刘文静,甄文芳.健全基层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思考[J].南方农业,2020,14(26):183-184.

[5] 田叶子,李代玺,王顺江.乡村振兴中气象服务的价值与策略[J].现代化农业, 2022,18(5):31-32.

[6] 曹玲,史健良,班天妤,等.气象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及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12(1):149-151.

责任编辑:黄艳飞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op-level design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the media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 new pattern of socialization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has initially formed. At present, in the period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was expected to complete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a moder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ystem by 2025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Plan for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2019-2025), improve the popularization ra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knowledge,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riple rol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ublicity in agricul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faced by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agricul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the new era, several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ffect

作者簡介 赵真真(1980—),女,河南济源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科普工作。

猜你喜欢
作用
新型智能手机保护壳设计
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作用分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