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更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如何设计作业,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已成为一系列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策略,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增加实践性作业、有层次地设计作业、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来巩固学生课堂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在这样的目标下,教师要对课堂作业设计有充分认知,让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0-0045-04
引 言
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给学生当堂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可以是书面作业,也可以是口头作业、实际操作练习等[1]。数学作业是学生巩固和反馈学习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课堂作业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是否扎实,还可以有效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相较于以往传统的课堂作业,现在的课堂作业设计要求更高,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师在目前具体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方向提出了五大拙见,旨在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较单一
目前,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和过往“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水平与质量。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形式与内容较为单一,有的教師一味追求经典例题,缺乏生活实用性与创新性,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感觉单调枯燥、毫无新意,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2]。
(二)作业设计未体现层次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3]。每个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在客观上存在差异,对新事物的学习与掌握能力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上需要尽可能考虑所有学生。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课堂作业需要巩固和加深;对于成绩稍差的,教师更要助其打牢基础。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很少体现层次性,教师在授课时难免有些拔苗助长,忽略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课堂作业设计时往往注重“短平快”,未能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而由浅入深地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导致课堂作业的针对性与训练性不强。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稍遇到有难度的题目则显得非常吃力,难度若再有提升,则无所适从,无法应对,久而久之将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
二、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有效作业,激发学生热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俗语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真谛。《课程标准》指出,作业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符合学生认知的角度出发,以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层次去实践和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下面听。这种授课模式难免枯燥乏味,且课堂时间本就有限,再加上数学学科相对枯燥及小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部分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沉不下心思考,更不用说有效接受和消化教师所教授的知识点。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策略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后,学生也就更愿意沉浸于数学课堂作业的练习中,将课堂练习当作闯关游戏一般去钻研,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数学课堂作业必须讲求经典性、代表性、实践性,能够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举一反三。这对教师的课堂作业安排和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心血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使学生不再畏惧作业,甚至乐于钻研作业,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有关时间问题的内容时,对于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与特点,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素材,找一个钟表素材,让学生观察三种指针的运动特点,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最后及时补充与完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自我归纳,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与逻辑语言。
又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忽视分针运动对时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作业设计时,可以在这一点上设置“陷阱”。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钟表,然后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1,提问这个时间是多少。未能真正把握时针运动规律的学生此刻便会暴露出来,回答“6点55分”。教师通过大量这类实操课堂作业训练,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通过实操练习掌握知识点,提升学习兴趣,打破常规,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提升学生学习乐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在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这一环上,教师应积极响应《课程标准》号召,重点突出实践与探索。课堂作业设计在精而不在多,实践性作业要兼具体验性与操作性,要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更好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进行具体的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尝试从“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操作中探究”“在调查中发现”“在现实中应用”等方面展开[5]。学生通过实践类的作业不仅能够独立思考并探索有效的操作方法,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点。相较于枯燥的解题,动手实践也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与质量也会更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个感官都能够积极参与,有效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6]。
例如,在讲解“比例尺”这一概念时,除了教材上的题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依据适当的比例尺来画出自己家的户型平面图,这样可以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巩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有效完成课堂作业任务,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又如,在讲解“元角分”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案例演示,组织学生分组表演买物卖物,让学生独立出题,独立计算,完成买卖操作。
又如,在学习“图形与几何”时,其中的图形测量是对一维长度、二维面积、三维体积的度量操作。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不会联系实际物体,机械地记忆公式,不能完全理解这一类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的测量作业去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学生通过动手测量、绘画、剪裁、折叠、拼接等,能加深对图形的认知,并在动手实践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习和体验,感悟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图形的特征,将对图形表面的认识上升为空间观念。这类实践性数学课堂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发展。另外,这种课堂作业设计既能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又能够将数学知识从书本向生活外延。源于生活中的场景的课堂作业增加了实践性,学生更乐于接受。
(三)设计分层作业,训练学生思维
分层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以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智与阅历等因素设计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内容。纵观以往的课堂作业设计,教师通常不会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往往使用统一的题目,很难通过作业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认为作业没有挑战性,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基于此,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有两点需特别注意:一是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结合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7]。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家庭环境等都不一样,教师在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中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这样才能为设计分层作业奠定基础。在对学生科学分组后,教师才能合理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二是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的差异而在情感上将学生区别对待,分层作业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作业难易程度也要由简入繁、由表及里,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意识为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循序渐进中牢固基础,取得进步和提高[8]。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式后,教师可以布置三道难易不同的作业给学生:①圆柱体底面半径是1.5米,高1米,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②圆柱体底面周长9.42米,直径是高的3倍,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③圆柱体底面周长9.42米,如果沿底面直径切下去,表面积增加了9平方米,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这样的作业设计符合全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不仅要运用表面积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要发挥想象能力,建构立体几何的概念。
又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后,教师可以这样设
计作业:①63÷4=( )……( ) 51÷6=( )……
( ) 94÷7=( )……( )②( )÷5=6……4
67÷( )=8……( ) 36÷( )=5……( )③76÷( )=8……( )47÷( )=7……( )。①②③是难度像上阶梯一样的作业;①是基础练习题,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完成学习目标;②是巩固训练题,比第一题提高了难度,能加强学生对“余数”和“商”的理解;③是综合习题,需要学生根据提供的被除数、商,得出除数和余数,难度相比第二题更大,不仅能有效巩固所学的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举一反三,在开拓思维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解决问题,提升数学素养。
这种类型的作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题目,从简到难,逐步提升知识储备与学习的信心。同时,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确保作业分层的合理性,后续更要引导学生分析与总结。
(四)设计陷阱型作业,培养学生格物能力
课堂作业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巩固与运用所学内容,逐渐做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学习数学不能生搬硬套,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培养数学的思维与意识,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格物能力。对于一般的基础性题目,很多学生都能较好地应对。为了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不妨设置一些带有陷阱的课堂作业,如含有隐藏条件的题目。这样不仅能够巩固知识点,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等,这样学生才能在做题时更细致、用心。
例如,以下是两道比较有代表性的陷阱作业题:
(1)在比例尺为1∶2000的沙盘上,实际面积为800000平方米的动物园为____平方米。很多学生会错填400,而实际上正确的答案是0.2。其实这道题目的陷阱在于需要转化为面积的比例尺,即把长度的比例尺平方,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长度的比例尺,即题目中的1长度单位是实际中的2000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是实际中的4000000面积单位。通过这样的陷阱练习,学生会更注意比例的转化。(2)李华上坡的速度为1米/秒,下坡的速度为3米/秒,问李华上坡、下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很多学生会这样解题:(1+3)÷2=2(米/秒),其实正确的解题过程应该是设上坡全程为3米,则平均速度为(3×2)÷(3÷1+3÷3)=1.5(米/秒)。这样的陷阱作业设计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的意义,不是只看到字面的数字和意思。
由此可见,格物精神和意识非常重要,这样的陷阱型作业设计对小学生来说需要开动脑筋,更要细心观察,才能够发现作业里不同类型的陷阱,有的学生可能一开始会落入陷阱中,但是结合这样的作业练习,会逐渐转换思路,正確解题。
(五)联系生活实际,巩固理论知识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9]。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可以有效结合这一点,使数学课堂作业设计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由于数学学科较为抽象,部分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数学知识,若把学生生活与数学作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业联系实际并贴近于生活,学生就会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与《课程标准》强调的目标相符。
例如,在讲解“图形认知”之前,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作业:在下节课的课堂上我们将介绍生活中不同形状的常见物品,大家可以在作业展示时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形状的物品,如长方体的牙膏盒子、正方体的魔方、椭圆的橄榄球、菱形的风筝、球体的乒乓球等。这样的作业设计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认知学习内容。在教学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计算教室物品面积的作业,例如,引导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和宽度,使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有更实际的感受,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牢固。
又如,在学生学习单位及换算时,如重量单位的
“千克”和“克”,长度单位的“米”“分米”和“厘米”,钱币单位的“元”“角”“分”等,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可以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如“小学生的体重为30( )”“一位成年男性身高为172( )”“过年时弟弟收到的压岁钱是200( )”,让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体重与压岁钱、爸爸的身高等,快速得到答案。教师设计生活化的作业,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指导生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结 语
小学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教师需要注重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建立缜密的逻辑思维,形成强大的创造性思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强调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数学课堂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互动的途径之一,作业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质量[10]。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作业时要联系实际,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孙秀华.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21(10):265-265.
黄昌芹.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育,2016(08):126-126.
保爱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几点做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08):140-140.
汪元贵.别样的作业异样的精彩: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8(0A1):
70-70.
张燕.随堂演练 当堂反馈 凸显高效:浅谈高效视野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作业[J].新课程导学,2011
(36):63-64.
倪霞.优化“课堂作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J].考试周刊,2013(91):76.
杨海峰.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问题及对策:基于镇江市某区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7(11):68-74.
李颖.视角创新,前置设计:“学本课堂”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前置性作业布置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2020(01):49.
宋志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质量的策略探讨[J].学苑教育,2018(17):48.
崔家明.自己摘的果实最有味儿: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J].好日子,2019(16):278.
作者简介:郑凌云(1981.10-),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新度中心小学,一级教师,曾获荔城区“优秀教师”、莆田市“先进教师”,在荔城区小学数学试卷命制比赛中获得一等獎。