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小学三年级后,学生开始尝试从写话逐步过渡到写作,创作起步作文。为了促使学生逐步积累、掌握写作技巧,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特征,并进行有序描写,尝试从文本和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通过层级提问和鼓励实践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展开创作,逐步提升其写作水平。
关键词:起步作文;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0-0076-03
引 言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开展写作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已经拥有了遣词造句的能力,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从写话逐步过渡到写作,激发其写作兴趣,使其主动展开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小学中年级时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把握写作指导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写作素养。
一、指导观察,眼中有“物”
(一)抓住特征,学会取舍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教师常常让他们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展开模仿式写作,这样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写出丰富的内容,但同时也会降低他们的创新能力。写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以教师要从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做起,让学生尝试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进行创作。
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时,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上学路上有很多景物,为何作者单单关注了落叶留在水泥道上的痕迹呢?为何不多写秋天的其他花草呢?”教师让学生结合秋天的事物特点来分析,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说起秋天,人们就会想到落叶,所以如果要把握住秋天的特点,可以从落叶入手。”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水泥道上的“地毯”的。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可以认识到要抓住事物的典型特点来描写。此后,在他们完成“写日记”这个学习任务展开创作时,教师便可让其先观察自己在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抓住这些事物的典型特点来描写,然后再思考自己抓住的重点事物和想要表达的文章主旨是否一致。如有学生想写的是学校门口有一条“热闹”的小街,所以在选择材料时会抓住吆喝的商贩、成群的学生等具有典型性的事物。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观察目的,培养其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感受”的良好习慣,指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典型特点,使其认识到该事物和其他事物的明显差异。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尝试分清主次,学会合理取舍。
(二)讲究顺序,娓娓道来
在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注意观察顺序,一般来说要以先整体再局部,或者先局部再整体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说写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构思将想写的内容说给同伴听,然后听取对方的建议,再展开创作[1]。
在引导学生创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个主题作品时,教师可让他们尝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首先展示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等作品,引导学生列出文章的大纲,看看作者是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入手创作,然后总结写作规律。此后,教师再让学生积极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从图片等静态事物开始观察,逐步发展到观察动态的事物,有序总结重点进行创作。如有学生打算写自己观察螳螂获得的发现,他采用先主要后次要、先上后下的方法,首先写了螳螂高高举起的“大刀”,然后写了扇子状的头部和突出的复眼,最后再一笔带过,写了身体和腿部。这样的写作把握住了螳螂的典型特点,达到了有序写作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图片,让他们学会从静态的事物入手观察,然后再带领学生参加某些活动,尝试观察动态发展的事物,有序表达。这样能层层递进地促使学生展开自主训练,提升其观察能力。
二、广泛积累,心里有“物”
(一)从文本积累,鉴赏内化
写作素材积累不充分,这是三年级学生写作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教师要解决学生阅读量不足和生活经验少的问题,指导其进行知识积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外文本入手开始积累。教师首先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好词好句,将其记录下来,然后展开课外阅读,尝试找到同类型的好词好句并记录下来。
例如,在“这儿真美”这一主题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本积累开始,先看看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镇》《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词句,然后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标注所写主题和写作手法。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生摘录了“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一句,标注主题是“珊瑚形貌特点”,并标注写作手法为“比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找好词好句,并积累下来。在具体创作时,学生就可以引用仿写,写出更优美的句子。如有学生想要写美丽的小河,在描写河水中的游鱼时便借鉴了“珊瑚”的写作方法,“有的鱼尾巴舒展开,好像扇子一样,在水中摆动,摇曳生姿”。该学生借鉴了比喻的写作手法,但是又没有完全照抄课文的好词好句,而是借鉴内化,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在学生积累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他们展开鉴赏和内化。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合理整理收集到的词句,按照不同的主题、写作手法进行分类;其次要引导学生展开仿写或引用的练习,使他们逐步优化自己的作品。
(二)从生活积累,取其精华
除了从书本中积累好词好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如将自己和他人口语交流、微信沟通时发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在倾听歌曲、观看影视剧作品时将精华词句收录下来。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在学生尝试围绕“我的植物朋友”这个主题展开创作时,教师可引导他们尝试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看看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有学生在和他人进行微信沟通时,从对方的朋友圈里发现了几张樱花和桃花的图片,对方还配上了文字:“樱花洁白如云,桃花灿若红霞,真是太美了,果然是‘姹紫嫣红总是春啊!”学生觉得这段文字写得很好,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樱花、桃花的色彩,而且还引用了诗句,自己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写作方法。还有学生从音乐作品中获得了启迪,认为《十里桃花》中“焚香十里桃花林,三百年将你长吟,东荒俊疾山苦寻,赏不到日落红云”这几句展现了作者追寻桃花的过程,自己在写作时也可以写一下寻找桃花的急切心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从生活中积累精华,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在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不同的主题,展开专项积累,然后模仿收集到的词句进行改写活动。这样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为后续自主创作奠定基础。
三、调动内驱力,笔下有“物”
(一)梯级设问,疏通思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三年级阶段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将自己想表达的语言记录下来。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用层层递进的设问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教师可以围绕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写哪些内容、如何安排详略、采用怎样的文章结构、如何运用新颖的写作手法等问题一一提问,让学生解答,掌握写作方法。
在学生围绕“奇妙的想象”这个主题展开创作时,为了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激发,教师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教师首先展示铅笔、橡皮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如何可以将它们拟人化,写怎样的故事;其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拟人化处理的同时抓住这些物品的典型特点。如有的学生结合橡皮能擦掉笔迹的特点,将其想象成有消除世上烦恼功能的人,将橡皮擦拭比喻成消除“烦恼”。此后,教师还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能让情节变得更复杂,从简单地展现事物特点过渡到展现人生启迪。学生尝试构思,写橡皮为了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于是不断地使用自己的特异功能,擦拭掉不愉快的事情,就在它以为自己得到了幸福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身体也因为擦拭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橡皮终于领悟:“烦恼”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消除了全部的“烦恼”,人生也就不存在了。
在提出设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读者意识,考虑到心中倾诉、交流的对象想要了解一些什么问题,然后再展开思考,完善写作素材,构思作文结构,提炼文章主旨,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二)亲身实践,激活情感
亲身实践是一种能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好方法,教师要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写作情境,引导他们展开创作。这样能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其更积极主动地吸收写作素材[2]。
在学生创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一文时,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对其他人抱有好奇之心,想要探究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利用这一点,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围绕“我是小侦探”这个主题展开活动,努力寻找身边有特点的人,然后尝试接触对方,了解对方为何会有这样独特的个性,然后把握这些特点展开创作。这样的实践活动利用了学生喜欢探究事物的性格特点,所以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如有学生发现邻居十分爱干净,于是便想要探索其中的原因,后来发现原来对方是医院的护士,所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生将自己的探究结果写入文章,还表达了对其的尊敬之情。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观察学生的表现,总结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其围绕这些话题展开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搜索热门话题,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实践活动。这样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参与到活动中。
四、激活思维,言之有“物”
教师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问题启发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教师可先利用一系列的疑问句,让学生知道写什么,引导学生解决如何写的问题。也许有教师會认为写作要求中已经明确提出写作要求,问题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实际并非如此,学生通过写作要求的阅读,只能明确写作方向、写作主题。然而,学生却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展开文章的写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尝试利用一系列的疑问句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能够挖掘真实的写作素材,切实解决写作问题。
例如,在带领学生写作“那次我玩得真开心”这一主题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玩得特别开心的经历吗?是哪一次?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去的吗?和谁一起去的?是玩的什么让你感到这么开心?为什么这次与其他几次出去游玩相比更加开心?”学生在回答教师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后,便会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写作主题,也会知道自己的写作内容应该如何布置和填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出的问题需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紧密围绕写作主题。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一系列提问,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以文章主题为中心,回忆自己的经历时,便会知道应该写哪些内容。然而下笔时,学生又会无从下手,不知道应如何落实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应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间应该如何写,内容应该如何详略得当。学生既然不知道怎样写,那么教师便应加大指导力度,引导学生如何详略得当、有始有终地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怎样写这一问题时,便可巧妙利用一连串的追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想要写作的内容。
结 语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生活中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情,将其记录下来,并运用平常积累的写作素材展开训练。教师要把握学生刚刚跨入写作的关键期,帮助他们解决写作素材积累不充分等问题,让他们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聂秋红.小学语文三年级起步作文指导方法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33):21-22.
代世昕.浅谈小学语文“起步作文”的教学评价[J].安徽教育科研,2019(04):55-56.
作者简介:张香花(1980.5-),女,福建光泽人,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镇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