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问诊,因文落方

2023-06-10 10:37陈叶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选材审题习作

陈叶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教学实践性内容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指出要加强小学中段学生的表达自信,使其乐于表达。四年级学生处于小学学习的中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语言能力有一定基础,但还是存在一些表达困惑。教师通过对四年级学生常见习作难点的整理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中段学生习作能力,总结出一些课堂习作指导策略。

一、 把好脉搏,找准病例

古语云: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只有充分掌握学生习作的基础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好的教学策略。

(一)审题困难,选材偏离

四年级的学生在审题和选材上表现的特别之处在于已经学会了初步审题,但审题不清晰,易误审。

1.“审题不清症”

一些学生对习作要求的解读不准确,没有按照习作要求去写,往往会导致偏题。比如,统编版教材三下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要求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经过、体会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有些学生没有着重体现观察、体会的过程,而变成了对万花筒原理这一科学问题的解答。

【案例1】学生习作《十五的月亮》,该生在观察了十五的月亮后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呢?于是上网查询,最终明白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道理。

该生把单元的习作要求理解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忽视了最为重要的观察过程。

2.“选材偏离症”

一些学生理解了习作的要求,但选材能力偏弱,没有找到典型材料导致选材的偏离。

【案例2】学生习作《陌生人的爱》,该生写有一次自己一个人回家,因为手上拿了很多东西,导致在单元楼门口无法开门。

一个陌生叔叔帮助了她,但她一直怀疑叔叔不怀好意,直到最后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关爱,才后悔不已。

这篇习作中,学生没有把热情为他人服务的品质作为重点去写,而落脚于自己在这件事中的惭愧感。斟酌许久的选材最终却在写作时出现了偏差,这就是“选材偏离症”。

(二)想象美好,落实困难一些学生口语表达很流畅,可一旦写到纸上,就会出现描写不准确、思路不清晰的情况。

1.“表述不清症”

这一类的学生通常表现出逻辑经常会跳跃、语序混乱的情况。

【案例3】学生习作《毛衣中的爱》,该生先写了她经常抱怨妈妈因工作不能及时来接自己,再写一个夜晚妈妈加班后给自己织毛衣的故事,最后表达母爱的伟大。

这名学生很想通过母亲熬夜给她织毛衣来表达母爱,但在写作的时候思路有些混乱,导致表述不清。

2.“描写不当症”

习作能力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缺乏一些描写的手段,往往心中所想跟笔下所写差距巨大。

【案例4】学生习作《感谢妈妈》,外貌描写:我有一个温柔可亲的妈妈,她扎着一个马尾辫,戴着一副眼镜。她生气的时候两手交叉在胸前,眼睛盯着我,开心时亲我、抱我,还会露出两个漂亮的小酒窝。

从这个段落中可以看出学生知道本次习作要训练的就是对人的描写。但事实上该生没有达到较好的写作效果。

(三)详略难舍,首尾不精

如何選材,达到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目的,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精彩的开头与结尾也是四年级学生的突出问题。

1.“主次不清症”

很多学生在材料取舍上是有困难的,他们不知道怎样处理详略,导致习作语言重复。

【案例5】学生习作《美丽的西湖》,该生写了西湖一年四季的景色,并且在作文中摘抄了一首关于西湖的儿歌。

这名学生的写作对象是西湖美景。但他没有抓住具体特点,而是泛泛而谈一年之景,还赘述了一首儿歌,这就出现了主次不清的情况。

2.“首尾不精症”

好的开头和结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学生常常在写作伊始难以下笔,或像是挤牙膏一样生搬硬套一个开头而结尾却又画蛇添足。

【案例6】学生习作《难忘的一件事》开头:四年级,有一次考试我没考好,卷子不敢给家长看,就一直没说,直到那一天晚上。

结尾:妈妈的话我真难忘啊!

这样习作的开头与结尾会让读者对整篇文章失去阅读的兴趣。这就是所谓的“首尾不精”。

二、 对症下药,开好处方

要改变四年级学生写作的困境,教师需要对症下药,要在教学中对学生困惑之处指明道路。针对四年级学生习作常常出现的困惑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审清题、选对材

1. “审题方”——精准定位

(1)明确目标,审对题

首先要进行逐字审题训练。例如,习作题目是《记一次课外活动》。“记”,决定了文章体裁。“一次”,决定事件多少。“课外”决定了事件与“课”有关,与学校生活、自己生活有关的。“活动”相对于上课而言,至少是集体性的,而不是个别的,同时还要有走、听、看、说等内容。通过逐字分析题目或者习作话题,学生就能明确写作内容,知道写作要求,也就能准确选材了。

(2)比较训练,审清题

其次要进行有效的审题训练,要学会甄别题目的细微区别。有些题目粗看差不多,可仔细推敲,其实各有差异。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比较一番。如《一件小事》《一件好事》《我做了一件好事》这几个题目。第一个没有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限制,但是要“小”,要“小”中见大。第二个题目关键在于“好”字,第三个题目应着眼于“我做的”。这类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审题准确性,选材的准确也就提高了。

2.“选材方”——生活再现

如何选择适合主题的材料,这也是关键之处。材料是否新颖,是否切合主题,直接关系到学生习作的优劣。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知识表达,先积累

教育家波利特等人提出命题习作心理过程模型。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写作过程其实就是作者根据主题和体裁的要求从自己的长期记忆中提取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和信息。

(2) 甄别材料,选优材

以上文《十五的月亮》习作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对选材要求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进行有效的选材,还可以通过范文赏析的方式让学生对本次习作要求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二)明训练、重表达

1.“表述方”---- 结构指导

学生习作表述不清,主要是谋篇布局时出了问题。怎样进行清晰的表述呢?这就关乎文章的组织结构了。教学中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渗透结构图式意识。

(1)优化提纲,理思路

如叙事性文章一般都有一定的发生顺序。在寫作前确定一下写作的提纲就会让习作条理变得清晰。教师就可以通过写提纲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写作步骤。通过提纲的梳理,习作的思路就清晰了,写作时就不会出现前后语言混乱的现象。

(2)巧搭支架,导方法

不少学生能说会道,但一落实到文字上就大为逊色。教师可以通过程序性知识训练教学去改善,给学生“搭支架”。

以《巨人的花园》为例,该文首先呈现三段式文章的结构,让学生明白童话故事要一步一步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教师再呈现《巨人的花园》的故事详略图,直观地让学生感悟:写童话,要将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具体地写出来。有了情节图的直观展示,学生也就有了写作的“梯子”,知道这一类的习作写作结构了。

2.“描写方”------- 语言打磨

(1)观察指导,重实践

一些学生的“描写不当症”表现在描写粗糙无实质内容。这跟学生观察心理有关。学生观察心理有笼统性和粗略性特点,他们无法细致刻画,缺乏具象性。针对这一类的描写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指导观察方式去解决。

教师通过观察指导前后的习作对比发现,在具体指导关注点后,学生进行了有意识的细节记忆,形成了形象画面,也就能写得更具体了。

(2)画面联想,做细节

汪潮教授在《语文学理》中指出写作是有图式的。“习作图式”中最重要的就是表达图式。表达图式最核心的就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关键在于画面感。

例如,指导前:我有一个温柔可亲的妈妈,她扎着一个马尾辫,戴着一副眼镜,穿漂亮的衣服。指导后:我的妈妈温柔可亲,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一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小酒窝,是个标准的美人辣妈……

教学前后的对比发现,修改后的习作更适合于感谢妈妈的主题。修改后的外貌描写更能促进文章中心的表达,画面感也增强了许多。

(三)会精简,巧首尾

1.“详略方”---- 巧妙舍取

(1)突出“最爱”,明重点

一些学生选材能力还不错,但总有一种下笔千万句的习惯,结果缺乏重点描写。例如,《游动物园》这篇文章,坐车路上、园中各种动物、回程等都属于游动物园一日发生的事,所以要根据习作主题选择最爱的事件描写,要详略得当。

(2)中心人物,突出写

处理好选材的详略还可以采取描写中心人物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对于非中心人物要少写甚至不写。

2.“首尾方”----- 模仿积累

(1)套用程式,擅模仿

四年级学生习作往往会在开头受阻,在这个阶段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几种开头的方式。通过积累几种不同的开头入手。

【案例7】好心情是生活的甜味剂,带给你无穷的快乐,好心情是“漠漠水田飞白鹭”的闲情雅致,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

类似于这样的一些习作开头都属于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去渗透这些方法,学生自然就学会如何开头了。

(2)美文赏析,悟技巧

很多好的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是特别值得推荐的。在阅读这类作品或者在阅读教学时常常让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开头结尾进行记忆、点评,也是掌握好开头结尾技巧的途径。

三、以生为本,思考前行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找出学生习作困难的“病症”,才能更有效地进行习作教学,让学生爱上习作,以健康良好的心态记录生活的点滴,在成长的道路上写下美好的回忆。

猜你喜欢
选材审题习作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三招”学会审题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习作展示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