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023-06-08 04:19卓芳桃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是一门有很强实践性、实用性的学科。该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可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有效指导。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充分发挥该学科的教学价值。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0-0027-03

引  言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和现实生活有极为密切的关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关联,并且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同时还需要创新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为其今后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较为抽象、枯燥,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大,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则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学从关注理论知识讲解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向转变。在此教学目标的影响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会有意识地融入生活化和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促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这对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意义重大[2]。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模式

数学应用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能力,是学生思维模式与思维能力的外化表现[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应用能力培养,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逐渐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并形成以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

模式[4]。

(三)有利于推進数学课程改革进程

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与目标,将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是对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的贯彻执行;同时落实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视,必然需要革新教学手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数学课程改革进程。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巧借数学游戏,激发数学实践兴趣

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是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氛围及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主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合理优化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形式,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其学习内驱力,从而切实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5]。

游戏是颇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融入游戏元素,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加有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规律,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实践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小数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组织学生和自己的同桌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由教师给出几组小数加法、减法的算式,

然后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计算,对比谁算得又快又准确。这样的游戏非常简单,而且不会花费太多时间,但能很好地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竞赛”的热情,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轻松。而“比赛”的过程,也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在竞赛意识的驱动下,学生自然地进入了实践操作环节。这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给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学习体验,便于学生主动投入后续知识的学习中,可谓一举多得。

(二)利用教材主题,掌握应用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多具有直观形象性、具体性等特点,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抽象事物、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这也是很多学生感觉数学学习难度大、学习吃力的重要原因。而主题图相对于文字及口头讲解而言,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更易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同时,主题图的应用还可以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体验[6]。因此,将主题图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将抽象知识以形象化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中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时,很多学生会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两个公式混淆,甚至只是死记硬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其推导过程的理解并不深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图来进行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然后用多媒体技术来动态呈现平行四边形的切割、添补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态、直观的展示来了解平行四边形是如何转变成长方形的,促使学生充分理解计算公式,提升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

培养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圆”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圆的概念较为抽象,如圆的周长 =π×直径,很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多停留在死记硬背公式上,并没有经历公式的生成过程,所以在应用公式进行解题时通常会出现思维禁锢的现象,这不利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图法在黑板上画出5个大小不同的“车轮”,然后挑选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操作,利用尺子测量五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车轮的直径和周长的比值,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 =π×直径”的认识。这不仅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为学生今后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公式获取圆的直径、半径奠定基础,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更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三)注重思动结合,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难懂的特点,只依靠口头讲解很难将其本质和精髓传达给学生,而被动听课也不利于学生彻底掌握知识的内涵。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交流、操作过程中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锻炼其应用能力[7]。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较为抽象,很多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一知半解,不利于其后续灵活应用这部分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亲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回顾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个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在给出思考问题后,教师需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在练习本上画图或者用练习纸裁剪相应图形的方式来尝试图形的转化,这一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完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去“说理”,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是如何转化为长方形的,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得来的。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在讨论辨析中生成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取者,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教”。

(四)结合生活实际,拓宽应用范围

数学本身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且该学科知识和人们的生活实际有密切关联。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积极探索数学学科和生活实际的融合路径,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从而为学生拓展实践应用知识的范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五年级“小学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菠萝是很多同学都喜欢吃的水果,现在已经知道一个菠萝的价格是2.8元,那么买3个菠萝总共需要多少钱呢?你会列算式计算吗?”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可以通过“2.8+2.8+2.8”的方式求和计算,也有的学生说可以通过“2.8×3”的方式计算。无论学生给出哪种解法,教师都应先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通过列出的算式来获得答案。这样的情境在生活中非常常见,既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又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讓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在解答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设计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数学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局限于课堂,课后作业也多是以书面作业为主。但是单一的作业形式、大量的课后练习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或抵触情绪,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抄袭、敷衍的现象,反而不利于作业价值的发挥,无法达到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效果。为此,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需要转变以往作业设计方式,积极拓展课外学习形式,将课外活动及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作为教学补充,为学生拓展知识应用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及能力[8]。

例如,在讲解了苏教版五年级“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调查类作业:(1)调查家庭一周内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途径、使用数量等,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统计图,通过统计图了解家庭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并做好调整改进,以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2)以小组为单位,调查统计本小组成员的身高情况,并通过条形统计图的方式进行呈现。又如,在讲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类作业,要求学生扮演“家庭记账员”的角色,对一周内家庭每天的开支情况进行记录,并将记录的数据以折线统计图的方式进行呈现,通过统计图来了解自己家中每天的开支情况。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数学周记”,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周的学习后,写一则周记,其内容应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录一周内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二是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和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三是应用哪些数学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四是自己的学习感受是什么。以这样的方式来为学生布置作业,既能改变单一书面作业带来的枯燥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强化数学应用能力。

结  语

总之,数学学科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对生活有实际意义的实用工具。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不可只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而是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锻炼其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价值。

[参考文献]

余兴燚.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

(22):46.

张蕾.浅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

(10):274.

董玲玲.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02):

280-281.

张元.聚焦问题解决 提高应用能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31):130-132.

张华.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画图策略提高解题能力的研究[J].启迪,2022(05):1-3.

连华春.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J].真情,2020(09):63.

田军.小学数学“主题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J].时代教育,2017(12):22.

王庆春.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205.

作者简介:卓芳桃(1988.5-),女,福建寿宁人,

任教于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