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

2023-06-08 22:51樊玉珠
幸福家庭 2023年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家园习惯

樊玉珠

幼儿时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大多会伴随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小抓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教师要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合力,以发挥合力效应,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命运的主载体,是幼儿通往成功的钥匙,是终身的财富,也是人生的格调。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与家长积极沟通,并通过双方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家庭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并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幼儿,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重视幼儿的“第一次”,并抓住教育契机及时引导,让幼儿了解正确、恰当的行为,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就是成人,尤其是家长。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养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就会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时刻给幼儿作示范。

(三)适时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

幼儿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家长应适时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促使幼儿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幼儿出现良好的行为时,家长应适时、适当地表扬和鼓励幼儿,让幼儿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和被肯定的喜悅感,从而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反之,如果幼儿出现不当行为,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惩罚措施,让幼儿在思想上有所触动,从而减少不当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鼓励和表扬应适时、适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家长要在幼儿出现良好行为时及时表扬幼儿,让幼儿明白正确的行为与不正确的行为,这比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保持教育观念的一致

在幼儿面前,家长的教育态度一定要保持前后一致,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相互协调,保持一致的教育态度和观念,这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巧用正强化

在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幼儿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对此,家长要做有心人,仔细观察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渗透习惯养成教育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计划,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全面渗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区域游戏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设计各种标语,并绘制图示贴在相应的地方,如在水龙头下贴上“节约用水”的标语、在花草旁边插上“请勿踩踏”的标语等。这种方式既能避免教师过度指挥和直接干预,又能对幼儿遵守各种常规起到提示和强化的作用,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制定一日常规

幼儿园要制定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明确幼儿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让幼儿了解在衣、食、住、行及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要求幼儿在平时做到“三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还要求幼儿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在午餐环节做到“三净”,即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并要求幼儿爱惜粮食;在午睡时自主穿脱衣物,整理被褥;等等。

笔者所在幼儿园教师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坚持做,会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以增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每名幼儿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他们可能对相同的教育方法产生不同的反应。所以,笔者所在幼儿园教师会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心理特征,并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三)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幼儿是习惯养成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意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对自己发展的作用,从而主动接受习惯养成教育,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自信心强的幼儿能主动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和探索。而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大多不愿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也很少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面对新事物、新活动时表现得较为拘谨。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勇敢尝试,以了解幼儿的不足之处并督促其改正,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充分发挥同伴的影响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和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混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以大带小,以充分发挥同伴的影响作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加强个别指导

由于个体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幼儿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时,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帮助幼儿矫正不良行为。

三、幼儿园与家庭合力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开展亲子游戏

教师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游戏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笔者开展了“我帮妈妈巧打扮”“能吃的小兔”等亲子游戏。在“我帮妈妈巧打扮”游戏中,部分幼儿能较快地完成“打扮妈妈”的任务,而部分幼儿在给妈妈穿衣时扣不上扣子、穿鞋时系不好鞋带,有些失落;在“能吃的小兔”游戏中,看到同伴又快又干净地吃完了饭菜,有的幼儿很是着急。

通过此类活动,许多家长认识到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逐渐学会了放手,让幼儿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支持、配合教师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二)拓宽家园沟通渠道

教师要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并鼓励家长结合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六条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互动。

一是发放家园联系手册。教师可以制作家园联系手册,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在园表现,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育建议,方便家长有针对性地教育幼儿,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是开办“家长园地”,设置“家长信箱”。教师可以开办“家长园地”,让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科學的教育方法等,还可以设置“家长信箱”,鼓励家长通过信箱传递自己的见解和需求,以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和全面性。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并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以拉近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距离,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召开家长会。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近期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并鼓励家长积极配合,以身作则,以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是通过家长开放日。在家长开放日,教师可以多安排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内容,让家长了解教育意图,了解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形式。

六是发放“告家长书”。在每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前,教师可以给家长发放“告家长书”,说明主题教育活动的作用、内容等,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

(三)鼓励家长分享经验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不仅是帮助者、支持者,还是合作者,教师要通过沟通与协商,鼓励家长参与幼儿教育,以增强教育效果。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同的体会,教师可以请家长在家长会上交流意见、分享经验,或者用文字写下来贴在家园栏中,鼓励家长相互学习,提高教育能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家园习惯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寻找失落的家园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