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
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懂得,选择当教师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中,把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领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师者,需传道授业解惑,更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此继往开来,方成典范。笔者深知,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从事这份伟大的职业,教师需上下求索,在实践中领悟教育的真谛。
一、赏识教育,开启德育之门
班主任作为全体班级学生思想和学习方面的引领者和负责人,在育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想要建设优秀的班集体,班主任首先要做好德育工作。笔者个人比较倾向于采用尊重与赏识的德育方法。笔者所在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喜欢顺手拿走他人的东西,班上只要一丢东西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他,可谁也没有证据。一次,班上有一名男生丢失了一个很贵重的航模,他急得大哭,笔者先是安慰了丢失东西的男生,答应他一定帮他找回丢失的航模,并打算利用下节课来处理这件事。虽说那名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好,但他也有极强的自尊心,在受到他人指责时也会攥紧拳头暗自使劲儿,所以笔者没有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而是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全班讲了“负荆请罪”这则成语故事。故事讲完后,学生大都若有所思,笔者询问他们,从这则成语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几个学生举手回答道,“大丈夫要知错就改”“人和人之间要真诚相处”等。在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那名学生渐渐低下了头。下课后,笔者回到办公室,他也悄悄跟了进来,并说明了航模确实是他拿的,除此之外,他还告诉笔者,以前他抱着恶作剧的心态,总爱拿同学的东西,拿到以后都放在家里。笔者并没有责备他,而是先给了他一颗糖并表扬了他,他愣住了,笔者说:“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这很好。”笔者又给了他第二颗糖,他更加吃惊了,眼睛瞪得溜圆。笔者解释说:“你在意识到问题之后能主动承认错误,难能可贵。”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最后笔者问他:“那你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吗?”他说:“我应该把东西都还给同学,并且以后不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笔者满意地点点头,给了他第三颗糖果。他回到班级,把航模放回了失主的书包柜。自那天后,班级再也没有丢过东西,他的嘴角也时常挂着笑容。
通过以上实例,笔者进行了认真思考:什么样的德育方式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为什么现如今的德育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难以被人理解。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一些教师对德育工作认知不足。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深知,赏识教育是敲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钥匙。赏识,归根结底源于教育者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要能够尊重学生,多赏识、多关注、多亲近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当教师将赏识的目光投向学生时,学生的内心就会对知识产生渴望并自发地尊重教师,这条通道的尽头,便是德育的大门。赏识教育,让“立德树人”这一理念多了一种实践方式,也为高质量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二、以校园和课堂为主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笔者所在学校一直秉承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这一教育原则,希望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下,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的班会课,班主任可以在学校规定的课程主题下,自拟课题,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学校举办的教学比武大赛中,笔者开展了名为“我们的节日‘春节”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以及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活动中,学生尝试了集体包饺子、分小组用毛笔书写对联,了解了民间故事,如年的来历等。他们自行分组表演,动情演绎了不同家庭的团圆时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拥抱,说着吉祥话,其乐融融。笔者相信这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会到了“家”的含义,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笔者所在学校一直秉承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学校开展了很多大型活动,如端午节的包粽子实践活动,中秋节的诗词接龙活动,清明节的祭英烈配乐诗朗诵活动,等等。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班级空间、校园橱窗、门口连廊、楼道地面、宿舍墙壁进行了文化建设,在墙面粘贴了革命领袖、科学家、当代楷模的画像、事迹和格言,并创设了校园文化墙,用来展示学生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学校以校园和课堂为文化渗透的主阵地,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润物细无声”中教导学生“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三、沟通,让教育更用心
笔者所在的班级中有一名学生的父亲脾气不是很好,经常采用不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当这名学生犯错误时,如果笔者告知了他的父亲,他就免不了被指责。该名学生与父亲的交流甚少,看到父亲生气的样子,他心中会充满恐惧,也不敢解释什么。这样循环往复,导致该名学生内心变得自卑和敏感,缺乏安全感,与同学相处也不太融洽。一开始,笔者找他谈话时,他很抵触,不愿意与笔者过多交流。某一次周五放学,他的家长迟迟没来接他,笔者利用这段时间把他叫到办公室,与他谈心。笔者一改往日严肃的班主任形象,给他讲起了笔者小时候的故事,讲到开心处,他也跟着一起哈哈大笑,而当话题转到他身上时,他长叹一声。单亲家庭的他本就缺少母亲的陪伴,而父子之间又很少沟通和交流,导致他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后来他的父亲来接他,笔者与这位家长进行了单独沟通。在谈话的过程中,笔者建议家长用合理的方式、溫柔的语气与孩子多沟通,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这位父亲悉心听取了建议。后来这名学生的状况慢慢有了改善,在课堂上他更加积极和活跃了,在生活中他和父亲之间的距离也逐渐拉近了。孩子的脾性大多源自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在教育孩子时,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为孩子营造充满爱意与温情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多沟通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这有助于孩子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开放办学是笔者所在学校的一大教育特色,在特定的开放日,家长可以进校参观,陪学生一同学习,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这也能为家长和学生之间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奠定基础。家长只有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實想法,并正确引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认为,沟通不仅是德育教学的关键,更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桥梁。好的沟通方式不仅能增强集体凝聚力,还能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产生正能量,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循环。
四、家、校、社会,协同共育
在育人过程中,学校一定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支持和共同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注重陪伴孩子、注重家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笔者所在学校倡导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学生不仅需要教师的陪伴,还需要父母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不仅是陪孩子玩乐,更是与孩子相互了解、共同进步,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学校还应当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积极开展家长会、校园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促进家校沟通的活动,从而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和反馈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笔者所在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后,都会成立新一届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委会,以便家长深入了解学校近期的决策和动态。在学校每月一次的校园开放日活动中,教师会精心准备对外开放的课程,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亲子互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学校还会定期开展消防疏散演习、地震疏散演习等活动,定期邀请当地的消防员到校为学生普及消防知识等,以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协作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从而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
五、专心治学,师德之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育人者,必先育己,身不修则德不立”,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教师应德才兼备,内外兼修。师德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素质体现,也是教师的灵魂,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和道德品质。每当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好的教师总是能第一个被记起,他们的德行品性就像一束光,时刻指引着学生前行的方向,润物无声、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学生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应当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使命:一是多学习,空余时间多阅读教育学方面的名著,用心撰写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二是多实践,树立科研意识,大胆创新,敢于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愿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不忘初心,共育祖国未来!心系中国梦,做好引路人!
(作者单位:盐城枫叶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