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英
摘 要:“快乐读书吧”的核心是让学生快乐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阅读前的导读”“阅读中的推进”和“阅读后的分享”三个阶段的阅读策略,引领学生合理运用阅读这把“尺子”,在阅读天地里自主挖掘,开动思维,提升阅读核心素养。
关键词:快乐阅读;精准定位;阅读策略;阅读思维
*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快乐读书吧提升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ZX21-635)的研究成果。
一、整体把握教材,精准定位目标
用好“快乐读书吧”,首先要对各年级“快乐读书吧”编排体系做纵向梳理,厘清各年级的编排意图与逻辑关联;其次结合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充分挖掘读本中有价值的教学点,统整教材,精准定位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安徒生童话》整本书阅读是建立在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基础上的提升。虽说二三年级都指向阅读“童话故事”,但二年级上册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封面、作者等信息,了解童话主人公的奇特经历;三年级上册则要充分发挥想象,深入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从中获得启示。区分不同年级阅读目标之后,再聚焦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结合童话文体特征,《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教学目标就可以定位为:
1. 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2. 运用想象的方法阅读童话,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3. 感悟童话特别的人物、大胆的想象、反复的结构等文体特点,并乐于分享阅读成果,鼓励学生创编童话故事。
总之,教师要系统解读“快乐读书吧”训练内容,根據年级目标,整体把握各学段阅读能力训练点,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有层次、有梯度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指导,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把准方向。
二、精心设计活动,营造快乐课堂
“快乐读书吧”指向整本书阅读,是贯穿整个学期的系列读书活动,主要分为阅读前的导读、阅读中的推进和阅读后的分享三个阶段。阅读教学目标是长远性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延伸性、持续性。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阶段,精心设计活动,给予恰当的引导。
(一)导读阶段:激发兴趣,保障阅读的“量”
1. 精心导读,重在激趣。“快乐读书吧”的核心是让学生“快乐”阅读,爱上阅读。阅读前的导读,要以激发兴趣为首要任务,调动阅读热情,让学生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主动的阅读行为,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安徒生童话》导读课上,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故事插图:一粒豌豆怎样拯救一个女孩的生命?小小的打火匣真的能实现士兵的愿望吗?娇小的拇指姑娘即将成为鼹鼠的新娘,她能否绝处逢生……你想知道答案吗?那就一起走近——《安徒生童话》吧!这一连串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如饥似渴地捧起书本,边阅读边寻找答案。不同的阅读读本,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看图猜故事导入阅读;可以录制微视频导入阅读;还可以将作者的经历、趣闻引入导读环节。教师要依据不同书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读方式,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开启愉快的阅读之旅。
2. 依托教材,方法为辅。课外阅读的方法主要源于课内阅读的学习。统编教材一共安排了四个专门的阅读策略单元。这四个阅读策略分别贯穿于整个学期。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阅读策略,不断实践、内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如三年级上册安排的是“预测”策略。阅读《安徒生童话》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预测”策略,规范、有序、有依据地边读边预测,再根据文本信息,不断修正预测结果。这样,阅读就变成了一个探寻的过程,持续的阅读热情促使学生快乐读完整本书。
3. 计划推进,保障阅读。阅读计划的推进,是读完整书的有力保障。在一学期阅读活动开始之初,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好以“周”为单位的“学期读书计划”,设定好阅读时间、阅读地点、阅读数量等,请家长一起督促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全程跟踪、监督,分阶段性检查,不定时开展评比活动,让学生在“比、赶、超”中,快乐地读完整本书,有效保障阅读的量。
(二)推进课:策略引领,提高阅读的“质”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有所感、有所思,也有所疑。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学习任务,运用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解决难题,使之将散落在心中的信息重新建构,生成自己的阅读“收获”。
1. 任务驱动。在导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如《安徒生童话》中人物角色非常特别,教师可以提出“探寻角色里的秘密”学习任务,让学生先罗列出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再将角色进行分类,最后从类别中发现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能成为安徒生笔下的故事主人公。任务驱动阅读活动,不仅渗透阅读方法,还有助于突破阅读难点。如《野天鹅》故事长达40多页,情节也比较复杂,教师可以设置画“故事情节图”的任务化解阅读难点,提供情节“支架”,让学生在提取、梳理、归纳关键信息中重新建立阅读认知的基本框架。
2. 比较发现。在童话阅读中,一篇文本无法全面诠释一种文体特征。教师需要开展类篇学习,通过对一类文本的多重考量、比较,历经思考、发现、推翻、验证的过程,探究童话的共性特性,获得更全面和整体的知识。《安徒生童话》中,不少故事的行文结构非常相似,教师可以以故事的结构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如同样是主人公饱受磨难的经历,丑小鸭和拇指姑娘的命运非常相似,教师可以创设“串讲故事”的情境,帮助学生梳理出《丑小鸭》《拇指姑娘》的故事结构,再通过比较故事脉络,发现相同的结构密码“遇到磨难——怎样化解——获得成功”,从而领悟安徒生童话创作的整体构架与逻辑链。
运用比较阅读策略,举一反三,进一步发现《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等故事里还藏有独特的反复式结构。不同的是《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坚定的锡兵》故事情节不可调换顺序,属于递进式反复结构;《拇指姑娘》故事情节可以颠倒顺序,属于并列式反复结构。这样通过类篇童话文本正向、反向的比较阅读,学生碎片化的文体知识趋向完整、趋于同化,从而真正学会“阅读”。当然,比较阅读可以有多个切入口,可以对童话故事的开头、结尾进行比较,发现童话故事开头与结尾写法上的秘密;也可以将《安徒生童话》与中国经典童话《老鼠嫁娶》进行对比,发现中外童话的不同特点。比较对象不同,学生获得的阅读体验也不同。通过“篇本类”的比较阅读,最大限度优化了阅读方法的迁移,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 串联整合。童话是完全虚构的样式。童话中的人物、环境、情节都是幻想的产物,可以说,“童话艺术是幻想的艺术”。幻想是童话的最主要特性。因此,“感受奇妙的想象”就成了《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可以串联整合故事中想象“奇妙”的语段进行品读。“从单篇童话切入,说说课文哪个画面最奇妙?”接着聚焦“奇妙”,引导学生阅读多篇童话,边读边思考,“画出作者想象很奇妙的语句”。学生阅读思考后,发现安徒生童话到处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如人物的“样子”很奇特,王子背上居然长着一对透明的翅膀;如事物具有“神奇的魔力”,眼泪能让祖母返老还童;如生活的“场景”很神奇,半个核桃就是拇指姑娘的摇篮,一片郁金香花瓣就能当船,细细的白马毛居然能当船桨;还有主人公的“出生方式”、生活“经历”很奇妙……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读出故事的“奇妙”。最后,借助视频、朗读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童话世界的妙不可言。
通过这样的串联整合,学生置身于童话奇幻的世界里,阅读视角也从“一篇”拓展到“多篇”,从“一本”触及“一类”,深刻地感受到童话故事的想象既夸张又丰富,还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安徒生童话》的故事内容也可以与作者生平资料进行串联整合。如将故事中丑小鸭的生活遭遇与作者的成长经历进行联结整合,便会发现他们的成长经历非常相似。原来童话故事中能找到生活的影子,甚至能找到作者本人。童话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却蕴藏着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期望。
此外,《安徒生童话》还可以与其他作品串联整合。如《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都创造了“拇指”形象,但這两个故事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情节的设置、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异同点?阅读时,可以将这两个故事串联整合,小组合作继续探究:在童话创作之路上,这两个故事到底哪个故事先出现?在品读、查阅资料中学生便了解了童话故事产生、创作、影响与传承的过程。
(三)分享课:思辨交流,提升阅读“思维”
阅读之后的分享可帮助学生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分享过程不是做简单的交流,而是需要学生思维的参与。通过交流收获、探讨话题、作品展示等,让阅读效果得到“质”的飞跃,这也是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
1. 聚焦主题,促进思维生长。分享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演绎故事内容,动手做手抄报或画思维导图,可以交流阅读整书时的感受,也可以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书中人物、主题的看法等。《安徒生童话》是一本跨龄经典童话,每个孩子都读得懂故事内容,但不一定能读懂故事背后所蕴藏的哲理。因此,在“分享交流”环节,需要教师用心引导,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安徒生童话》前期和中期作品多以“幸福”为故事结局,但每一个“幸福”结局的背后都蕴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主题辩论,必要时给予点拨与提升。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幸福”展开讨论:“丑小鸭饱受艰辛与磨难,变成了白天鹅。丑小鸭眼里的幸福是什么?”“亚麻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化为灰烬,亚麻口中的幸福又是什么?”“老头子老走下坡路,却很幸福。这幸福又到底是什么?”……鼓励结合具体的故事内容展开交流,不断深化对“幸福”主旨的理解,学生也在思辨中走向深度阅读。
2. 创编童话,实现言意共生。吴忠豪教授强调:“言语实践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本单元的写作要素是“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课外阅读指导不能只停留在读懂故事内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大胆想象、鉴赏人物形象的层面,还要进行童话创编的实践与分享,实现阅读指导的言意共生。
在导读与助读过程中,学生知道构建一个完整的童话需要有“主题+人物+结构+想象+语言”的逻辑链;故事结构可以选择“并列式的”,也可以选择“递进式的”。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创编童话故事,让学生将头脑中的童话知识进一步加工融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生成语文能力,提升阅读品质。
三、注重阅读评价,有效检测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教师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有效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阅读习惯、方法与能力。
为保证学生阅读的质量,教师可以推出“线下读书,线上共享”的评价模式。如运用“钉钉群”“接龙程序”“小打卡”等形式进行打卡,家长或教师参与评价,采用积分制或加星制,每周一评比,每月一表彰。教师还可以阶段性地策划一些评价小活动,如“优秀阅读单展评”“阅读单”“连环画”等进行反馈,开展师生评价和生生互评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中受到激励、获得信心。
阅读评价过程,既是成果展示又是监督考查,更是家长、老师共同参与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了他人的肯定,获得了阅读方法,体验到了快乐。这样的展示与监测,激励学生不仅要注重阅读的“量”,还要注重阅读的“质”,也养成乐于阅读的习惯,进而投入下一阶段更有质量的阅读活动中。
“快乐读书吧”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是阅读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教师要明确“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价值与意义,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引领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爱读、会读、深读整本书,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君明. 运用整体思维,开展童话阅读教学——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为例[J]. 小学语文教师,2020(Z1):133-135.
[2]娄屹兰. 用好“我爱阅读”,走稳自主阅读第一步[J]. 语文教学通讯,2019(15):42-44.
[3]袁治军,贾莲琴,程璐. 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的使用及教学改进[J]. 基础教育课程,2023(03):28-34.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