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江 程丽萍
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通篇指导。要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必须抓住文中有价值的读的元素,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握有价值的读的元素。
对写人叙事类课文,教师要抓住一些细节描写的句子指导朗读。如《月光曲》中的场面描写:“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对写景类课文,教师应选择一些语言优美的句子和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指导朗读。如《草原》中的优美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状物类课文中读的元素很多:对描写动物的文章,教师要抓住动物的动作、神态等语句指导朗读。例如,对于《猫》,教师可抓住小猫顽皮时的动作描写指导朗读:“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对于描写植物的文章,教师则要抓住植物的外形及具有象征意義的句子指导朗读。
阅读说明文,教师应重点指导一些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如《只有一个地球》中这样一段话:“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指导不具体,评价空泛。如“读得不错(不错在哪)”,“读得很有感情”,“读得不太好(哪儿读得不好)”。这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无益。教师要怎样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评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首先,从方法入手。3个学段对课文的“阅读与鉴赏”都提出了“用(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第三学段是‘熟练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教师在落实的时候应该怎样指导学生?
例如,在落实“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还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怎样读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请同学们读读……
其次,从技巧入手。阅读的技巧包括语音(轻、重)、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快乐的、忧伤的等)、表情等方面。
最后,以情促读(以讲促读)。技巧指导只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方面,要解决根本问题,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
笔者在执教《桥》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哪里能体现老汉的大公无私?
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他为什么揪出那个小伙子?
生:因为他是党员,还是自己的孩子。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出这位老汉的大公无私。(生齐读)
这就是以讲促读。该讲的,教师一定要讲,但要精当。
总之,教师要选择有价值的读的元素,加强对学生读的方法指导,要读到位,通过读让学生品悟语言,培养语感。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小学语文‘读背写结合实践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批准号:2020YB0998。该课题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白志江单位系鹤壁市福田小学,程丽萍单位系郑州市郑东新区美秀小学)
(本栏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